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2922198005040351
身份证号码:370727197509019454
摘要:中国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国文化发展各阶段的劳动智慧和艺术理念。地下空间开发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依赖于先进施工技术和建设理念。本文梳理了中国传统建造思维的基本原则,以及目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典型突出问题,为传统建造思维应用于地下空间开发领域,提出探索性意见建议。
关键词:传统建造;地下空间;创新发展
1 中国传统建造思维的主要原则
1.1 建筑与环境相融合
中国传统建筑,在形式上强调天人合一,崇尚自然。依据地形地貌,顺势而建。在空间和功能上,注重虚实相生。通过对功能空间相互之间的自然过渡,通过对主次对象的互衬式展现,达到虚实自然转换,阴阳合理结合,刚柔和谐融汇。把景的“虚”和建筑的“实”,从功能和空间上,将两者统一起来,体现了中国匠人的智慧,把人们的现实世界和精神家园融为一体。
1.2 建筑与人文相契合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着区域风情,彰显着人文关怀。传统建筑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风格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在建筑内部,也通过雕刻、绘画、布局、陈设等,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生理需求完美贴合,将美学和实用性完美融合。传统建筑是通过建筑的形式来展现文化的影响。比如宫殿建筑的政权文化、庙宇的宗教文化、窑洞的风情文化。
1.3 建筑与经济相符合
首先,建筑取材要经济。传统建筑用材强调因地制宜、合理选材、用材。其次,结构选型要合理。根据建筑结构选型,形成“南木北土”的大致格局。传统建筑中的“斗拱”、“飞檐翘角”等,将结构受力、材料特性和功能实现、经济节约,四者很好地融合起来。再次,合乎经济逻辑。传统建筑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相协同,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撑,很难有稳健的建筑成就。中国自古就有,盛世大兴土木的惯例。
1.4建筑与政治相迎合
传统建筑有很强的政治迎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强调建筑的防御功能,特别是公共建筑,其防御功能涉及到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固,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特别强调建筑的防御作用。比如最为典型的就是各时期的长城、城池、宫殿、陵墓等建筑。另一方面强调的是规模和等级。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北宋时期颁布的《营造法式》,对宫殿、寺庙、官署、府邸等官式建筑的进行规范管理。
2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多元需求的匹配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城市功能多元化拓展不匹配,甚至前期发开发影响和限制了城市功能的拓展。主要原因有:城市发展速度快,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超前设计的意识不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存在“一刀切”的简化发展思维和“复制”思维;城市发展功能定位不明确,导致“随意”发展;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没有分阶段推进的弹性预留。
2.2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主要体现在地下交通体系、地下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地下市政工程体系及人防工程体系等,开发基本是“千城一面”,给人以封闭感、空灵感。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只注重其使用功能,而忽略其人文承载作用,缺少人们心理体验感的成分。没有真正让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缺少通过建筑手法,加载文化元素,提升人们在地下空间的体验感。
2.3 缺乏协同发展的思维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资源开发,应该充分考虑诸多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国家战略布局和国家安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目前普遍存在多行业、多领域各自为战,推诿扯皮现象,导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缺乏系统性、远瞻性、规范性。最明显的就是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减灾功能、防护功能,商业功能、市政基础服务功能不能协同开发,不能系统化、体系化稳步推进。。
2.4缺乏资源开发的意识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深地”资源,其开发具有不可逆性。基本架构一旦搭建完成,很难甚至不能改变。所以作为资源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必须保持稳步、安全、有序开发。不能只满足眼前利益,要强调开发的可持续性。要像利用其它自然资源一样,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不能给造成子孙后代发展带来阻碍。
3传统建造思维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建议
3.1 强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社会属性
一是强化以人为本。具体就是要以提升人的主观体现和生理需求为核心,改善地下空间的光照环境和空气环境,注入绿色景观,突出人居环境体验和舒适体现,造环境友好型宜居地下空间,消除人们对于地下空间的幽闭恐惧。二是重视文化承载。具体就是要强化地下空间建筑作为文化元素的体现承载,借鉴传统建造思维,通过建造手法,注入文化元素。让建筑体现文化承载,彰显地域文明,记载时代成就。三是坚持协同地上。城市地下空间的要结合城市功能定位,主动协同地上空间的功能和布局,提升城市的防灾减灾的功效,会给城市地上空间的社会功能优化和环境美化带来可能,让“天人合一”的传统建造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3.2 注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经济效能
一是合理超前规划。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进程,坚持“上下发展,地下先行”,超前对地下空间开发的整体架构进行筹划,结合当前需求,分层次规划设计,为将来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留够足够空间和弹性。二是充分利用资源空间。在考虑地下空间开发功能性实现时,应该结合建筑结构布局,树牢功能集约设计理念。比如通过“平战结合”、“错峰使用”、“一场多用”等思路,让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最大化。三是注重生态化发展。地下空间开发,要充分考虑全周期成本,推进智慧建筑技术,注重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消耗,提升结构使用安全。四是强调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城市的水文地质情况不同,城市发展规模和功能定位亦不同,所以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必须是“一城一案”。
3.3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安全考量
一是形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统管体系。从国家层面建立能够协同各部门的统管体系,形成组织领导合力和完备的制度管理体系,进而规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行为,提升其开发的权威性、统一性、体系性、有序性和安全性。二是强化城市地下空间的应急救援功能。结合国家战略布局,通过分区的概念,有重点地提升城市地下空间的局部防护能力,形成与城市重要性相匹配的人防功能,以及反恐能力或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城市的安全指数。三是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技术和人才储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涉及到人防、国防、市政等诸多领域,注重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人才储备,确保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质量发展。
4 结语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是建筑发展的新领域、新课题,作为新兴的建筑形式,不仅承载在实用价值,更担负着社会使命,理应融入建筑体系发展。中国传统建造理念开发运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领域,必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雷升祥,申艳军,肖清华,奚家米,顾霖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理念[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15(04):965-979.
[2]曾国华,汤志立.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内涵、路径及建议[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2,18(03):701-713.
[3]高杏杏.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砖瓦,2023(06):85-87.
[4]霍颖.伦理秩序体系下的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智慧[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04):178-180.
[5]龙智峰.浅谈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意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