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路径探索

赵冉  潘欣  黄建清

(广州新华学院  广东广州  510520)

摘要: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肩负着民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祖国培养高质量人才,在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方面还有困境需要突破。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还需通过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制度完善、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提高岗位的认同感等途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添砖加瓦。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这些看起来是对新时代老师的要求,其实更是为了给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建立的目标。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与当代教师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在高校,辅导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果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差,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那么一切将会发生连锁反应,无法实现完美教育的闭环。民办高校的教育发展需要规范。因此,在民办高校的发展中要重视并规范辅导员的发展,要深入剖析现在辅导员队伍在往职业化方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对症下药,促进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做学生信服的教育,并为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一、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内涵

     职业应该是终身从事的,并且彰显出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2】。辅导员兼具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双重身份的驱使下,对辅导员职业素养要求就变的更高。在这种压力情况下,辅导员的流动性越发增加。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关乎辅导员岗位的稳定性、专业性,以及辅导员对该岗位的认同感。    

(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政策要求

政治辅导员这一职位的建设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经过高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壮大成熟。为保证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辅导员需要引领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大任,这就需要辅导员往职业化方向发展。21世纪以来国家发布了多份有关辅导员职业化方向发展的文件,足以看出国家层面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注程度。因此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已经不仅仅事关教育甚至关乎“国家大事”。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教育需求

新时代涌现出新的教育需求,倒逼辅导员迈向职业化发展道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会接收到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会产生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一个人的想法正是决定了他的行为甚至决定他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是由国人个人未来组成的,因此对于高校学生的发展要实施精准教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不外乎于人的各方面发展受到来自时代的局限性。在目前教育下的高校大学生越来越体现出“00”后的个性,有的会无脑跟风点评网络热点事件;有的会受陌生人的蛊惑做出不法行为;有的甚至会被恐怖分子利用做出不利国家之事。这些均是对我们新时代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辅导员正是要在学生思想行为出现偏颇的时候及时给予纠正。辅导员对于学生来说亦师亦友,两者之间是需要建立情感的。辅导员的频繁变换,需要学生重新适应新的辅导员,难免会给学生带来抵触心理,不利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以至于影响大部分学生的成长发展。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困境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岗位对口专业要求低

较少有民办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要求对口专业,因此一些专业比较冷门不好在自己专业发展又想留在高校的人群往往会选择辅导员职业。辅导员需要克服专业跨度大的问题,细心学习辅导员需要的培训,迅速完成角色转变,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压力。由于不“专业”,面临一些突发事件,便会措手不及,更别说稳定学生情绪,顺利处理问题。与此同时,选聘辅导员时对专业要求的不设限,使辅导员群体充斥着随时被替代的恐惧感,给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带来挑战。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岗位事务性工作多

     因处于教育一线,与学生相关的事务性工作多。由于是第一线直接对接学生的岗位,会被迫接受很多跟学生有关的工作,无法在引领大学生思想发展进程中投入过多精力,甚至无法投入精力,相应的民办高校辅导员就会更不“专业”。随着“被安排”,繁琐事情就会逐渐增多,做引领学生思想的工作就会被机械性工作替代,慢慢失去初心。当辅导员不再做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成为学生事务办事员,那么辅导员岗位的建设就失去了本意。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低

      种种原因导致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低。一是高校辅导员主要承担学生思想教育引领工作,但育人是个长久过程,甚至到学生毕业后才能完成教育的闭环,因此较少直接体会到职业带来的自豪感;二是辅导员由于岗位需求,会要求24小时开机,遇到突发事件需要及时处理,导致工作与生活难以分开,幸福感降低;三是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辅导员没有编制,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被替代性更高,流动性更大,不稳定因素增多。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推进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制度完善

      辅导员职业的历史发展进程,正是体现了辅导员制度的不断完善。为保证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已将辅导员定位为“一专多能”的专业化人才[3]。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是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对于辅导员职业化制度的完善,一定要将专业教育化作为制度完善的前提。完善的过程中要注意高校辅导员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可靠的接班人,要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到首位。

(二)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

面对新时代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一是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准入门槛。在选聘过程中尽量选择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为辅导员队伍筛选专业化过硬的新生力量。也要强化辅导员对政治方面的引领性,需要有较高的党性以及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二是加强对民办辅导员的专业性培养。对辅导员的培训不能仅限于讲座,也要关注于实战经验的积累,对于每次队伍中遇到的棘手事务,要总结经验,以座谈会的形式交流学习。三是减少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辅导员多承担着非思政型事务工作,难以有多余精力完成职责工作。可以赋予辅导员清晰的岗位职责,为辅导员清理不必要的事务型工作。

(三)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岗位的认同感

认同感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效能感,克服职业倦怠、减轻工作压力【4】。有效增加辅导员岗位的认同感,要从以下三个步骤着手:首先划清辅导员工作边界。进一步明晰辅导员职责,加强学校各部门的协同作用,各部门给予学生高效办事指引,力争消除办事员型辅导员。其次完善辅导员绩效奖励机制。辅导员在面临职业压力过重的情况下,通过完善绩效奖励制度提升岗位津贴,增加高校辅导员幸福感。最后打通辅导员晋升路径的壁垒。可以通过工作年限和工作成效两个方面协同构成辅导员晋升路径,提升职业认同空间,不用离开思想政治队伍,让辅导员延续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

[2]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5.

[3]史仁民,吕进,史东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百年探索——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高教探索,2022(06):47-54.

[4]杨朋.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17):81-84.

作者简介:赵冉,1995年10月,女,汉族,河南周口,硕士学位。

潘欣,1991年11月,女,汉族,陕西渭南,硕士学位。

黄建清,1984年9月,女,汉族,广东东莞,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