(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苏州市,215009)
摘要:平望是一座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建,因运河而兴的小镇。近几年,平望依托自身优势,借助运河文化,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绩。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平望曾存在经济与生态发展、城乡改造与居民搬迁、区域资源分配矛盾等问题,最终平望通过推动乡村产业生态化,乡村生态产业化、“微改造、强内容”的方式、以“聚”为抓手,深挖运河文化特质,发展运河生文化等,探索出“运河文化+”乡村振兴的“平望模式”,实现平望乡镇农文旅体一体化发展,绿色生态与红色资源携手并进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苏州平望、运河文化、乡村振兴
1.平望运河名镇的基本情况
平望镇隶属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5万人。平望是一座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建,因运河而兴的小镇,水路交通发达,大运河、古运河、太浦河、頔塘河汇聚于此,形成了四河汇集。2021年,平望·四河汇集,成为苏州“运河十景”[1]之一。
平望现存许多运河文化遗存,除了“四河汇集”外,还有安德桥、安民桥、小九华寺、群乐旅社、望仙亭等,另外,平望还有平望灯谜、扬歌、冰雪糕、乳黄瓜、麦芽塌饼、辣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平望有四个特色乡村及项目,分别是大龙荡、长漾里、运浦湾和京杭大集。大龙荡位于平望镇西侧龙南村,占地面积为484公顷,其中湖泊水域面积约为203公顷。近年来,大龙荡在建设中突出“运动、康养、生态”定位,在空间布局上以田园生态体育公园为核心,以水上运动带动旅游,发展“体育+”乡村产业,打造集农、文、体、旅、研、食、宿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园区。
长漾里位于平望镇西部门户庙头村。近年来,平望依托长漾里“一河两荡”的自然生态景观及深厚的地域文化,构建桑之源、绿之源、渔之源、养之源、果之源“五源驱动”的格局,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共享农庄+时代新农村”的发展模式。
运浦湾是平望·四河汇集的重要点位,位于京杭大运河与太浦河交汇地块,面积约为5.66平方公里,其中浦北片区3.5平方公里、浦南片区2.16平方公里,“运浦湾”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发展“公司+村+农户”的模式。
京杭大集是平望镇政府与江苏省远见集团合作开发的运河文化品牌项目。以“大运河畔的平行旅程”为核心理念,总规划面积150亩,分三期逐步开发。一期以吴江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为启动范围,该景区2023年2月正式晋升为国家4A景区。
2.平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问题
平望在乡村振兴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
2.1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问题
平望是因运河而兴的商贸小镇,很早就以优秀的工商业表现成为苏州较早的副县级镇。曾经为了发展工业,平望付出了巨大代价。为了改善交通, 318国道、524国道等公路干线在平望穿镇而过。平望1500多家企业中,从事纺织、印染行业最多,太浦河沿岸也布满了散乱差的船舶、中介和码头,太浦河、运河两岸更是“散乱污”的重灾区。
江南运河在入苏州时,水质已经为IV类,入境后沿途汇入清流较少。一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河网,汇入运河。在苏州大运河水污染集中整治之前,其水质属于劣V类,氨氮、总磷等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要求。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不能自动稀释、降解达标,水纳污能力十分有限。这些为运河生态发展造成了极大压力,保工业还是保生态一时成为产业发展的尖锐挑战。
2.2城乡改造与居民搬迁问题
平望在改造提升运河历史街区,发展乡村农文旅体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建筑改造及居民搬迁问题,如何协调原住民生活及搬迁问题,一时成为平望发展的痛点。
平望缺少像费孝通、柳亚子级别的文化名人。另外,平望由于地处交通要塞,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张士诚占领苏州期间,曾经修筑土城堡垒,与明军大战。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抗日战争期间,平望都成为兵家争夺的要地,许多名人故居、历史遗迹都毁于战火,如著名的八慵园就是在抗战时期被摧毁。这间接造成了平望在进行城乡改造中所获的资金较为紧缺。与率先投入大量资金对全镇风貌进行改造的震泽、黎里相比,平望城乡改造资金相对不足。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将居民全部搬迁出景区就比较困难。并且,原景区及乡村居民本身也对自己的家乡有很深情感,在这样的情况下,确实需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2.3区域资源分配问题
平望·四河汇集,南北东西贯穿全镇,涉及区域广泛。比如“四河汇集”运河小镇改造建设的一期工程就涉及到吴江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运浦湾、大龙荡、长漾里等区域,这些地方有些处于平望镇中心,历史遗存相对集中,有些位于平望下属的乡村,资源相对分散。
如何以“运河文化+”为抓手,统筹城镇及乡村协调发展,将分散的运河遗产汇聚,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资本,加强运河文化遗产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成为“运河文化+”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3.平望“运河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策略
平望面对这些尖锐的问题和挑战做了较好的回应,越来越重视利用运河文化推进乡村振兴,形成了“运河文化+”乡村振兴的“平望模式”。
3.1推动乡村产业生态化,乡村生态产业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平望以生态为本底,推动乡村产业生态化,乡村生态产业化。平望坚决向污染产业说不,实行“红黄绿”牌管控机制,红牌罚下,黄牌整改。无论是运河生态升级改造还是乡村建设,平望都坚决以生态为底本,治理水、岸、城、村污染,推动乡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农文旅体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模板。
