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传统文化的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探究

陈 芬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教师应该积极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语文教育更具前瞻性,更有深远的意义。通过不同的授课形式,深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发展核心素养,自觉承担起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重任,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绽放。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现阶段小学生语文教育的教研中,教师尝试将传承弘扬中华民俗传统文化艺术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尝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做好、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取丰富多彩的营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的学识得到全面发展。

一、在识字、写字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识字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如何能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理解字是如何创造的,这就需要老师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汉字的书写有着自己的规则、笔画和含义,并且还有欣赏价值。汉字的历史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最早原始社会的符号、图画,到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再到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记录和表达的汉语符号体系了。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蕴含着自己的文化和时代特征,也蕴含着一定的故事。教师在教学汉字时,可以先从汉字的起源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对应的汉字演化过程,让学生喜欢上汉字背后的文化和内涵,而不是机械地抄写。

例如:在讲解“贝”字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短视频的形式,展示考古出土的古代“贝”字,然后通过文化历史来引导学生:古人觉得贝壳很漂亮,于是就制作成各类装饰品进行展示或者穿戴,在甲骨文当中“贝”字就是贝壳张开的样子。因为贝壳携带便利,所有后期还被当做钱币,在创造汉字时,通常与“贝”相关的字都与“钱”有关联,此时教师可以列举几个与“贝”相关的汉字,比如“赚”“赔”等,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列举自己认识的“贝”字旁并与钱相关的汉字。还有“心”字,在古代表示思考,所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汉字一般都有“心”做偏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的含义,也让学生更容易记忆,防止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是教书面知识,也要教传统文化,让学生喜欢上汉字和汉字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

二、依托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诗词是中国独有的文学表现形式,也是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背诵诗词的形式了解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熏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传统文化,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古诗词中的包含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的展示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古诗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含义,真正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例如,在《小池》一诗中,对小池中的泉水、小荷、蜻蜓以及水池边的树荫进行描写,学生并不能在短短的几个文字中真正感受到古詩词中描述的场景,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古诗词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并且通过对学生进行古诗词中渗透传统文化,真正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再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教师首先描绘场景,在冬季寒冷的江上,一位老者在独自垂钓,甚是凄凉。学生也可以通过诵读,体会老者当时的心情,随后教师可以讲解,虽然老者所在的环境很艰苦,但是依然没有影响他苦中作乐钓鱼的心情,把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融入诗词中,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三、利用传统节假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在语文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写节日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些课文中出现的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传统节假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比如在讲《传统节日》这一课时,对文中出现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每个节日的来历,并写出自己喜欢的节日,对讲解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比如针对春节,教师来提问学生春节都有什么风俗,学生回答:“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等等。”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关于春节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语文课堂中,把这些传统的节日穿插进去讲,学生会更听得兴趣盎然。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的记忆,加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在情境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在小学教学阶段,针对低年龄段的学生,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更欢快、更容易理解的情境,学生就可以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去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三国时期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然后,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课堂汇总的形式,以“文+讲”的形式,介绍故事中的人物,比如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影视剧《草船借箭》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的发展,投身于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学习。利用情境创设方法,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五、借助课本故事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在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元素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内容,通过课文故事的讲解延伸,让学生理解课文背后的含义,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借助丰富的课本内容,实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例如,在讲解《将相和》这一课时,通过对“完美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这些成语背后有什么故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蔺相如和廉颇的高贵品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的内容,引入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化积累而来,现代社会中我们的语言、文字都还传承着一些历史的痕迹。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载体,传统文化如果消失,意味着民族精神也会逐步丧失。语文学科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教育学科,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最多的学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把传统文化传承到下一代,是我们语文教师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为此,本文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策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路秀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0):77.

[2]赵胜文.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23-24.

[3]杨丽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9(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