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省唐山市 063700)
摘要:大学语文学科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知识精华的重任,同时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鉴定坚实的基础。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实施五育并举的理念,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实现语文学科育人目标。本文以高职院校古诗词教学为中心,对古诗词教学中的“五育”渗透进行分析,希望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五育
“五育”的概念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在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教育家蔡元培首次提出。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教育界的改革迫在眉睫,在此历史条件下,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理念,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五育融合”的概念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古诗词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几千年的岁月变迁也难掩其光辉。通过古典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课堂教学实现“五育”融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及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单纯的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注重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是比较片面的,并不能达成全面的教学目标,因此“五育”融合是高职院校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高职院校古诗词教学在五育融合落实中的优势
(一)古诗词内容涉及广泛
“五育”融合简单来说就是从德、智、体、美、劳五个角度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实施“五育”融合实施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学内容广泛,教学内容涉猎不足就会给五育融合的实施带来局限,不能全面促进五育发展。中华传统诗词的内容博大精深,非百家之言可容括,涉及爱情、山水、送别、田园等多个题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内容,为实施“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古诗词教学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五育”融合的实施很难从单独的一节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其中一些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长期的,只有在增值性的评价中才能对比出教学的成效。古诗词教学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多数学校采用的教材按文学体裁分类,例如蒋雪艳的《大学语文》第一部分为诗歌篇,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还有的院校采用的教材按主题进行分类,比如徐中玉的《大学语文》教材,按仁者爱人、和而不同、以史为鉴等主题分类,每一类主题下都选取了古诗词作为教学内容。古诗词的鉴赏技巧和审美功能的体现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过程,只有在作品相对丰富的条件下才有利于实现“五育”融合。教师可以在 每次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融入“五育”理念,有效落实“五育”融合。
(三)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经验
高职院校的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阅读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词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经验与方法。对分析字词、理解情感、把握主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熟悉,为“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实施奠定了基础。
高职阶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初高中阶段的古诗词鉴赏技巧成为基础技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掌握基础技能的前提下,完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融合,体现综合育人的全过程。
二、高职古诗词教学中“五育”渗透面临的问题
“五育”融合的观念在教育界流行已久,但是在高职院校古诗词教学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五育”的有效落实带来阻碍,同时也影响了综合育人的教学目标。
(一)学生忽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五育”融合是积极扭转“智育重”、“德育疏”、“体育弱”、“美育少”、“劳动缺”的现实状况,通过课堂教学“五育”综合育人模式,最终使学生成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文化、道德、担当的时代新人。但是,在课前调查和教学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自身缺乏对全面发展的正确认识,没有明确的成长目标,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缺乏明显的认识。面对这类学生,即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五育”的理念,巧妙地设置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认识,这对课堂教学“五育”渗透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五育”融合理念融入的手段较为落后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及时更新,仍将考核分数放在第一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五育”的融合,即使采用了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与“五育”的融合落实不匹配,并不是依据五育的理念进行的改革。二是将“五育”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处处想体现并落实“五育”理念,融合过程存在刻意而为之的现象。
三、高职语文古诗词“五育”渗透的教学设计
(一)充分发挥古诗词的德育功能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蕴含着重大而独特的德育价值,包括爱国情怀、厚植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诗词的德育功能,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潜移默化地促进高职学生情感的发展,有利于融合“五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充分发挥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在讲述《诗经 黍离》时,可以通过演绎周朝士大夫重返宗周的场景来感受作者故地重游的心态,在一次次的呼唤呐喊声中体会作者悲痛的心情,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悲痛交加的原因,不难体会到作者的亡国之痛与爱国之情,进而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必备的道德品质。
再如屈原的《山鬼》一文,引导学生把握里边的两条情感线索,一条是比较明显的山鬼等待爱人,最后失望而归的线索,另一条是结合屈原的生平经历与社会背景的隐性线索,是屈原被驱逐后苦苦等待君主召回的命令,最终结果也是令人失望,不难发现屈原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
(二)重视古诗词解读技巧,凸显智育
高职院校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情,结合高中语文古诗词的基础以及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探究古诗词解读技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凸显智育。
在整个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利用古诗文网等APP深入理解字词的含义,通过品词析句、反复诵读、因声求气等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教师着重对解读技巧进行点拨,学生在层层深入的解读中,实现对古诗词的全面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中智育教育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三)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劳育、体育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因此教学过程往往容易忽略劳动和体育方面的教育,阻碍“五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合,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落实“五育”融合。
古诗词中有很多以体育运动为内容的篇目,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取或补充这类篇目,弘扬体育精神;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还原古诗中的运动项目,比如太极、划船等等,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锻炼和提升。在讲古诗词时可以结合专业特长让学生自制手工作品,发挥“劳育”精神,如讲《山鬼》时可以让学生自制皮影,还原山鬼等待爱人的场景,既能让学生深入体会山鬼的心情变化,又能发挥“劳育”精神。
四、结语
在高职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将古诗词教学与“五育”充分渗透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凯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五育”渗透[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23-28.
[2]白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五育并举落实探究[J]. 课外语文.2022:137-139.
课题名称:五育融合理念下高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2023年唐山市社会科学届联合会立项课题 (编号:TSSKL2023-099)
[作者简介]: 杨凯(1990.05-)女,河北省秦皇岛人,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