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山东省菏泽市 邮编27450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空前的发展机遇,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各级党组织要真正重视乡村振兴相关工作,认真分析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解决广大农民在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养,为现代化农业技术和农机设备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农村优势发展涉农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彻底改变农村地区的面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应对策略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人民追求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内在需求,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投资力度和科技创新力度,完善专业农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长久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实现农民美好生活的目标。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概述
1.1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前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有效解决乡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最有效的政策途径,同时也是切实保障推进国家经济升级目标的重要政策战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全面落实,农村“三农”问题的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因此要进一步按照全国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部署,对农业产业和农村创新经济产业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预期目的,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推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1.2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联系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加速发展农业经济,既要面对新的机遇,也要面对新的挑战。党中央明确发文,要严格执行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不同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对国家优秀的扶贫政策理念以及国际上的先进管理经验进行研究,对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提前规划,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加快乡村振兴建设的进程,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现代化、数字化水平。一线基层工作者在做具体的振兴工作时,要有长远的科学眼光和战略眼光,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现实性质进行全面分析,对改革建设发展方案的宏观总体设计进行全面统筹,对各项研究工作深入落实,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升级提供最有力的战略指导和建议。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2.1农村人才匮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才。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工作。乡村要振兴,产业很重要。农村中绝大多数青年外出经商或打工,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致使农村缺乏懂生产、拓市场的领头人。大多数村干部习惯于依靠自身能力做事,遇到问题时只能想到查阅相关资料、求助他人,很少认真主动地学习新政策和相关理论。部分村干部尚未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与目标,在乡村治理中工作方式粗糙单一,自我要求不高,导致乡村振兴工作无法高效开展。从客观角度来看,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设施等欠佳,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政策申请难度较大、落地困难,导致部分优秀人才外流,出现人才留不住现象。
2.2农村资金紧缺
经济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石。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到农村基层的经济发展中。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基础建设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村农业等各种资源要素自发流入高收益、高回报城市,资金紧缺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制约因素。发展农村经济的周期相对较长,发展问题因素较多,容易受到多方面影响,制约对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与资源投入,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向农业发展投入一定的资金与资源,使农村经济整体的发展性较为不足。在此背景下,基础设施变得尤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落脚点,其配套设施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建设效果。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发展角度看,农村基础设施总体上比较落后,造成农业产出效益降低,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必须完善农村的基本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最大限度提高农业建设效率和质量。
2.3农村制度矛盾和机制欠缺
制度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长期以来,各地区重城镇、轻农村,未形成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体系。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许多深层次的制度矛盾,加之机制欠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没有系统的建设机制和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成员履职能力有待提高等,主要原因有2点。一是当前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空心化”问题加重、基层党组织趋于老龄化,部分干部思想保守,没能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发展。二是农村整体凝聚力不足。虽然我国目前已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绝大多数农民思想并未“脱贫”。农民依旧关注物质利益,在物质没有得到切实保障时干部公信力会下降,当地农村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农村的制度矛盾和机制欠缺等因素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会制约农民发挥创造性。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3.1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结合国家战略部署,未来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积极向机械化和现代化转型,这也意味着按照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最新需要。为使现代化农业科技以及农机技术能够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得到有效利用,国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会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这些都会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使现代农业逐渐融入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借助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副业。
3.2农村产业结构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农村的种植业都是支柱产业。部分农村也探索了养殖业,但由于发展养殖业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而且对养殖户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有着极高要求,一旦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就有可能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所以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会着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根据农村实际情况为农民提供项目,种养殖业以及其他涉农产业都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变农村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布局。一方面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另一方面借助村村通公路方便了农民的出行,这些都将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未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会为农业生产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优化策略
4.1优化产业结构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办法首先便是要转变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对农村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创新与完善,推动发展以现代化、精细化、市场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时代的发展模式,转变传统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途径,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另外,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对农业产生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逐步推进信息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对当地所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另外,需要结合当地的地方资源和特色,发展现代化的绿色采摘园与种植园等,打造特色的旅游、电商等新兴行业,重视绿色生态农业与特色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当地的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
4.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升级,必须对专业的农业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予以重视。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人才是第一的科技生产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人才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鼓励大学生回归,为现代化农业发展贡献力量。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奖励与扶持,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其次,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将农业科技的优势充分地发挥,提高劳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第三,充分发挥农技员的价值与作用,为农民进行先进的农业科技的指导,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建立和完善人才晋升管理办法,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完成人才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培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储备。
4.3多元融资筹措农业经济发展基金
首先,落实前期的农业资金储备与应用。在以往的农业发展历程中有大量因资金短缺而限制发展的案例,一方面为降低前期资金短缺问题对后期农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实现大部分农户的增产、增收提供保障。可以采用农业经济发展多元融资的方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农业经济发展资金基础。其次,加大地方政府对本地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基于农业的发展需要设置更具针对性的专项资金,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形成更加完善的发展体系。再次,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有益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针对农户的实际需求与“痛点”,构建多样化且灵活的小额贷款机制,面向部分大型农业产业授信,可利用多家商业、非商业金融机构联合办理的方式进行统一授信,解决农户遇到的问题。最后,加强对社会化融资的重视,加大农业产业的宣传力度,吸引汇聚更多社会层面的资金力量,保障农业生产活动、农产品加工等各方面有更充实的资金支持。
4.4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加强对典型模范农村、农业企业、相关机构的培养与引导,充分发挥各自的引领带头作用,为农业产业的整体优化调整提供样板示范,以此推动影响其他村落、企业以及机构的创新发展与优化调整,促进农业整体的产业结构改革,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村区域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首先,进一步加大省内各类农业生产要素的整合力度。通过资源资产重组以及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式确立未来阶段的农业经济发展重点。要着力培养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其能够带动辐射本地乃至周边各省的特色农业发展。将既往发展历程中的小、乱、散、弱企业、合作社以及“家庭作坊”等整合为更具优势的大型企业与集团企业,落实跨专业、跨地区的集团化经营方式,以此推动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成化发展,为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长远助力。其次,全面加强对省内龙头企业的管理,逐步建立完善相关企业的带动发展机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针对农业产业的重点项目,做好企业与基地对接融合,通过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带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再次,重视对新兴企业科技成果的关注。利用科技成果转化的手段提高龙头企业的农业经济效益,拓宽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值与加工转化率,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助力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要想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面推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相关机构及人员立足于实际发展需求,坚持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实质的探索与认知,逐步掌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模式,分析不同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因地制宜地规划并提出农业经济发展对策。针对已经暴露的问题应做到防微杜渐,以此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基础上,全面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李王飞.简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路径[J].农家参谋,2022(18):61-63.
[2]陈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路径分析[J].农家参谋,2022(16):81-83.
[3]高利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困境及路径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5):74-76.
[4]周昊天.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发展研究———运营特征、发展困境和路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7):32-35.
[5]陈杰.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业示范区政策体系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