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通痹活络汤在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及吞咽功能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温针灸联合通痹活络汤在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及吞咽功能中的应用

龙由  (蒋贵平)通讯作者

遵义市中医院  贵州省 遵义市  563000

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通痹活络汤在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及吞咽功能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来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88例,按照统计学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为44例,对照组采用通痹活络汤方法,研究组采用温针灸联合通痹活络汤方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动作恢复、吞咽功能恢复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肢体动作恢复、吞咽功能恢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据比对,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通痹活络汤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生活做出极大的改善,适宜在广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温针灸;通痹活络汤;脑梗死恢复期;肢体及吞咽功能

传统的观念认为脑梗死恢复期,一般是在急性期过后1-2周以后,前三个月是快速恢复期,3-6个月恢复就比较慢一点,前六个月恢复都还可以,到第六个月以后患者的恢复就进入一个平台期。过去有人把六个月以后称为后遗症期,前面六个月属于恢复期,但是随着现代医学,尤其是现在康复医学的进展,发现患者即使在六个月以后到两年期间,只要继续进行系统、有效的康复训练,患者的神经功能仍然可以恢复,因此脑梗死恢复期大概是两年的时间,如果两年恢复仍然比较差,两年以后叫后遗症期[1]。而在这一恢复期之中,单纯通痹活络汤治疗与温针灸联合通痹活络汤治疗这两种方式,哪种在患者肢体及吞咽功能恢复中有更好的效果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样本,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为4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23例,年龄40~55岁,平均年龄(47.5±2.5)岁;研究组有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41~54岁,平均年龄(47.5±2.2)岁。两组样本对比年龄与性别一般资料显示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以通痹活络汤治疗为主,主要组成包含地龙2条、桂枝25g、党参35g、川穹20g、芍药25g、全蝎10g、白术20g、水蛭10g、大枣6个、黄芪60g,加水熬制煎服,取汁水400ml,每日服用2次,并以30d为一个连续治疗周期;

研究组:在采用通痹活络汤这种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加入温针灸治疗,对样本进行穴位针刺,主要位置为:风池穴、天柱穴、百会穴等等,整个过程需要选用0.30mm×40mm毫针操作,将其消毒并针刺,在得气后需要将艾条点燃(1.5cm)套于针柄,并加以推拿按摩方法,令样本采取端坐位,对其颈部进行相关穴位按摩。每天进行一次治疗、留针时间最好控制为20min~30min,如此持续一个疗程(30d=1疗程)。

1.3观察指标

(1)两组肢体吞咽功能对比,使用洼田饮水试验,分数0~5分,分数越低效果越好;

(2)以Fugl-Meyer评分对比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分数0~50分,评分越高恢复效果越好;

(3)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0~42分,分数越低效果越显著。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分析本研究中的两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s)来表达,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予以2检验;P<0.05表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效果对比

研究组样吞咽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差异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功能(±s,分)

组别

例数

吞咽功能

对照组

44

3.78±0.11

研究组

44

1.81±0.08

t

-

96.074

P

-

<0.001

2.2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对比

以Fugl-Meyer评分对比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组样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差异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肢体功能(±s,分)

组别

例数

肢体功能

对照组

44

35.82±2.34

研究组

44

47.18±2.68

t

-

21.180

P

-

<0.001

2.3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研究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4

31.15±1.87

15.58±1.88

研究组

44

31.42±1.53

12.77±1.12

t

-

0.741

8.518

P

-

0.461

<0.001

3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因为脑组织区域供血障碍,导致部分脑组织坏死,从而引发多种神经方面的异常。在发作后大部分患者均会表现为意识障碍或丧失,还会因此而出现肢体失去控制,从而倒地的情况,如若脑梗面积较大,救治时间未达到临床理想标准,则会导致患者发生偏瘫,患者彻底丧失一侧肢体的控制权,生活自理能力消失,并且还会影响到吞咽功能,无法顺利进食

[2-4]

而在本文的研究中,为了验证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在在脑梗死恢复期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择了多例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探究,从以上数据当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方法更加见效,在神经功能缺损、吞咽功能恢复、肢体功能恢复等方面均显示出明显优势,对于患者的帮助更大,能够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善患者病情,这对患者预后效果的良好有着重大作用。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预后效果极佳。

参考文献

[1]赵琴.通痹活络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XCL-16、MCP-1和GDF-15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22,35(1):16-20.

[2]陈晓帆,郭育君,侯超,等.通痹活络汤联合虎符铜砭刮痧法及耳穴压豆治疗脑梗死疗效研究[J].陕西中医,2022,43(9):1196-1199.

[3]陈平平.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通过联用通痹活络汤和依达拉奉的治疗分析[J].特别健康,2020(12):68.

[4]陈继武.通痹活络汤结合依达拉奉治疗高龄后循环脑梗死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18):3053-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