平望为治理好水环境,坚持工业、农业、生活“三水”同治,开展水系优化和清水引流,对古运河、中心河、东溪河等3条河道清淤,对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为治理好岸环境,整治“散乱污”企业,拆除低效用地。系统实施了“四河四荡两路”工程,同时建设了10公里环镇绿道,在太浦河沿线积极打造集生态、景观、文化、防洪于一体的生态绿廊,让昔日的“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为治理好古城环境,围绕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3]运河文化的原则,着力打造京杭大集古镇项目;为治理好乡村环境。自2021年,重点打造京杭大集一期工程吴江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运浦花园长漾里和大龙荡。长漾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的发展模式。大龙荡一期与江苏畅行文旅集团合作,引入“体育+”产业链,打造集文、体、旅、研、食、宿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园区。
平望还连续举办三届长三角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平望·文化赋能专项赛,吸引全国各地多所高校师生团队(仅2022年就有23所学校的30支团队)成功改造庙头港、茂才港和村前港多处景观及马家港村、胜墩村、和庙头村徐家港多处乡村庭院。(2022年有30处)。极大改善了乡村生态,文化赋能建设美丽乡村,带来了乡村的“诗意栖居”,实现运河名镇水、岸、城、村、人的和谐发展。
3.2以“微改造,强内容”的方式,推动产业升级
平望以“微改造、强内容”的方式推动运河历史街区及乡村农文旅体产业升级。重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4]的理念,避免大拆大建和大量人口搬迁,利用村镇原有地理优势,资源禀赋,以田园为基调,打造农文旅体综合体。
平望的运河商埠文化促进了桑蚕丝织业的发展,平望依托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产业。2021年平望4家企业入围吴江大型工业企业前五十强,其中3家企业是纺织类企业。平望纺织业还探索智能生产、智能设计之路,不少纺织企业在荧幕布、阻燃面料、户外防寒透湿面料等多种功能性纺织品,成为细分领域冠军。
平望积极引入乡村企业,利用科技创新、文旅发展带动乡村振兴。2010年,平望就开始规划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孵化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8家,示范园还与各级科研院所(校)合作,加快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园区科技创新、绿色发展。2022年平望高效农业示范园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
平望还重视发展文旅产业,成立专门的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探索农文旅体的公司化运营,打造专业团队,实现运河保护与乡村开发的和谐共生。
3.3以“聚”为抓手,挖掘运河人文特色
平望以“聚”为抓手,深挖运河文化特质,深化文化荟萃,以镇带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无论是平望·四河汇集之京杭大集,还是运浦湾、长漾里、大龙荡的发展,都体现了汇聚、荟萃特点,将运河美食、运河酒店民宿、运河风景、运河名人、运河交通、运河故事、运河体育养生等汇聚于运河历史街区及运河乡村,打造京杭大集、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模式,从而发挥集中效应。
近年来,平望深入挖掘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20余种地方手工艺、风俗、传说和戏曲得到保护传承。平望将运河的风物掌故、歌谣诗赋、风味美食、民俗民风上升到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合力增进城乡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每年的每个季节,平望都会举办各种“运河文化+”乡村节事活动。如春季运浦湾赏花市,夏季大龙荡赛龙舟,秋季长漾里庆丰收,冬季运河老街过腊八。
综上,在乡村振兴中,任何村镇的发展都是不易的,都难免走弯路,遇到挫折与阻碍,就更需要依靠自身独特的自然、文化禀赋,发挥自身的优势,用大智慧持续推进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平望的成功不仅在于善用自身的禀赋,探索出了一条注重生态产业,重视创新内容,深化文化荟萃的“运河文化+”乡村振兴的道路,还在于他非常注重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和青年学子的才华。相信平望未来会大有希望,也相信“平望模式”会在更多领域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州:建设“运河十景”激发大运河文化带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1/13/content_5579612.htm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年》求是网:
www.qstheory.cn/zhuanqu/2020-08/14/c_1126370170.htm
[3]《让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彩》人民网: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2/1206/c1003-32581129.html#:~:text
[4]《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讲话(全文)》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xinwen/2014-09/24/content_2755666.htm
作者介绍:
蒋煜瑶(2003 - )女,江苏无锡,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文秘专业学生;
白帅敏(1982 - )女,河南禹州,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唐宋诗词、传统文化;
李爱娟(1970 -)女,江苏苏州,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