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联合中医按摩治疗关节镜下踝关节韧带修补术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中药方剂联合中医按摩治疗关节镜下踝关节韧带修补术后

肢体肿胀

王佳琪 ,李雅菲 ,徐杨博

1.西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泸州市   646000

2.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  646000

3.通讯作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泸州市  646000

【摘要】慢性踝关节不稳是一种常见的以踝关节反复扭伤、感觉不稳、疼痛、肿胀等症状为特点的慢性运动损伤性疾病。本研究纳入391例行关节镜下踝关节韧带修补术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采用中药方剂联合中医按摩治疗术后踝关节肿胀,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骨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评判标准予以评估,显效为343例,有效为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8.3%,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慢性踝关节不稳;关节镜;肿胀;中药方剂;中医按摩

慢性踝关节不稳是踝关节初次内翻扭伤后出现的以反复扭伤、感觉不稳、疼痛、肿胀等症状为特点的慢性运动损伤性疾病。根据其病史、症状、体征应归于祖国医学:踝关节伤筋所致的筋驰范畴。对于踝关节慢性不稳患者,当保守治疗3月无效时,国内外的专家共识均建议手术治疗。随着对手术微创化和快速康复的追求,目前关节镜下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是手术方式的首选。关节镜下手术不仅减少了手术的创伤,而且可以同时处理其他关节内病变。通过解剖研究发现,关节镜下修复外踝韧带与开放手术可以达到相同的生物力学强度。祖国医学则认为:血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淤积不散,则为肿,为胀[1]。在临床上对该症状的治疗西医以使用甘露醇为主,而中医多以按摩、理疗和中药汤剂为主。本专题拟针对该症的发病机理,整合众多方剂,再辅以中医按摩用于治疗关节镜术后踝部肿胀。

1一般资料:入选本组病例共391例,男性290例,女性101例,所有患者均为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患者,既往体健,无糖尿病及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病史。年龄在16~31岁,平均年龄为22.6岁;从初次受伤到手术时间为10—37月,平均23月。右踝270例,左踝121例,其中双踝关节不稳患者共36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镜下行踝关节探查清理,Brostrom韧带原位缝合+石膏外固定术

2治疗方法: (1)方剂组成桃红四物汤加减:大黄(酒浸、先煎) 15g, 桃仁,红花,各12g,熟地、川穹、当归、赤芍各10g,焦三仙各10g,甘草5g。每日1剂,加清水500ml煎至300ml, 去渣取汁,每次150ml 口服,连续治疗7天。 (2)中医按摩:采用推、按、捏、揉等手法,在特定部位按摩可通络化瘀、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揉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促使血液回流,缓解肿胀,同时缓解粘连等症。每天一次,每次20min。

3疗效判定: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骨伤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评判标准予以评估,主要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个标准。显效:踝部肿胀症状显著缓解,胀痛与紧绷感完全消失。有效:踝部肿胀症状缓解。无效:四肢肿胀症状与体征未见缓解或加剧。

4治疗效果391例镜下踝关节韧带修补术后踝部肿胀患者中,显效为343例,有效为42例,无效6例,总有效有为98. 3%。

5讨论

踝关节下韧带修补术后踝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会发生于所有术后患者身上,会对患者带来不适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积极有效的治疗,不仅促进功能的恢复,还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感,便于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中医以活血化瘀为主,药物并结合独特的手法等具有明确的疗效,并具有毒副作用少、廉价、容易接受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祖国医学对损伤后肿胀的原因多归于经络阻隔,气滞血瘀范畴。“血有形,病故肿”,形成肿胀征象。关节镜技术是近年来的新兴技术,祖国医学并无对其记载,虽然关节镜技术是微创技术,但终归有创治疗,固笔者将其归于损伤范畴。中医文献早有对损伤后肢体肿胀的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伤痛,行伤肿”。《灵枢经·本脏》“是固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现代医学对中医血瘀证的认识为: 1. 血液流变学异常; 2. 微循环障碍; 3. 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瘀证本质的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异常已从大量临床与实验资料得到证明,血流变异常作为血瘀证另一重要客观指标是由于血流成分与性状改变[2,3]。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活血化瘀药,具有利痹、散瘀、通经、行血、消肿、定痛等功效。活血化瘀药物最基本的药理作用有以下三方面[4-6]。1. 改善血流动力学;2.抗血栓形成和改善血液流变学:(1)抗血栓形成:活血化瘀药抗血栓形成主要作用于以下几个环节:抑制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药物可以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从而来抑制血小板聚集,让纤溶酶活性增加。活血化瘀药物纤溶酶活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促进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基本药理作用是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药物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这些作用,有些药物自身还具备消炎或镇痛作用。(2)改善血液流变学:患者血液的浓稠、粘腻的状态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血瘀的症状得到改善,以活血、养血、活血祛瘀类的作用更为明显。如今药理研究可以证明,本方的药理作用具有改善微循环、镇痛、抗炎之功效,对于炎症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炎症介质的释放、白细胞游走和结缔组织增生炎症过程等均有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的脆性可以被大黄降低,渗出减少。

本组所有病例均在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肢15°,便于肿胀的消退。并要求患者术后每天冰敷踝部>6次,15-20min/次,时间至少1月。和传统祖国医学不同的是:我们对患者踝部不会使用热敷理疗,因为热刺激会引发局部瘢痕的异常增生,不利于患者早期恢复踝部的正常活动。而冰敷有以下好处:减少以及减缓组织胺的释放,减轻组织对疼痛的敏感性;减轻微循环及周围组织的渗出和肿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和血栓的形成;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等。通过冰敷降低组织的温度,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渗出,从而减少局部的肿胀[2]。冰敷几分钟后,收缩的血管重新开放,恢复局部血供。这样不断重复收缩血管和开放血供,称之为“震荡反应”。尽管血液仍然会留上受伤的部位,但是使用冰敷和局部肿胀明显减少。肿胀和水肿得到控制,可以增加肌肉及关节活动度,减少了功能活动限制,有利于早期恢复。此外,炎症反应引起的肿胀会引起组织局部压力增高,导致局部疼痛。这种疼痛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受损伤后,致痛因子释放入血所致。而局部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致痛因子的入血,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上述方剂的基础上,再配中医推拿按摩等理疗,因而本疗法取得了极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8.3%,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韩康,刘媛媛,王甜甜,等. 中医联合持续被动活动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5):538-542.

[2]李果,左冠超,齐鸣,等. 中医血瘀证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5):71-73.

[3]李琨,李伟霞,王晓艳,等.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12):4654-4660.

[4]刘杰文,齐淑玲. 血瘀证实质和活血化瘀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J]. 中医药通报,2003,2(1):2-9.

[5]林戴. 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4):150-152.

[6]傅睿. 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医药前沿,2016,6(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