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水土保持工作站 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对自然与经济的和谐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通过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解决周边环境的水土流失问题,且有着高效率、低成本、生态环保等优势。本文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当前,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生态资源持续减少,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后,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我国地理环境特殊,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还会对我国自然和经济的和谐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问题较为常见,通过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为更好的发挥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作用,还需加强相应技术研究,提升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才能有效防范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分析
1.1生态退化修复技术
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发生的原因很多,自然生态退化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相关部门还需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对工程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具体生态特征,采用合适的控制措施,以有效解决生态退化问题。如果盐碱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可以采用稻草将感应区域围起来,然后在周边种植成活率高的植物,以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在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周边,还可以设置一定的生物,减少植被流失,进而防止水土流失问题扩大。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建设合适的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控制和修复水土流失问题[1]。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有着不小的破坏,且相关工程项目建设中普遍缺乏生态修复意识,不能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状况,制定科学的水土流失方案,也就容易对自然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水利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一旦生态环境被破坏,应立即停止建设,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1.2过度开垦土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对周边土地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保证生态环境质量,还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如果土地坡度在25°范围,一定要做好退耕还林工作,重视生态林与生草种植工作,并要加强相应范围内的农用地复垦工作,以保证生态环境质量。如果坡度在15°以下,需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改造,满足农民基本需求的状况下,确保相应区域农业活动的合理开展。对于伐木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及时封山造林,如果破坏较为严重,则需要进行封锁。至于相应区域的开放,还需根据当地气候与生态条件进行调整,结合补植等方式,修复过度开垦土地生态系统。
1.3稀缺植被的生态修复技术
在水土流失区域的分析中,森林植被被破坏是主要原因,相关部门还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防止公众非法开垦农田,采取有效的退耕还林手段,防止水土流失。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增强群众对水土流失的认识,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在农业种植中,应尽量减少对农业化肥的使用。林业发展中,需推动生态环保型林业资源保护工作,防止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1.4固态释氧技术
水利工程建设中,可以通过对碳汇和氧气释放情况进行评价,以此来判断工程周边环境的水土平衡状况。固态释氧技术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相应价值验证中,可以采取假设验证方式。在验证过程中,主要是将固态释氧功能定位为T,制氧量设置为T0,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设置为TC,通过对T0与TC数值进行相乘,即可有效评价水土保持状况,进而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土平衡性。
1.5水资源保护利用技术
在水土保持修复技术应用中,一定要重视水资源保护利用技术研究。比如在河道治理工作中,通过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加强河道护岸工程治理,提升护岸工程防洪能力,才能防止河道水土流失,提升河道水资源利用率,并充分保障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河道治理中,要注意做好河道清理工作,及时清除河道中的杂物,不仅可以改善河道水质,还能提升河道防洪能力。在河道清淤、疏浚中,不能轻易加深河道,从水资源保护利用角度出发,对河道进行合理的治理,才能更好的发挥河道功能作用。
2、提升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效果的措施
2.1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标准
水利工程施工案例总结中,专家与学者可以对各类工程中水土保持不好、水土保持良好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以提升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全面认知,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实际,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可以按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对水利工程的水土流失与生态修复情况进行研判,并根据相应的评价机制,对反馈的实际与标准不相符的情况,及时进行校正,确保相关技术与标准更加科学、规范,后续的水利工程才能根据相应标准和规范,更好的开展工作规划。
2.2加强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监管管理
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方案确定后,具体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中,还需结合地区实际状况,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流程,明确生态修复工作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后期运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目标,为各个环节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体系保障,才能保障生态修复工作的有序开展[2]。水利工程建设中,需结合实际,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生态修复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应政策制度,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同时,还需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提升生态修复监督管理水平。
2.3优化生产布局,加强先进技术运用
我国不同地区的水域特征不同,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修复工作中,还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对相应区域的水利工程施工与生态修复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才能保障生态修复工作的有效性。关于规划与测算区域,不可在相应区域开发水利工程,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相关部门在具体的生态修复工作中,还应积极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避免在生态修复中出现人为破坏的情况,保证生态修复工作的有效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为更好的发挥相应工程的职能作用,相应地区的有关部门还需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协助,并加强先进技术运用,提升生态修复技术水平,以保障地区生态系统建设的有效性。
2.4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宣传工作
目前,退耕还林是我国的重要基本国策,各个部门领导都充分认识到了退耕还林的重要性,水利工程建设中,应严格按照退耕还林政策要求,结合工程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在工程建设中,还需加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和追踪,通常情况下,地表植被破坏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需及时做好植被覆盖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问题。此外,生态修复工作中,还需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宣传,提升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减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3、结语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水土流失问题,对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针对生态环境中的水土流失问题,水利工程施工中,需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制定规范的技术标准,保证相应技术的有效运用,才能减少水土流失问题,进而充分保障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科.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探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19):195-197.
[2]王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22,41(17):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