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技师学院
摘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涉及了对中职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双重引导的探讨。在把握中职学生群体特点的基础上,依托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路径,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开展情感价值教育,强化家校合作,并激发学生参与的自觉性,旨在推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其在技能获取的同时,也能在思想政治素养和心理健康上得到均衡养成。
关键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思政课程
在我国中职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心理素质培养和思政引导具备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更要关注其思想政治素养和心理健康的同步成长[1]。鉴于此,通过深入探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政的融合路径,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中职教育在育人过程中的价值导向,也有助于为实施全面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精确和具体的指导。
2.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从而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正确面对和处理问题[2]。而思政教育,则着力于在思想品德、世界观、价值观层面上引导学生,旨在铸造坚实的思想道德根基、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双赢”的教育目标。
2.2教育主体的同一性
在中职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所关注的教育主体具有显著的同一性。就教育者而言,教师在两者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负有将理论融入实践、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使命。从教育目标到实施过程,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的角色解读、职责定位、方法应用等多个层面表现出相互交融、互为支撑的特点。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学生建构积极自我,而在思政教育中着重引导学生铸造理想信念,两者在教育过程中互有牵引、相互融合。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彰显出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相互贯通。
2.3教育内容的相似性
在中职学校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内容框架上展现出不可忽视的相似性和交叉性,彼此在多个维度上存在潜在的互补与共生机制。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内容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建立稳健的心理机制、推动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助力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内容涉及诸如心理常识普及、心理危机的干预和管理、及自我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等方面。思政教育,则强调在价值观塑造、思想认知、道德品质等层面的引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伦理等为主轴,促使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得到升华,并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思想政治觉悟[3]。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核心内容上的契合点便在于“健康”与“道德”的并重,二者在校园文化培育、个体发展、及社会适应性培养等多个层面都涵盖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等诸多要素。
中职学校的教育领域,深受社会转型、经济构建及文化多元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变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层面被赋予了极为深远的重要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中强调了育心与育德工作要有机结合,要在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在思政的维度上,其不仅是学科的深化和拓宽,也是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支撑。课程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情感体验与调适、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而在思政层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加强思政教育的首要任务。其核心在于通过深化理论学习,强化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动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结[4]。
4.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4.1育人体系仍需完善
课程体系的整合性和系统性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大多数中职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与方法仍然较为散乱,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和理论架构。部分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可能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实际心理需求和思政培养的深入剖析和精确把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思政化建设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虽然在专业理论层面,部分教师具备较为扎实的心理学基础,但在思政教育的理解和实施上显然不够到位。这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展现上,更体现在如何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探索中。
4.2家庭教育轻视心育与德育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在实践探索中,透露出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心育)及道德教育(德育)方面的不足,成为制约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大潜在难题。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家庭教育往往倾向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业成绩的提升,而在心育和德育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用及影响力却相对较弱。在当前的就业市场结构下,中职学生及其家长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及家庭教育的方向和焦点,使其主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学业成绩,而较少关注其心理健康和道德发展。多数家长更倾向于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期望通过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3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发挥
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进程中,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课程的参与和执行中展现出一定的被动态度和理解的偏颇,未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考察其背后的原因,显现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结构存在某种程度的误区或盲点,以及对其意义和价值的认知未达到理想的深度和广度。具体体现在学生在面对心理压力时,倾向于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缺乏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的意识和能力。这或多或少源自于心理健康话题在一些文化背景下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学生担忧隐私的泄露以及可能由此带来的负面标签和自我感知。中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反映出他们在认知层面对此类课程的价值和重要性没有深刻理解。这样的认知偏差影响到他们在课程中的投入度和获益程度,进一步降低了课程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5.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5.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内容
缔结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紧密融合,必须采纳一种互补并进的战略,以确保课程内容能够深刻地烙印在学生的心智之中,并在其内心世界萌芽,从而以更为实质性的方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5]。需求紧扣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使其在探寻与实践的过程中,无不涵盖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素。在内容的深入探索中,宜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提供合适的心理指导,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每一个教学模块中,应充分突显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交融,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理解并体验两者融合之美的平台。在学生探求自我、理解自我过程中,教师要深度引导,把“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探索延伸至“我为社会、为国家要做出怎样的贡献”,在满足个人发展的同时,强化社会责任意识[6]。此外,应刻意在课程中引入更多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实践思政教育的理念,使之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思政教育在具体操作中应具备更为灵活多样的方法,譬如利用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多元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感悟,在实践中形成理论认知,使其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思政教育的真谛。
5.2探索家校共育机制
构建健全的家校共育体系,不仅需确保信息的通畅和资源的共享,同时也要在情感共鸣和理念交流上建立稳固的桥梁。思政教育的渗透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将作为家校协同育人的纽带,成为连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首要的方向是在家校之间构建一个双向的、互动的沟通平台。进一步地,家校共育平台可以成为教育资源的共享场所。学校可在此平台上发布与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各类资源,如课程录像、教育文章、线上讲座等,方便家长自我学习和提升。同时,家长也可以在此平台上分享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案例,为学校教育提供参考。
5.3增强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自觉性
在中职教育的语境下,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自觉性,不仅需要教育者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同时也要营造一个允许学生主动探究和体验的教育环境。如何引导中职学生超越课程的表面层次,触及到思政教育的深层内涵,成为提升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为学生提供一种内化的动力机制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植入式的课程设计,让思政元素和心理健康培养不仅停留在理论阐述的层面,更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借助多元的教学策略来增强学生的认知参与度也是提高其自觉性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设立学生心理健康自助工作站、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社团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实践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实践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也让思政教育内容在这些活动中得到生动体现。
6.总结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不仅是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本文提出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多元化实施策略,强调了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探索家校共育机制及增强学生参与的自觉性等方面的重要性,期望通过细化实施路径、丰富教育形式及优化教育内容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中,教师需精准把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使二者相辅相成,同时也要对课程进行不断的反思和创新,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需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协同作战,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一个共生共赢的教育生态。此外,家长及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协同育人,也是实施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魏强,钱杜花蓉,徐浩洋,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社会科学前沿,2023,12(5):2566-2571.
[2]王代清.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J].教师,2023,4(14):9-11.
[3]费璇.党建引领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8):171-172.
[4]赵生玲.中职学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23,9(12):41-43.
[5]孙克松.高职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6(1):5-7.
[6]蔺薇.课程思政的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22(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