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政课堂建设,塑造学生优良人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提升思政课堂建设,塑造学生优良人格

姓名:刘琼

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初级中学

邮编:7140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提升对思政课堂建设和学生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化思政课堂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每一节课堂中,教师要促使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积极的思考者、实践者。本文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思政课堂建设,塑造学生优秀人格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思政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阵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思政水平是现阶段重要的教学改革任务。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塑造人格的有效平台。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思政课堂的发展,更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优秀人格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持。

一、丰富道法思政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丰富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资源,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搜集并呈现多样化的思政教学资源,拓展道德与法治课堂。具体而言,教师需要采用各种视听资源,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借助精心制作的图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通过视觉手段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思政概念[1]

以《遵守公共规则》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呈现公共场合的各种规则,如禁止大声喧哗、禁止吸烟等,然后将电影院作为案例,以表格的形式分列电影院内的不同区域:影厅、休息区、票务处等,每个区域都附带相应的规则,并通过图示化的方式突出强调在电影院内保持安静的原因,以及不更换座位的合理性,教师可以插入视频片段,展示因为有人违反规定而影响他人观影体验的实际情景。同时,结合动画效果生动演示人们在购票、排队、观影的全过程中应该如何遵守公共规则,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达规则的重要性,并以生动的场景模拟,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关注,使其在实际生活中更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通过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教师有力的强调了遵守公共规则的背后是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进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认识到遵守规则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组织思政话题课堂讨论

在确定课堂讨论的话题时,需深入挖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与法治议题,当以初中生为对象时,可关注青少年友谊、学校纪律、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话题。例如,探讨学生在面对友谊和团体关系时,应如何平衡个体需求与集体规范,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同时,选用引人深思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对思政与道法问题的兴趣,所以教师要确保探究案例能够连接学生的日常经验,启发其对思政议题的思考[2]。此外,在课堂讨论的开始,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思考,促进深层次的课堂讨论。

以《理解权利义务》教学为例,教师选择一个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议题,比如“市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权利与义务”,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在城市环境中,每个市民享有的权利和需要承担的义务,以及如何在追求个体权益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同时,引入一个案例,例如一个社区处对于公共卫生和安全问题的关切,提议在公园内设置宠物区域,该案例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社会公共空间中,个体权利和社区利益如何协调共存,以及市民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保障公共空间的和谐。此外,教师还要引入问题,如“作为城市居民,你认为在公共空间中你有哪些权利,同时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如果你是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一员,你会如何平衡居民的权益和社区的整体利益?”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社会层面,公民权利和义务如何相互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参与社区事务来推动社会进步,深化思政主题。

三、培植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主题课的设计应该突出国家的基本情况、政治体制和国家政策。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影像资料,向学生传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要突出国家政策对人民生活、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繁荣昌盛与个人幸福安康的密切关系。爱国主题课还包括与国家发展相关的创新科技、文化传承等内容,使学生更全面地认知祖国的伟大之处,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领域感受国家的强大力量,从而激发其更深层次的爱国情感。

以《人民当家作主》教学为例,在爱国主义主题课中,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题,深入解读这一制度如何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代表大会如何选举产生、如何参与决策等方面,理解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的信心。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更能深刻领会“人民当家作主”理念在实际制度中的体现,培养学生对国家治理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四、合理开展道法思政评价

教师要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设立明确的评价标准,涵盖知识水平、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政主题理解程度等多个层面。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设置有关法治观念、道德原则的考察题目,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课堂互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综合评价的标准要能够客观量化,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同时,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着重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对思政主题的理解能力。通过记录学生的参与度、讨论态度以及对他人观点的尊重程度,能够得知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真实表现,实时观察有助于发现学生在课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有针对性的辅导提供基础。在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时,教师可通过设立开放性问题或案例分析,观察学生对道德、法治问题的深度思考和逻辑表达能力,并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例如是否能有效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是否能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或适应团队中的不同角色,促使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在不断提升思政课堂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致力于塑造学生优良人格,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既丰富有趣又富有启发性的思政学习环境。思政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教师必须继续努力,在教育的征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品格,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29):54-55+110.

[2]邓健.思政一体化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天津教育,2023(23):31-33.

[3]李丽.思政一体化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