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第十二中学 264300
摘要: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较好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它的前提是以学生为中心,并创设真实的情境。在教学设计时,教师是设计者;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教师厘清并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专家思维等。本文对于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探究,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设计;课堂实践
信息科技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亟需创新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将探讨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设计与课堂实践策略,以期为初中信息科技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的讲授和演示为主,学生的角色相对被动。缺乏互动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限制,难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环节不足
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设置相对不足,学生缺乏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进行实践。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体系单一
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笔试形式进行,注重对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的考核,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
二、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设计策略
(一)科学性的课程设计
大单元设计时需要注重科学性,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确保教学内容的前后逻辑性和层次性,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信息科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以“认识数据”为例,可以设计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大单元。课程内容包括:数据的基本概念和数据类型,要求学生了解数据的定义、数据类型(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数据的度量等概念;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要求学生学习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填充等,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学习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统计、频数分布、统计图表等,并理解每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和分析目的;数据可视化技术;要求学生学习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图表类型。
(二)注重实践活动的质量
结合实践活动时需要注重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设计实践任务时,应与实际情境结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目标。
以“网络安全”为例,可以设计如下实践活动:学生需要设计一个虚拟网络系统,并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分析。首先,学生可以利用大单元来自主学习虚拟网络搭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其次,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设计一个虚拟网络系统,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子网规划和设备配置。再次,学生进行网络安全评估,使用工具和方法检测虚拟网络中的潜在漏洞和风险。最后,学生分析并解决发现的漏洞,提出改进建议,加强网络安全措施。
(三)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应与大单元设计和实践活动相匹配,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3]。除了传统的笔试形式,还可以采用项目作品评价、口头报告、实践演示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
以“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为例,可以采用项目作品评价方式,要求学生参与一个实际的数据分析项目,如使用Python和数据分析工具库对某个数据集进行分析和可视化。评价标准可以包括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合理性、数据可视化的效果和表达能力等。还可以采用项目日志和反思方式,引导学生记录项目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思考,以及对遇到问题的解决策略和对项目结果的反思。评价标准可以包括项目日志的完整性和详实性、反思的深度和思考的合理性等。另外,可以结合大单元,采用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互相交流和反馈。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对同伴报告或演示的评价和建议、对自己表现的评价和自我反思等。
结论:
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设计与课堂实践是促进学生信息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灵活的学习路径,大单元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科学设计课程、开展实践活动、完善评价机制、转变教师角色等策略,为信息科技教育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基于创客教育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研究
[J]. 张亮.新教育,2023(20)
[2]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策略探究[J]. 龚恒胜.读写算,2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