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探究

汪爱华

安徽省歙县新安小学 安徽省黄山市 2452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者日益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加重视多元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面对各种问题,这就要求他们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所以,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质量。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则相对单调乏味,难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以致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并主动融入各个学习环节之中,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训练;探究

引言

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它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的思维训练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只有通过创设思维情景,激发思维;安排适当活动,激活思维;多种形式评价,激励思维等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思维训练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举措,因为小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具备主观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正处于关键的时期,其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意识,归根结底都是自身的思维训练水平所决定的,在小学阶段,学生个体的思维训练可以被调整和塑造。因为小学生大脑思维尚未完全形成一定的系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会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对比思维。因此,教师在数学学科的教育活动中,从思维发展的角度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培养,要突破局限性的限制,加强学生思维发展。小学数学课程中,很多的知识内容都是从人类生活中起源的,推动人们认知、思考。和英语课程、语文课程相比,数学知识给学生造成了学习难度高的感受,学生认为有很多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视域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协助学生理解知识,拓宽思维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利用推理、转换、对比等方式,增强思维能力,学生的大脑思维将更加灵活。面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任务,降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水平。由此可见,以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切入点,展开思维发展的教育活动,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是学生提高核心素质和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流程就是先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用大量的练习题加以辅助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还是受到教学习惯和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难以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教学效率低下。

(二)数学课堂缺乏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以形象认知思维为主,他们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但是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以大量的数学习题为基本教学手段。这种教学内容和方式抽象、枯燥、无趣,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很难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是难上加难。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的策略

(一)创设思维情景,激发思维。

创设一定的思维情景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必要手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当将学生思维动机激发,把思维需要转化为思维活动。第一,创设疑问,冲突认知。要想学生进行思考,必先让其产生疑问,疑问会使学生产生很多的认知冲突,从而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思维随之而生。第二,一题多解,勇于创新。一题多解就是鼓励学生探求解决数学问题时提出更多的思路,更多的见解,这样的训练会促使学生去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稳步发展。第三,动手操作,激发思维。有操作,就会有创作。操作活动不单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自觉性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他们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发展出具有良好形象性的思维,从而提升其逻辑思维的能力。“分类”和“加减法”的教学都有很大的改变。“分类”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实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房间里的各种物品,并让他们思考这些物品的摆放位置是否合理。“加减法”的教学中,老师则利用多媒体工具,让学生看到整个房间的样子,并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品的分类。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以获取到丰富的数学知识,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到准确的结论。

(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教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它将数字与图形、抽象与形象思维结合,简化复杂问题并使其中的抽象思想具体化,是解决问题的最简、最优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联想能力。首先,基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呈现出阶段性、差异性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确保每位学生能逐步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在思考时抽丝剥茧以简化问题,以多角度的思考培养数学思维。数形结合思想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做好长期准备,在课堂中做好教学活动的铺垫,通过典型题目的分析帮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在问题解决上的具体应用,并从中受到启发养成数形结合思想。其次,以形换数,将教学中涉及的代数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几何图形,做到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做到知识间的衔接。引导学生贯通新旧知识,在知识的联系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最后,对比运用,提高实践能力。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数学理论和习题,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核心。因此,教师要在对比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并运用此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即使是面对抽象的知识,也能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以理解。

(四)加强数学小组创建,接受不同的逻辑思维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数学小组,让他们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接触到多种不同的逻辑思维。尽管数学课程的内容相对固定,但它们的学习方式、思路和目标都有所不同,因此,只依靠单一的逻辑思维来进行学习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带来一些问题。通过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这些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参与,并且会定期反思和总结课堂上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体验。

结束语

为了让小学生的思维训练得到有效的培养,我们应该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更加注重“能力发展”这一课程的内容,并且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让他们逐步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

参考文献

[1]卢燕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策略探究[J].小学理科园地,2020,19(1):69-71.

[2]张健新.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探究[J].数理天地(小学版),2020(21):94-96.

[3]李慧丽.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0(30):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