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702197210130018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气候环境的变化、农业绿色革命负面作用的加剧(水资源短缺、土壤沙化、温室气体排放等)以及收入增加带来的食品结构的改善,全球粮食安全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数字化农业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赋能能够使既有农业资源产生倍增效应,并在产出增加的情况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共识。
关键词:县域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现状;优化路径
引言
数字农业既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一种新的农业范式的转型。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农业工业化发展的先天不足、初期转型过于集中于交易领域以及收益不显著导致的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应更加重视技术创新,聚焦生产领域,彻底释放数字技术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业产业组织的重构。在转型发展中,除了构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制度环境,还必须大力引入数字科技企业等新兴农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的作用,着力推动新兴农业主体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合发展。
1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国家支持开发计算机“农业智能应用系统”。1990—2004年间,农业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探索、试验示范、推广应用3个阶段,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包括5个智慧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200多个智慧农业专家系统、3000多万条数据的数据库、涵盖600多个区域性的知识模型,覆盖全国800多个县,实现累计700多万农户受益。这一阶段的数字农业发展,主要以农业专家系统平台研发为重点,运用数据库、知识模型等手段,将涉及农业生产的各类数据与信息进行有效汇总和建模应用,为各区域农业生产提供了精准对策和科学指导。
2003年,“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3年,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率先在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开展试点探索。2014年,“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等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相继启动。这一阶段数字农业发展的特点为,借助农业物联网将设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化集成管理,在农业生产环节凸显精准特点,利用摄像头、传感器等智能设备,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等高新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农业生产流程精准定位、精准定量、精准定时,从而实现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力的根本目的。
2015年,伴随农业大数据战略地位的提高,《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指出“随着农业信息化、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正与农业产业全面深度融合……日益成为智慧农业的神经系统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核心要素”。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地区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深化大数据的创新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这一阶段数字农业发展的特点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感知、监测、分析、预警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
2.1搭建地方农业产品网络展销平台
农产品展销不仅是扩大产品影响力的关键手段,更是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首先,应建立地方农业产品网络展销平台,并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在线展销平台,从而提供农产品展示和销售的功能。平台应包括农产品信息展示、交易、支付、物流等服务,以方便消费者浏览、购买和享受农产品。其次,利用地方农业产品网络展销平台,展示地方农产品的特色和优势[8]。平台可以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如农产品的种类、产地、品质、溯源等,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和信任,以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再次,依托数字化技术,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程的可视化和追踪。平台可以整合供应商、物流公司、零售商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提供供应链管理功能,加强农产品流通的透明度和效率。最后,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需建立消费者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并提供在线咨询、评价、投诉等服务。平台应设立售后服务部门,及时回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从而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2数字农业发展要更加重视技术创新
数字农业是产业数字化的内容,是在新的生产力基础上生产方式的再造,包括技术创新基础上先进生产力的引入与产业组织的重构。因此,必须从发展理念和战略上给予高度重视。首先,要推进数字技术的持续创新。数字农业属于新的农业革命或范式转型,是颠覆性技术的引入,需要持续性的创新支持。这种创新既包括政府基础研发的投入,也包括企业私人研发的投入,且以企业私人研发投入为主。而要保证有效的研发投入,必须有寡头垄断企业,从而提出了寡头性产业组织的重构问题。其次,数字技术的引入需要大规模的技术投资。数字农业的技术投资包括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和具体生产工具的私人产品,一切投资都围绕着数据这一核心要素,包括数据的生产、数据的传输、数据的挖掘、模型的构建和数据的应用等物质技术装备。再次,要持续推进产业组织的重构。现代产业组织既表现为产业内的组织结构(集中度),又表现为以产业链、价值链为依托的竞争载体。在产业内的组织结构上,寡头型的产业组织有利于产业的创新;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以价值链为载体的产品竞争有利于分工与比较优势的发挥。最后,要持续提升人力资本。数字技术是新一代的生产工具,需要农民重新掌握与之相应的数字技能,才能够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就提出了新一代农民人力资本的提升问题。所以,数字农业的发展也是农民数字素养的学习积累过程。
2.3进一步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农业数字化发展新格局
首先,应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力度,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着力推动乡村遥感卫星、北斗导航、农机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城乡一体、普惠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其次,促进高效、移动、安全、泛在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深度嵌套农业发展的全过程,加快推进农作物耕种、灌溉、收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包装、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最后,利用远程视频、3D实况模拟等数字技术,开展先进生产技术的指导培训,加快培育一批懂种植、爱农业同时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为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结语
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质量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通过产业联盟、绿色生产技术、区域品牌精品、多形式产销对接等策略的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并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此外,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农业监管新模式,能够实现农业资源要素的精准管理、农产品生产的全程监控、农产品质量溯源以及区镇协同监管等重要目标。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将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农产品提供更好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者体验,助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汪和廷,张从合,方玉,等.农业全产业链视角下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种业,2023(6):61-65.
[2]朱道才,王梦.长三角地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金融支持效率时空分异与机制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3):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