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县人民医院 四川阿坝 623300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若是没有及时进行很好的控制,在病情的不断发展中,可造成疾病的进一步加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及早进行预防和控制。老年人对于高血压的认识较少,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出现血压波动较大的情况,从而增加老年人的身体不适感,降低其生活质量。所以,本次对老年人普及高血压的健康知识,提高其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避免血压的波动。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人是60岁以上的人群,其舒张压>95mmHg或者是收缩压>160mmHg,主要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血管弹性降低,从而提高了收缩压。老年人的高血压特征包括血压波动较大,尤其是收缩压,其原因是老年人血管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减退;容易受到体位的影响,体位引起血压升高的几率较高,在服用降压药物中发生率较高,或者是同时服用治疗前列腺疾病的药物,提高了血压升高的几率,其原因是和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相关;动脉硬化可造成假性高血压的情况,采用血压计测量可见血压较高,但采用创伤性方式测量一般在正常范围内;老年高血压主要是收缩压高压,可损伤到心脏,出现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情况;老年人对交感神经抑制和血容量减少的敏感度较强,其原因是心血管反射损伤;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较低,在药物治疗时容易出现抑郁症;老年人合并慢性疾病较多,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在药物治疗方面要高度重视,在满足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老年降压药物如何选择
老年高血压治疗药物首选的是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吡啶、非洛地平等,均可有效的降低血压水平。硝苯地平对于血压的控制作用较强,可分为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三种,但成分一样,不同点是普通片作用时间较短,每天服用3-4次,缓释片和控释片的作用时间持久,每天服用一次即可,适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降压效果较佳,但对于痛风、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不适用,强烈利尿剂也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老年血压控制较好,无不良反应。以上药物可单一性使用也可联合使用。若是血压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可选择硝苯地平;若是血压轻中度程度可选择氢氯噻嗪这种温和性的降压药物;若是血压难以降低,可选择利尿剂、钙拮抗剂和转换酶抑制剂联合。合并慢阻肺、左心功能不全和窦房结病变的高血压患者不建议使用β受体阻滞剂。
老年高血压降低至多少最好
老年人的血压到底降低在哪种程度算是合理呢,这也是临床医生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经多年临床经验,达成了共识。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在降压的同时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老年人的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或者是接近正常范围,这对于脑血流灌注的情况并不会降低,并可影响到老年人的认知水平。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高血压降至140/90mmHg以内即可,若是急性脑梗死血压降至160/90-180/105mmHg即可,急性脑出血血压降至150/90-160/100mmHg,颈动脉狭窄血压降至130/90-150/100mmHg。
老年高血压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老年高血压不仅需要坚持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若是伴有肾功能异常的情况,其药物代谢能力降低,用药剂量需要从小剂量开始,宜采用小剂量治疗,为正常剂量的1/2-2/3左右,避免药物在身体内堆积引起不良反应;若存在动脉硬化的情况,不可使血压变化幅度较大,防止心脑肾等供血不足的情况;老年人自身对血压的调节功能较差,因此尽量不使用交感神经阻滞剂,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尽量不使用强利尿剂,防止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若是存在抑郁症,不可使用利血平,若是窦房结功能和心肌收缩力较差,不可单一性使用可影响心脏传导作用和抑制心肌收缩的降压药物;生活中限制钠盐的摄入量,但需要逐渐减量,因为口味改变可降低老年人的食欲,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
老年高血压的日常护理措施
做好每天血压的测量和记录,定期进行复查,便于医生对其血压状况进行了解,进而对用药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提高用药效果。生活中遇事沉着冷静,情绪不可过度的兴奋和悲伤,防止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健康饮食,保证营养均衡,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减少血压的波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乒乓球等,增强体质。生活中不可进行重体力的劳动,防止引起突然用力引起血压的升高,若是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需要立即休息。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叮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或者是认为血压平稳,可以不服药了,这也是不可行的。一定要长期用药,防止血压的升高。老年人常会有忘记用药的情况,家属需要提醒老年人用药,避免漏服的情况,密切注意老年人的身体变化,如有异常及早送医诊治。
结束语
高血压较为常见,其多为老年人,这对于身体机能处于衰退阶段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老年人对血压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需要借助药物对血压进行改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科学饮食、健康生活、坚持运动、规律作息、遵医嘱用药等,避免血压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