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审美感知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初中音乐审美感知素养的培养

贺椒

广元市实验中学 

摘要: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学生总是从感知开始学习艺术的。艺术课程中的音乐课程依赖于学生的听觉感知通道,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时,音乐学习才能真正发生。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来获得审美体验。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素养,实际上意味着初中音乐教学要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进一步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形成感知。如果有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作为基础,那音乐学习自然就会打开一个新的空间。基于课程标准对审美感觉形成基本且正确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实践。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

一、审美感知素养的基本认识

在课程标准当中,对审美感知的描述是这样的:审美感知是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从这段描述来看,审美感知首先体现了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有指向的,其一方面指向客观世界,也就是这里所说的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另一方面指向人的主观世界,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从这样的分析可以发现,审美感知实际上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结合的产物,是人在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之下对客观世界进行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审美感知。

课程标准还进一步明确:审美感知具体指向审美对象富有意味的表现特征,以及艺术活动中与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风格意蕴、情感表达等。解读这样的阐述也会有新的发现,即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很大程度上要将音乐活动以及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语言、音乐形象,以及风格意蕴、情感表达提取出来,并成为学生的感知对象。这显然要超越日常的经验层面,要在打开音乐通道的基础上,将获得的音乐信息当中的语言、形象以及风格意蕴和情感表达解析出,只有当这些对象成为音乐学习的对象时,审美感知才有的基础。

这也就意味着在进行审美感知素养培育的时候,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引导学生超越音乐学习的技术层面,不只将音乐学习视作是技能的学习——当然音乐学习有技能学习的一面,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都需要一定的动作技能作为支撑,但完全拘泥于技能学习的音乐学习,显然不能彰显音乐学习的全部价值。要超越音乐学习的技术层面,就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活动以及音乐作品当中所蕴含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等,这些才是审美感知素养培育的基本抓手。

在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审美感知素养的时候,一个直接的抓手就是看学生能否主动发现音乐中的美,能否感知音乐中的美。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那音乐学习就可以成为学生丰富自身审美体验的基础,就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审美情趣。

例如,苏少版初中《音乐》(简谱)七年级上册《校园多美好》这一歌曲。这首歌曲是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其设计让学生来“欣赏”,由著名词作家凯旋作词,著名曲作家施光南作曲。

对于当下的初中学生而言,尤其是刚刚走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通过音乐学习来感知校园的美好,是化解学生学习压力、消解学生对校园不当认知的重要途径。感知校园的美好,当然是一个审美感知的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就不能简单地只是教学生去唱歌,而应当让学生去对歌词以及歌曲进行深度感悟,要看歌曲是如何来表达校园美好的。

这才是这首歌曲欣赏的重要指向——既然是音乐欣赏,那就要感知歌词之美和旋律之美,比如在让学生跟琴模仿唱歌,就是一个很好的审美感知培养的机会。

如果说“美,缘来已久,而爱美、追求美是人类的共性”的话,那如何使“审美感知”真正成为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把学科优势和教师育人智慧转化、落实到学生身上,需要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推进。

二、审美感知素养的培育途径

认识到审美感知素养培育的必要性,了解了审美感知的基本内涵之后,就需要将相应的理论理解辅助于日常的教学实践。音乐感知力是人对音乐的感觉和知觉经验积累。

人对音乐的感觉经验来源于人的听觉器官对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等细微的辨别,而音乐的知觉经验来源于人对音乐结构、旋律、速度、调式、和声等复杂性的认识。

因此,在审美感知的教学中,就需要结合音乐的基本元素来实施教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音乐的感知能力通常被人们称为“乐感”,是人们对音乐产生认识并形成鉴赏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乐感是很多音乐教师的基本认识,但是将乐感培养与审美感知素养培育结合起来,还没有成为音乐教师的共识,而这也正是当下初中音乐教学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要想让初中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培育落到实处,必须基于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去分析审美感知素养的形成路径,然后结合学生的感知需要、音乐感知经验,来进行审美感知的体验过程设计并付诸具体的实践。事实证明,遵循这样的思路,可以让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培育落到实处。

三、审美感知素养的实践思考

无论是从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技能角度,还是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角度来看,审美感知都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学生的音乐学习一定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不应当成为低水平的信息感知,而应当成为超越经验且指向审美的感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面向初中学生进行审美感知素养的培育,有着先天有优势,也存在着客观的挑战。对于前者而言,初中学生基本上都喜欢音乐课,即使部分学生由于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而在唱歌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羞涩心理,但是在面对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时,他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不少初中学生也是通过音乐来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的,因此,音乐一定是初中学生愿意亲近并感知的对象。这为审美感知素养培育提供了良好的主体条件。而客观挑战也是存在的,不少学生将音乐学习的时间视作是放松的时间,他们往往只满足于对音乐初步的感知,缺乏走向审美的动机与意识。要想让学生获得具有一定深度的审美体验,也存在着不小的挑战,化解这些挑战就成为音乐教师的重要使命。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的审美感知成为音乐老师的一门重要课题。

要化解审美感知素养培育过程中的挑战,关键还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充分分析音乐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审美感知的培育元素,然后在教学当中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进行引导,一旦学生的审美感知空间被打开,那么音乐审美感知素养的培育也就能够顺利落地。

参考文献

[1] 彭兰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的理论与教学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22(3):35-42.

[2] 史影,尹爱青.从感知到探究——高中音乐鉴赏课与音乐审美能力提升研究[J].文艺争鸣,2017(5):202-204.

[3] 徐文慧.审美感知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的培养策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