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3

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陈楠楠

辽宁振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AI、大数据、金税四期……业财税一体化步伐加速,智能财税建设成为企业发展重要引擎,业财融合、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成为必然趋势。只有充分挖掘“业务+财务+税务”数据价值,才能将推动企业经营管理走向智能化。本文分析了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业财融合;问题;对策

1.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存在壁垒。财务与业务之间存在系统壁垒,相关经营管理数据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能很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系统联动困难,生产、物流、设备运行等经营管理数据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在精益成本控制方面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管理提升。

1.2发展期望与意识能力不匹配的矛盾。对业财融合整体方向目标把握不清晰,无法有针对性地找准差距、补齐短板。企业内部尚未形成全面的业财融合意识,对业财融合理念认识不充分,财务人员业财融合方面能力不足,业务环节人员利用经营数据深化管理意识不够,对财务管理如何与具体业务应用相结合缺乏清晰认识。

1.3数据信息与管理应用的矛盾。企业内部各部门积累了大量原始经营数据,因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要求各部门原始数据标准不一,碎片化、分散化现象严重,给企业的精益化管理及数据治理增加了难度。同时,企业内部尚未形成有效的数据流动和共享模式,信息利用不足,无法支撑业财融合工作的深入推进。

2.整体研究思路

2.1强化系统联结,促进财务与业务融合。以财务系统为核心,利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系统及管理工具有效联结业务流程。找准切入点和联结点,统一相关数据信息标准和流程接口,建立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消除部门间的壁垒,促进各部门业务协同。

2.2优化管理流程,促进财务和业务融合。在业务流程上更加注重业务与财务的双向融合,理顺配合关系,健全运行机制,补齐在认识方面、机制方面和执行配合方面的短板。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的前置性、参与性与过程性管控,有效构建功能贯通的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消除各种业财融合障碍,有重点地加以弥补和完善,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

2.3运用业务场景,促进财务和业务融合。针对具体业务开展,在企业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具体工作中,通过财务环节与业务环节的有效连接,最大程度实现业财融合,及时汇总分析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等相关信息,汇聚管理力量,共同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进一步有效监控各项经营流程,提前预测分析潜在风险,及时进行管理纠偏,减少风险发生,促进内控机制作用发挥的更加全面、有效。

2.4创造管理价值,促进财务和业务融合。以财务系统为中心,整合其他业务系统资源。以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为抓手,充分发挥财务作为经营数据中枢的分析、控制、预警、纠偏、共享、决策支持的作用。通过制定数据规范,对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实现数据服务、交换共享、数据管理的有效协同,以数据为基础发挥实时监控、动态预警、经营预测、风险控制等功能,为业务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撑,持续创造管理价值,推进财务和业务良性互动与深入融合。

3.强化业财融合导向,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3.1深化落实固定资产三级管控体系,明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体系与具体要求。在完成企业固定资产三级管理体系构建基础上,通过明确固定资产使用人和管理人的岗位责任,做到统一要求、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强化资产管理的内控措施,堵塞资产管理漏洞,有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块化和精细化。

3.2全面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落实从立项申请、购置、维修维护、使用、处置到报废报损的相关要求。优化管理流程,加强财务与企业资产归口管理和使用部门的协作配合与管理融合,打通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使用管理之间的壁垒,形成资产管理闭环,有效提高资产管理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实操性,实现固定资产从立项申请、购置、维修维护到处置全过程有效管理和全面监控。

3.3结合国有资产管理和采购管理要求,强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结合预算管理,切实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计划性和精准性。

3.4结合各层级各部门资产管理责任,建立资产管理的日常检查评价和年度考核机制。细化具体考核要求,形成《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化考核评分表(季度)》和《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化考核评分表(年度)》。

4.强化业财融合导向,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紧抓“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三个关键环节,强化预算编制依据审核和预算执行评价两大支撑,贯通预算管理全过程,形成合理的闭环管理模式,并结合业务特点在预算决策有评估、预算编制有依据、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方面进行细化与明确。

4.1结合各预算编制部门的业务实际,明确对预算编制依据的要求,并强化相应考核。强调预算编制依据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准确性,加大对预算编制逻辑的审核,确保预算编制起点的科学准确。

4.2完善财务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机制,加强预算管理过程中财务与业务的高效协同。建立常态化执行报告和分析反馈机制,及时沟通预算管理异常情况和事项,保证预算全过程有序可控。

4.3构建预算执行预警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和处理。重点强化对预算编制依据中估计因素大、波动性明显的项目和预算执行中进度异常及不均衡的项目进行重点动态监控,实现持续分析追踪和预警提示。

