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902199407218742
摘要:自然灾害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自然灾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中国而言,自然灾害多发,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防灾减灾一直受到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关注.目前,我国的防灾减灾大部分采用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不够完善.而且防灾工程存在着施工质量差、设计标准低、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防灾减灾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基于此,提出了几点应对自然灾害的非工程措施.对于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防灾减灾工程;分类;对策;
我国是一个受多灾种侵袭的国家,引发灾害的原因可以是自然的、人为的或自然与人为的综合作用。灾害相对于人类活动而言。只要有人类活动,不论天灾还是人祸,都会造成损失;人口越密集,灾害愈显严重,灾害总损失程度就越高。不言而喻,一旦有灾害发生,城市总是严重承灾体,故城市防灾减灾尤其重要。城市是一个人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工程的集合体。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环境工程、信息工程等所有工程安全,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安全事件引起,不仅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一旦破坏,则有可能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防灾减灾及防灾减灾工程理论问题,包括“安全”、“防灾减灾”、“综合防灾”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定义;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防治措施与对策研究;工程防灾减灾的价值判断研究等。为土木工程研究生和相关学科学生学习使用的教材,如防灾减灾工程学、防灾工程学导论、城市防灾学、城市综合防灾等书籍也相继出版。为更好地开展工程的防灾减灾,有必要对防灾减灾工程分类,以便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
一、防灾减灾工程分类
将防灾减灾工程分为5类:
1.生命线系统工程包括民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通信工程;
2.生态系统工程包括环境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水生态、景观生态、城市与园林生态等工程;
3.公共管理系统工程包括国防、市政、水利、消防、医卫、信息工程等;
4.河海系统工程包括隧道、船舶、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桥梁工程等;
5.生产线系统工程包括厂矿、场地、设备、商贸等。
当然,也可将防灾减灾工程按专业分为建筑工程类、道桥工程类、水利工程类、环境工程类、信息工程类等。此分类法似不妥。因为,对于防灾减灾工程这一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新兴学科,且其中的生态工程等属于新兴和边缘学科,用一些单一专业工程很难包括。
二、防灾减灾对策
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进一步抓好国家防灾减灾法制订、规划国家减灾系统工程、把减灾工作纳人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加强全民减灾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但这些都不是所要涉及的对策内容。本文将从防灾减灾工程的学科界定、加强城市安全研究等方面发表浅见。
工程防灾减灾总对策。(1)将防灾减灾工程列为一级学科。应将防灾减灾工程列为一级学科。防灾减灾工程是土木工程、信息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中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新兴学科,对人类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将防灾减灾工程列为一级学科没有排他性,即没有必要将现在的某些一级学科降为二级学科。可以预期,防灾减灾工程列为一级学科后将成为飞速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的组装创新技术科学。(2)加强国家环境生态系统工程建设.耕地计划一再被突破,太湖、巢湖和滇池的蓝藻,许多城市因一场暴雨而严重积水等等,都说明了我们环境生态系统的脆弱。环境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繁衍和发展的场所和物质条件。环境生态系统同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要切实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尽快做好全国城市环境生态质量评价、区域环境生态系统规划、环境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分析,以及环境生态系统的预测、规划和决策,限制盲目发展和排放,按照生态文明社会目标开展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合理开发利用。切实按照“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等原则治理生态,这些都是当前国家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建设内容。(3)加强城市安全研究。城市是一个人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工程的集合体,也是严重的承灾体。应开展特大城市防灾减灾工程的综合防灾示范研究,探讨地震触发水患、塌陷等有关问题,提出城市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对生命线系统工程的抗灾能力和薄弱环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抗御连发灾害和次生灾害的能力;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状态研究,在分析城市生态资产、生态健康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对城市功能显出的种种老态、疲态、病态提出协调计划和补救措施;对单级、多级和多目标决策分析在防灾减灾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编制城市不同灾害作用设防标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数据库,研制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信息系统,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研究、城市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使城市向现代化迈出坚实的一步。
2.防灾减灾工程分类对策。分类对策可在上述总对策基础上细化,限于篇幅,仅对(1)、(2)两类分类工程对策发表见解。(1)生命线系统工程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休戚与共,务必要确保工程安全,并对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有很好的防、抗措施。生命线系统工程安全在城市尤显重要,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分预案无疑是应对灾害的最好办法,但我以为,在新区规划、旧城改造过程中不搞或少搞“形象工程”,充分避免处理不当造成的多重“人灾”;应科学地规划社会经济建设门类中具有危险源、污染源、高耗能、高潜在危害的行业,提高城市的本质安全度;经营城市不止是经营城市经济,更重要的是保障市政公用设施营运安全,保障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保障自然灾害引发安全,重点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灾备灾能力。具体讲,特别要提高居民房、城市道桥、地下管网、地铁、大型公共场所等的安全度。(2)生态系统工程该类工程的对策除了“加强国家环境生态系统工程建设”中的内容外,还应注意到: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不断向脆弱的生态系统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世界范围内的灾害频发、温室效应加剧等大环境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生态系统工程问题。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面l临的任务更为艰巨。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有许多工程问题需要解决;另一方面。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又面临着严峻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未来几年应重点研究并解决的问题有:西部问题,包括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与保护区域稳定性;东部问题,包括大城市地面变形不稳定性、悬河化水资源、水环境等。
参考文献
[1]李云,郭恒.城市防灾减灾工程篇.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1.
[2]王军.关于防灾减灾预警机制及预警工程的若干讨论.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