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关于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的研究

王熙萌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5

摘要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是当前土地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将传统的土地整治工作与国土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领域整合,实现国土资源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利用。通过深入研究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的可行路径和策略,可以为推动土地整治工作向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发展提供重要思路和方法支持,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路径和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土地整治工作已经难以满足多元化、复杂化的土地利用需求,因此,如何将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成为当前土地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土综合整治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强调了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性的规划和治理,涉及到土地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多个方面。这种转型发展的研究不仅需要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方法体系,还需要结合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需求,探索实现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的可行途径和有效路径。因此,对于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转型背景下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和政策支持,为推动土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一、传统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传统土地整治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土地整治在规划与实施过程中,缺乏综合性和长远性。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土地资源的全面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土地开发利用不合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其次,土地整治涉及多方利益相关方,难以协调。传统土地整治中,存在土地所有权不清、利益关系复杂、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导致各利益相关方之间难以达成一致,影响土地整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另外,技术手段滞后也是传统土地整治的一个问题。传统土地整治技术手段相对陈旧,未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导致土地整治效率低下、成本较高。此外,土地整治还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容易导致土地资源的滥用和恶化。因此,传统土地整治在面临着规划不综合、利益难协调、技术滞后、政策法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转型升级,采用更科学、综合、可持续的国土综合整治方式来应对[1]

二、国土综合整治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国土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多种关键技术和方法来实现国土资源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利用。首先,空间信息技术是国土综合整治的重要支撑,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用于获取、管理和分析国土空间数据,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其次,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是国土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态修复技术、生态环境评估技术等,用于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另外,土地利用规划技术是国土综合整治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城乡建设、农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多样化需求的协调统一。此外,社会经济评价技术和政策法规措施也是国土综合整治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国土综合整治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确定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配套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促进国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三、实现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的可行路径和策略

  1. 制定综合规划

要实现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的转变,首先需要制定综合规划。这包括建立国土综合整治规划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多方面需求,促进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制定综合规划的关键在于科学规划和全面考量,需要充分调研各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和发展需求,结合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国土综合整治规划方案。同时,还需要注重规划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并确保规划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在制定综合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形成共识,为国土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1. 强化政策引导

为实现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的转变,需要强化政策引导。这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引导各地区和相关部门在国土综合整治方面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决策。首先,必须完善相关的立法工作,明确国土综合整治的政策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机制。其次,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对于积极推动国土综合整治的地方和部门给予奖励和政策支持,以鼓励其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同时,也要建立约束机制,对违反国土综合整治政策的行为进行惩罚和监管,确保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可以促进各方在国土综合整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整治工作朝着科学、有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 科技支撑

实现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的可行路径和策略需要充分依托科技支撑。首先,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空间信息技术,如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对国土资源进行精准监测和分析,以了解土地利用状况、生态环境变化等情况。这些数据和信息能够为制定国土综合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政府决策和资源配置提供支持。其次,新兴科技的应用也对国土综合整治起到积极作用。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帮助快速识别土地利用变更情况、预测土地资源变化趋势,为及时调整国土规划和整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并提高效率。另外,生物技术、植被恢复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技术等也为国土综合整治提供了新的手段。例如,结合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土地的生态状况,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平。中国西部生态治理工程(简称“西部大开发”)是一个涉及广阔区域的综合性生态建设工程。该项目充分利用卫星遥感、GI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精准监测和评估,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通过科技支撑,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生态支撑。这个例子充分展示了科技在推动国土综合整治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参考[2]

  1. 促进利益协调

实现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的可行路径和策略中,促进利益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路径和策略:首先,建立多方共赢的机制。在国土综合整治中,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部门、农民、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建立多方参与、协商决策的机制,各利益主体的诉求可以得到充分表达,并在决策过程中得到充分考虑,从而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

其次,制定激励政策。针对不同利益主体,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合作意愿。例如,对于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可以给予补贴和奖励;对于企业和投资方,可以提供税收优惠和项目支持等激励措施。这样的政策可以促使各方在国土综合整治中形成合力,实现利益的协调。最后,加强信息沟通和公众参与。通过加强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有助于减少利益冲突,推动共识的形成。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国土综合整治决策过程,可以让更多人的声音被听到,有利于促进利益的协调和社会的稳定。举例来说,中国在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时,便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利益协调。政府提供了针对农民的经济补偿和再就业安置政策,确保了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同时,政府也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生态恢复工作,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这些举措促进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实现了退耕还林政策的顺利落实,有效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

在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的研究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利益协调和社会参与对于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性。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多方共赢机制,激励各利益主体的参与,并加强信息沟通和公众参与,我们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土空间的综合治理。这一转型不仅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共同责任的体现。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推动国土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文涛.从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的转型发展[J].中国土地,2018,(05):

[2]曹帅,金晓斌,韩博等.从土地整治到国土综合整治:目标、框架与模式[J].土地经济研究,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