4.4明确预算考核目标与具体要求,强化基于管理实际的考核导向。扩大预算考核评价范围,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都纳入预算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持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5.强化业财融合导向,提升成本管控水平

针对成本管控现状,进一步完善企业成本中心管理模式,有效强化成本目标控制、成本事中控制和成本事后分析纠偏。

5.1建立完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强化成本管控力度。按照管理要求和业务实际,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成本管控责任体系,确保成本管理责任和指标的有效分解与层层落实。同时,通过科学考核有效提升各层级、各岗位人员成本意识,激发人员主观能动性,持续提高成本管控水平。

5.2建立完善成本管理系统化分析体系,筑牢成本管控基础。明确成本管控导向,立足管控的系统性,构建以对标分析、预算执行分析和趋势分析为主的成本管理分析评价体系,有效评估成本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

5.3建立完善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体系,确保成本管控效果。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要求以及行业导向性指标,持续优化成本控制目标,持续开展成本追踪分析,形成成本控制报告。有效运用分析结果开展相应考核,真正将成本控制落实到相应责任主体。

5.4引入作业成本法等工具,提高成本管理精细度。

积极运用作业成本分析方法,强化成本追溯和动因分析。

5.4.1加强设备维持费用管控。针对企业设备维持费预算执行偏差率较高、备品备件整体库存偏大、因备品备件库存结构不合理导致维修待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原因是对备件的需求预测不准确,导致备件采购预算的准确性不够以及对备件的安全库存缺乏合理测算。针对问题,企业进行了改进:一是通过规范化工单跟踪维修作业,细化单机台设备维持费用的支出及备品备件使用的具体情况。二是针对主要设备强化单机台设备维持费用支出的数据积累,结合设备使用年限、利用强度、运行状态等,建立设备机台维持费用预测模型。三是结合预算和实际消耗,分析费用支出差异,评价费用支出合理性,有效控制设备维持费用。四是根据需求综合评价备件库存的科学性、合理性,调整优化备件库存结构。五是强化预防性维修的规范性,减少故障性停机修理频次。六是强化设备维保数据积累和科学预测。七是跟踪主要备件的使用情况,积累备件使用情况评价信息。在上述改进措施中,合理预测备件需求是关键。针对企业单机台历史维修数据积累不足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同类型不同年限机台作为样本,对备件领用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将不同使用年限的机台数据进行关联。通过数据筛选,模拟出单机台全生命周期设备维持费用的发生曲线,根据费用支出规律建立相关设备维持费用预测模型,不断提升费用预测的准确性。

5.4.2加强企业能耗费用管控。针对能耗费用偏高的问题,企业对企业整体能耗进行了费用的性态分析,将企业能耗费用分为:生产维持级(固定),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行政管理、安保等能耗);产品级(相对固定),服务于产品生产的作业,一般不直接随产量进行波动(仓库能耗等);批次级(变动),生产作业能耗,随产量波动(生产能耗、动力车间能耗等)。通过对能耗费用的分层分类统计,根据不同的能耗成本性态进行比对分析,提升了能耗费用分析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能耗管理过程中的短板与薄弱环节,实现能耗费用的有效追溯,从而有针对性地寻求硬件、技术方面的解决途径和强化管理措施,持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在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对生产车间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梳理统计,建立能耗测算模型,对生产车间能耗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为能耗费用预算和成本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6.强化业财融合导向,全面构建企业标准业务事项库。

经过全面梳理,企业构建了业务标准化、预算标准化、核算标准化“三化合一”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新模式的运行,一是进一步强化了事前、事中的财务监督,变事后纠偏为事前预防,有效防范管理风险。二是有利于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事项分得清,业务选得对,报销填得准,预算用得好,核算做得精,进一步提升了管理规范化和效率。三是通过标准业务事项库的建立,形成贯通业务、预算、核算、数据归集分析全过程的标准化链条,为企业今后持续推进业务活动数据化、财务管理智能化提供条件。

7.结束语

综上,应通过深入推进企业业财融合持续推动财务管理理念变革、手段变革,更加突出财务管理“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的功能作用,以“规范、精益、集约、稳健、高效”为标准,强化财务管理方法与工具的协同整合、集成应用,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携手并肩、同频共振。打通更多的墙,走通更多的门,贯通更多的理念,全面汇聚业务财务合力,持续解决发展中的短板弱项问题,有效增强对企业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管理精益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做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和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黄青.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助力企业价值创造[J].当代会计,2018(06)

[2]汪明容.关于如何有效做到业财融合助力企业价值创造[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

[3]李玲;李冰;李琦.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创造[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09)

[4]陈贵华.企业价值创造的业财融合研究[J].山西农经,2019(21)

[5]于贞.浅谈推进业财融合与企业价值创造[J].财经界,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