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四川 德阳,618000)
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时,经常会开展细菌培养、药敏实验,从而保证临床治疗的针对性。由于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很多人对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缺乏系统的认识,不了解为什么要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鉴于此,本文针对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的一些常识进行简单的科普。
一、为什么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1.1细菌培养的必要性
细菌培养、药敏实验是诊治感染性疾病的关键,如肺炎、泌尿道感染、脑膜炎等,疾病治疗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个体状况,才能做到针对性治疗。而细菌培养就是诊断疾病“元凶”的关键,细菌在侵犯人体后,会引发各种感染性的疾病,同时人体不同的部位,在感染细菌后,所引发的疾病也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并且不同的细菌在进入人体后,还有可能引起同种疾病。临床上,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症状有炎症、发热、伤口感染等,感染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器官衰竭,甚至是死亡。在患者疾病治疗中,为了更加精准的确定病情,就需要从人体的血液、尿液及其他分泌物中抽取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明确是否存在致病菌,以及其类型,从而快速、准确的找到病因,实现针对性治疗。
1.2药敏实验的必要性
如果说细菌培养是为了确定引起疾病的“元凶”,那么药敏实验就是为了制定处理“元凶”的方案。随着抗生素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细菌、病毒的抗药性也逐渐增强,原来的药物治疗效果也逐渐减弱,这就需要及时改变用药情况。通过药敏实验,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这样就能保证抗菌药物选择的科学性。医生结合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敏感性药物,调整药物使用剂量,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药敏实验的本质是为了确定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对现有的各种抗生素的敏感反应度,从而为临床治疗疾病选择药物提供依据。在医学领域中,抗菌药是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关键点,而在实践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科学用抗菌药、盲目使用抗菌药的情况,造成了很多致病性细菌存在较强的抗药性这一局面,抗菌药对细菌疾病的控制效果也逐渐降低,不仅会出现药物资源浪费的情况,还有可能影响到疾病治疗效果。由于在实践中不同的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即便是同一种细菌的不同菌株,也会表现出对不同抗菌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如果难以掌握患者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很容易出现用药错误的情况。这时通过药敏实验就可以为医生选用药物提供良好参考。
二、关于细菌培养,你需要知道的事
2.1细菌培养是什么?
在大众的认识中,细菌并不是“好东西”,为了人类的健康,就应该全部将细菌消灭掉,同时不少人都认为细菌是引起疾病的罪魁祸首,应该尽可能的远离细菌。而事实上,细菌对于人类活动会带来很大影响,一方面细菌属于诸多疾病的病原体,会借助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如呼吸道传播、消化道、接触等,传染性比较强,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而另一方面,人类在各项活动中经常会利用细菌,如酿酒制作、酸奶制作、抗生素制作等。在实践中,寄居在人体表皮、体内的细菌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正常的微生物群,这种细菌与人体保持和睦相处,还可以为人体提供抵抗部分病原菌的作用;二是条件致病细菌,其本身是不会引起疾病的,但是当人体免疫降低后,会造成细菌寄居部位出现改变,原来平衡变为失调,从而引起疾病;三是病原微生物,这种病原菌会直接引起人各种疾病,危害到人体健康。
临床上细菌培养属于十分常见的技术,主要是借助人工培养的方法,为细菌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与条件,让细菌进行繁殖、生殖。在进行细菌培养时,需要先将标本接种在相应的固体培养基中,当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实现生长繁殖后,选择所需要的单个细菌菌落,对其进行形态学、血清学反应、生化反应鉴定。在实际中,由于细菌培养种类不同,所需要的培养条件也存在一定差异,常见的有厌氧菌培养、需氧菌培养、特殊温度培养等。
2.2如何开展细菌培养
在实际中,开展细菌培养时,会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以及感染部位的不同,选择相对应的标本进行送检,一般来说,常用的送检标本包括各种穿刺液、分泌物、痰液、尿液、血液、粪便等,当送检标本送至实验室以后,检验人员会结合不同的标本,选择相对应的培养基,接种后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而在临床上又是如何确定培养的细菌是致病菌呢?一般来说排除细菌污染情况后,对无菌体液进行检测,如果能连续检测出有细菌的生长,就会怀疑这个细菌为致病菌,因为无菌体液中本身是没有细菌的。
那么对于本身存在细菌生长的标本,是如何判断致病菌呢?临床上,我们将这些细菌称作是条件致病菌,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生长位置出现改变、菌群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出现了优势生长的情况,对其它细菌的生长造成了压制。
如何判断致病菌是哪种细菌呢?这是需要检验人员结合细菌的生长特点,对细菌开展一系列的生化实验鉴别,结合实验结果判断出哪种细菌是致病菌。
三、关于药敏实验,你需要知道的事
3.1什么是药敏实验?
药敏实验简单来说就是检查抗感染药物对病原体是否有抑制作用、杀菌作用的过程,通过药敏实验,能更加精准的找到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
3.2如何开展药敏实验?
在实际中,药敏实验分为手工药敏实验及仪器自动化药敏实验。其中手工药敏实验主要是找出病原菌后,将单个菌落取出,并将其涂到琼脂平板上,随后将相应数量的药敏试纸贴在琼脂平板上。在药敏试纸中含有特定的抗生素,经过培养后,抗生素会扩散至药敏试纸周围,如果病原菌对某种抗生素比较敏感,那么相对应的药敏试纸周围的致病菌就不会生长繁殖,形成了抑菌圈;反之致病菌对相应的抗生素具有一定抗药性时,抑菌圈就会缩小,甚至会出现没有抑菌圈的情况。
对于自动化药敏实验,主要是确定了致病菌以后,挑选单个菌落,制作成相应的菌悬液,然后加入特定药敏板里,药敏板中事先放有多种抗生素。将药敏板放在仪器上,经过培养,仪器就会自动生成最小抑菌浓度,检验人员可以结合最小抑菌浓度,判断病原菌对哪种抗生素敏感。
总之,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抗生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也造成了部分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逐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进行疾病治疗,就需要加大对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的重视力度,结合具体的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实验结果,为患者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以此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