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张烁

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西黑山小学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探索生活中的科学元素,积极融入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构建高效、多元、开放的小学科学课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当然,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想使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效用,教师还需要合理规划教学方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布置高质量的生活化科学作业,助力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小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科学问题都很感兴趣,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但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为了引导小学生形成科学核心素养,教师应逐步渗透生活化教学观念,将生活元素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带来全新的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

1巧用生活素材,提高探究兴趣

科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许多科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探究活动。学生只有在探究活动中才能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然而,在组织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需要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来完成。为建构高效科学课堂,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巧妙引导学生应用各种生活素材。因为这些生活素材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学生对其熟悉度较高。用熟悉的素材开展探究活动,可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为实现科学课堂上生活元素的应用,教师要培养每个学生都形成可以在生活中就地取材的习惯,将各种生活素材应用于科学活动。例如,《繁殖》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植物繁殖的方式,强化对植物生长规律的把握。为了加深学生对须根、直根、种子等科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素材。例如,让学生将家里不用的槽、盆或者瓶子等拿到学校,将这些物品作为植物生长的容器,在这些槽、盆与瓶子中倒入一定的土。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选择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由于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且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也各有不同,一些为种子繁殖,一些为根须繁殖,在各种植物生长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态势与规律,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在学生开展植物种植活动时,一些学生的植物可能会因为缺水或者土壤条件不好等无法正常生长,如枯萎、死亡或者生长慢等,当遇到这些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指导学生进行对应的处理,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处理植物生长中的这些问题。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小学生有科学学习的兴趣,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应立足于教学内容与主题,巧妙应用各种的生活素材,通过生活与科学学科的关系建立,让学生对科学感兴趣,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安排[1]

2、创设生活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小学教学还处于基础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形象和具体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抽象的知识。当然,为了让学生有效地积累知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质变。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例如,在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单元“动物大家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屏幕上展示一组有关小动物的图片,并根据图中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屏幕上有什么小动物呢?”当学生依次说出屏幕上的小动物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那么这些小动物在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引导:“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小动物—在校园中的小鸟!这几只小鸟聚集在一起蹦蹦跳跳的,是在干什么呢?”给学生时间思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回答:“大家认为这几只小鸟像不像小朋友们在课余时间聚在一起玩游戏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讲解小鸟聚集在校园中意味着什么,以丰富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大家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看到许多小鸟在校园的树上和地上‘聚会’,这其实说明我们学校的环境好,空气优良,无异味,吸引了许多小鸟在这个地方生活。当然,同学们能常常看见小鸟在身边蹦蹦跳跳,还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都非常有爱心,爱护和尊重小动物,才使得小动物在人类聚集的地方也能无忧无虑地生活。”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配合教师富有想象力的解读可以使学生对校园中常见的小动物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而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则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学生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愿意更加爱护小动物,更好地保护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尝试不断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变得更加具有生活气息,使小学科学课堂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充满小学生认为生动有趣的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2]

3、组织生活实践活动,发挥学科教育价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从学习中获得的快乐,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解“做一个指南针”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组织科学实验,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对于磁铁性质、指南针等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此环节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制作指南针。当然在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对学生不闻不问,而是要做好各项基础指导工作,如在部分学生知识储备不丰富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做好指导工作,如安装磁针以及标注方向的方法。在指南针成功制作出来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指南针可以如何发挥作用,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展现科学的趣味性,展现知识的作用与价值,多角度地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

4设计生活化的科学作业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与时俱进,调整作业方式,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作业设计中,通过布置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该课要求学生掌握影子长度在一天内的变化,并在熟悉影子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影子的长短推测相应时间。该课内容具有较强的探究性色彩,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先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明确物体影子的方向和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完成知识技能目标,夯实探究任务的知识基础。接着,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探究过程,为学生设计一份生活化的作业,鼓励学生以“影子在灯光下的变化”为主题,自主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并通过实践完成探究活动,撰写探究报告,深化学生对影子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生活化科学教学的实际效果[3]

结束语

总之,知识来自实践,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做好小学科学教学,灵活收集各种生活化的材料,可以为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探究的快乐。实际教学中,如果要想使得生活化教学策略更好地发挥出来,那么教师就需要积极主动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了解学生学情、学习需求等,明确各类教学方法应当如何进行科学合理应用,保证一系列教学任务更好落实。

参考文献:

[1]史丰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2):131.

[2]刘德富.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知识文库,2017(12):100.

[3]周友利.生活与课堂有效衔接——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