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倩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药剂科 610072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价值主体。方法:根据我院不同时期接受中药治疗的84例患者,其中4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从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接受中药质量标准化管理,对照组从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未接受中药质量标准化管理。质量和满意度管理水平的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药物准确分配率和药物交换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P < 0.05)。结论:中医药质量标准化管理在中医医院中的应用,已收到较好的疗效,提高了药物的正确发放率,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减少了退货的次数,这样的质控模型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
关键词:中药房;持续质量改进;药品管理;满意度;工作能力;
中药房是一个很大的机构,里面的中药种类比较多,所以要主动进行一些比较好的管理,防止因为配置不合理而给病人的用药带来不良的后果。当前,对药物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对其制剂的工艺水平和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步骤出错都有可能威胁到病人的健康。为此,必须加强对中药材的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在传统的药店管理中,大部分都是由药房经理来主导整个工作过程,协调、指挥和评价工作内容,但是在实践中,因为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导致工作的效率很低。现代化的企业质量管理以持续的品质改善为中心,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可以对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使病人的用药和药物的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同时也要根据对产品的品质进行评价和数据的搜集,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材料:本研究选取2019年六月到2020年五月本院住院治疗的42名病人,在这一时期实行中医药质控标准化,同时选择2016年六月到2017年五月期间住院的没有实行中医药质控标准的病人42名,并以该病例为对照。试验组患者中,男21名,女21名,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4.28±2.99),其中,内科28名,手术14名,对照组20名,女22名,年龄21-69,平均年龄(45.05±3.07),其中,内科29名,手术13名,研究组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别(P>0.05)。
2.方法:采用传统的中医质控制度,即中医科医生给药,中医科药剂师审核医生的处方,抓药、包装、发放。观察组病人采用标准化的方法进行治疗;①购买药材的种类,在购买中成药的时候,要严格遵循《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确保所用的药材符合我国的有关标准,同时要将中医的鉴别技术传授给消费者,比如,在选用五加科药材的时候,很容易和华山参和豇豆等药材混淆,华山参和豇豆有一定的有毒成分,而豇豆的药效又不如人参,所以,要做到对药材的准确识别,才能确保药材的药效。②采购的途径,中药的采购渠道应该是正规的,不能在市面上随意挑选。③中药配方:在配置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守医生的要求,如果出现多个名字的药物,要向医生确认,并将其命名为一致。④中药材的贮存,要按照药材的特点对药材进行归类存放,以保证在光照和湿度等方面都能满足中医的储藏要求,从而保障中药的功效。
3.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质量控制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对药物调配的正确率和药物的退货率进行评价。
4.统计方法:应用 SPSS17.0对82名病人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并将中医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满意度用比率(%)来表达,用卡方卡来进行验证,如果资料的比较显示出 P<0.05的情况下,则认为有显著的统计意义。
二、结果
1. 中医药治疗方案与治疗方案比较:治疗组和治疗组的用药正确率明显提高,治疗组的用药更换率明显少于治疗组(P<0.05),详见表1。
表1中药质量管理水平对比[n(%)]
组别 | n | 药品发配准确率 | 药品退换率 |
实验组 | 42 | 40(95.24) | 1(2.38) |
对照组 | 42 | 34(80.95) | 6(14.29) |
t | - | 4.0865 | 3.8961 |
p | - | 0.432 | 0.483 |
2.两组病人的满意程度比较:控制组病人的满意程度与试验组病人的满意程度比较,有显著的差别(P<0.05)。见表2。
组别 | n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n(%)] |
实验组 | 42 | 25 | 17 | 0 | 42(100.0) |
对照组 | 42 | 18 | 19 | 5 | 37(88.10) |
X2 | - | - | - | - | 5.3165 |
p | - | - | - | - | 0.0211 |
三、讨论
1.中医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门,它的职责就是购买中药材,储存药品,同时也负责药品的调剂,它的经营状况和管理工作的成效,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工作品质。另外,药物的配置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用药安全性,如果在配置药物时出现错误,不仅会对病人的疗效产生不良的作用,还会使病人的疾病恶化,给病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威胁。在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系统中,药物的使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中药配置错误的产生原因很多,一般有药材采购因素、药材性状因素、工作人员个人因素、管理问题等。在这些因素中,药材采购因素包括药品放置、药品储存、药品质量等,工作人员个人因素包括工作态度和安全意识等,而管理问题是监督管理、质控管理和奖惩机制等。临床应根据以上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不断改善各种问题,以确保达到预期的管理品质,减少中药配置错误率。持续的质量改善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为重点,确保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合理、系统、规范,确保分配的准确性和药物的品质有显著的提高,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服务品质,维持了整个医院的声誉。实施持续的质量改善更多地侧重于防范而非监控,能够在规划实施的每一个阶段对错误事故进行有效地防止,而不是对所有类型的问题进行监控。所以,在实施中药房的药物管理时,可以通过不断的改善手段,使中医药物的管理需求变得更加清晰,从而使各种药物的管理流程变得更加有序和标准化。持续的质量改善可以对中药房的药物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测与评估,发现药物处方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并通过不断的强化培训,提高中药房员工的整体能力,确保中药店的安全使用,合理保存,避免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意和盲目性,让药物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同时也能让药物的管理更加安全,让病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安全用药的内容,保证药物的使用品质,更方便员工使用,从而大大的减少了错误的发生的风险。
2.中药房的质量管理标准化是一种新的中医药店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注重对中药的购买、发放、储存等各个方面的监管,对于中药的采购来说,除了要确保购买的中成药能够达到国家有关的要求之外,还要确保购买的人员具备中药的识别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所购买的中药的准确,要注重购买的途径的合法性,不要在混乱的药材市场上购买药材,要强化对药材的名字的管理,有些中药材的名字很多,应该对它进行一个统一的管理,如果在开出的药方上有不同的意见,那么,药房的药剂师要和医生们进行及时的交流不同的中药材需要在不同的存储环境下保存,在保存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光线、温度、湿度等情况,以免保存不当而造成药物的功效损失。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治疗组的用药正确率和退药率明显高于控制组(P<0.05);治疗组病人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
总之,通过实施持续的质量改善,可以使中药房的药物管理品质得以改善,使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技能得以增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药物配置的准确度,同时也增强了员工对其管理的满意度,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研究成果可作为今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规范制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徐海英.探究PDCA循环法管理中药房的应用及成效.2021.
[2]李浩宇,持续质量改进在中药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