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北元小学 山西沁源 0465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实践。通过模拟真实生活情境、校内实践活动、社区实践活动和家庭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提高其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实践,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1.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情境化教学的必要性
生活情景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趟他们脱离现实直接去理解课本上所说的那些抽象的道德和法律的知识的话,他们可能很难理解。如果将这些知识代入到生活中他们比较熟悉的事情之中的话,他们就会明白在这些生活中的场景里,自己应该如何去做,而这些正确的做是比较生动的,也是更容易理解的。因此,这些生活情景化的教学对于学生对这些抽象知识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生活情景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比起更为抽象的一些知识来说,在这样的生活情景化的教学中进行学习的话,会加深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虽然他们可能并不能完全在扮演过这些故事中的角色中以后,就彻底把这些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记住,但是这样就可以导致他们对于这些知识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在他们想要记忆和背诵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一些。而且一旦他们在记忆中,对于一些内容有遗忘的话,他们也可以通过对于这些具体案例的回忆,从而把这些内容回忆起来,这样对于他们的记忆的牢固程度来说,也是大有帮助的。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实施对策
2.1运用生活化导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一味地重复课本上的文字,学生根本无法融入课堂。面对这一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生活融入课堂中,这便要求老师应在潜移默化中将生活中的元素导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道德提升,让生活的感悟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对生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所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只有很好地将生活化的教学积极引进课堂,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工作,教师要积极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比如,在组织小学生学习《我的好习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反思,看看自己在生活中有什么好的习惯值得大家学习,又有什么不好的习惯需要改进,让学生自我表述。这样将课堂与生活积极融合,不仅可以很好地促进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渗透,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自己,有利于其素质的提升。
2.2构建生活情境,实施生活化教学
情境创设是教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段。在教学实践当中,所谓的情境创设就是指,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尽量的为学生创设熟悉的场景、情境,使得其在这样的景象当中完成知识的探索、掌握,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得到降低,使得其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丰富。所以,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就应该进行生活情境的构建,使得教学的开展尽量地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等,使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得到实现。
例如,在讲解和“规则”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展现自己的作用,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使得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如,在本节课之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预留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当中遵守规则、不遵守规则的现象,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记录,便于在后续课堂当中的展现。而在课堂当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将这些现象表演出来,其他学生则进行分析,哪些现象是遵守规则的?哪些是不遵守规则的?不遵守的坏处是什么?遵守的好处是什么?等。在这样的模式下,就能使得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有助于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加强等,使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得到实现。
2.3改变教学方式,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生活化的,整合课堂和社会热点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社会。同时,向学生传递小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考试的成绩,而是在学习中培养的能力。而采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明白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综合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性,最好在生活化教学中,让学生自身体会到紧迫感和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给未来勾画搭建一个美好蓝图,使学习更具积极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2.4采用家校合作模式促进课堂的生活化
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很重要的举措。但还是有很多学校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依然过于重视学校教育,忽略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这样不利于学生发展。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了使课堂氛围更加生活化,老师就要积极采用家校合作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使其在生活中明白道德与法治的真实意义,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可合理采用家校合作模式。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作业——给父母洗脚,然后教师再通过微信软件与家长进行联系,让家长把孩子为自己洗脚的画面以小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很好地将学生的生活真正融入课堂,还有利于强大他们的内心,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正确使用多媒体的体现,更是促进学生学会感恩的有效措施,还促进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
2.5开展生活化社会实践
学习需要学以致用,所以教师们最好开展生活化的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例如,在学生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前往敬老院、福利院以及父母工作的场所等,体会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进而更好地学习与提升自己。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合。当然,教师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能力以及做好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
3.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当中,教师基于学生现阶段的特点,努力地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将对教学的推进产生效果。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构建生活情境、引入生活话题、贴近实际生活、注重生活实践等,使得生活化教学得到实践,使得学生在这其中生成更多的愉悦感和体验感。
参考文献:
[1]章福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2(17):45-46.
[2]赵雪莲.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3(5):121.
[3]赵富泽.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索[J].中国教师,2022,2(1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