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周晓丽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水利局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015300

摘要:生态清洁小流域是一种集水资源保护、控制源污染、农村垃圾与生活垃圾治理于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详细论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问题及其措施。

关键词: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问题;措施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指以小流域为单位,强调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当地景观相协调,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意义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在新形势下,面对水资源问题,结合水土流失特点,打破以往传统观念,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系统论、景观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结合流域地形地貌特点,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流失特性等,将小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以“三道防线”为主线,紧紧围绕水少、水脏主题,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治理与开发结合,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的新理念,从而达到控制侵蚀、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的。

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问题

1、水资源污染对小流域环境造成的破坏。水资源污染是小流域重要问题,除城市污水,还有工业、农业和建筑等,对小流域环境有重大影响。由于化肥施用不当,水资源中氮磷含量超标,造成小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生活垃圾和生物废物,若随意堆放会污染水源,渗入土壤,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在雨雪环境中,大量废弃物随水流进入河流,严重污染水体。

2、人为因素对小流域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小流域治理中,人为因素是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要加大力度提高其有效性;为确保治理有效性和质量,需对小流域进行充分治理。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市治理工程建设盲目开展;从而损害了环境治理有效性,还会对原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并使其恶化。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还可能导致小流域生物链的破坏,造成真正的效应,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影响生态平衡;同时,也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对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重大影响。

3、农村生活污水。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保留村落全覆盖”目标,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按农村/乡镇污水管网中列出标准,实施居民污水拦截及管道收集项目;对不符合管道验收要求的,根据户数和污水量选择基础设施技术先进、成本低、运行可靠的地面污水处理厂。

4、水土保持问题。通过对我国当前水土流失问题的调研发现,水土流失是常见问题,对城市环境有着重大影响。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导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使水土流失问题更突出,使江河湖泊含沙量持续上升,影响水资源质量,甚至可能引发洪水。由于水土流失问题,土壤质量持续恶化,导致可用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对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减少,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持续下降,对农业发展影响很大,甚至危及人们生命健康。

三、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

1、加强水生态治理工作的重视度。自然恢复是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充分利用其自动清洗功能,发挥其对自然生态资源的开发;在不同植物生长阶段,能有效恢复周围生态环境。在此期间,应注意自然环境,及时处理各种病害,并加强防治措施。人工恢复是指工作人员根据当地植物基本特征,采用人工饲养方法对周围地区植被进行恢复;加强生态环境管理。特别是在坡度高、土壤贫瘠地区,人工恢复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生长效率,强化水土流失,确保植物生长发育,从而创造更好经济效益。

2、河湖水系治理。根据乡村振兴发展条例,分重点村、一般村;对于重点村进行水系布局,整合地质结构、原始原则、村庄特色、文化内涵等因素,打造符合乡村振兴发展精准定位的有效水系;基于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功能,设计一般村庄供水系统。

农村河流生态治理的关键应是维护与建设多样化的环境要素,恢复水生动植物,美化生态景观。①维护多样化的河流环境要素应保持河流的原始地貌及自然形态,尽量保存气候条件好的流域与池塘湿地公园;②河道环境要素的多样化建设应考虑河道形状、地形等因素,适当调整河道曲流曲折性。断面形式宜为陡坡或小复合,近海河滩、池塘湿地公园、人工岛等应以人工结构公示;河道边坡防护应以纯天然土层护坡为主,并修建需护坡河道,首选天然石材作为护坡原料,减少人工材料的使用。③根据适当人工控制方法加快水生动植物的修复。④在原有园林绿化前提下,河道生态园林绿化应合理布局乔木、灌木和草类,充分利用环境保护、面源阻断、净化等服务。

3、水域环境修复。河流生态修复包括疏浚、水生态植物培育、爆炸与氧化系统软件、生物膜分离技术、生态净化处理。

①定期疏浚河道泥沙能与河道整治和线路污泥处理等项目紧密结合。疏浚泥沙是清除淤泥、改善水质措施之一,能消除淤泥中腐殖质,增加河流断面,提高水位,提高水环境容量,增强河流污水接收能力,修复水生花卉,重建水生生态系统软件,为促进水环境治理的改善创造必要条件。

②水体中有100多种生态绿色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等。常见挺水植物包括美人蕉、花叶芦竹等;浮叶植物有睡莲和萍篷草,包括荷花和浮萍;沉水植物包括苦草、金鱼藻、水盾草等;浮生植物包括香菇与柠檬草。

③爆炸性气体充氧操作系统是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重要部分,用于向水体添加溶解氧,是微生物繁殖、认证、刺激的最基本生存环境。向水体中引入足够的溶解氧能有效修复断裂的生物链,并根据水体状态逐步创建更完善的生态系统软件。

④生物膜分离技术常用于水质差的河流污水净化,利用生物接触氧化原理处理污水,作为一种固定化酶废水处理工艺,附着在介质上的生物膜应是净化及处理有机废水的主导因素,具有活性污泥及生物膜的优点。

⑤根据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有机化学、生物协同效应,可对废水进行净化。生物毯生态修复技术是近年来水体生态修复新技术应用的突破,为水体中好氧及兼性微生物提供更好栖息地和繁殖地,从而溶解河流水体中有机化合物、氮、磷等。

4、自然生态恢复。在生态清洁小流域,植物可发挥自我恢复作用。为提高土壤保育效果,要确保该地区的林木密度及良好的植被生长。在此期间,若植物生长被破坏或水质被污染,需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因此,需防止气候、湿度;根据温度、病虫害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加强宣传;成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队伍,加强对当地生态、林业、水利等的监管和扶持。同时,要加强对山区的管理和保护,防止砍伐、破坏山地,为树木生长提供安全有利条件,促进自然生态的恢复。

5、人工生态处理。在林地及草地面积较少地区,要大力发展水源涵养林。通过调研周围地区和植株生长特征,重新培育优质树种;在坡面大、土壤条件差的地区,为增加森林覆盖率,要人工恢复,以促进人工生态管理的发展和实施。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质量,逐步完善人工环境管理体系和方式。此外,利用树木增加经济价值。因此,要在小面积小河流中选择坡度小、靠近村庄小块地,并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性种植树种,便于村民日常经营,有效提高植株存活率;通过增加果树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要选择品质优良、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的品种,在田间栽培区进行绿化。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模式和需求,能更好地控制小流域的土壤环境质量,加快该地区的植被恢复工作。

参考文献:

[1]董志恒.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