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研究与治理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3

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研究与治理建议

刘琦

在职研究生  

摘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一行业产品日趋同质化,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力量,国有企业纷纷将科技创新作为整体战略的重要部分,通过发挥自身的体量优势,提升国有企业整体竞争力。本文从国有企业创新管理的现状出发,结合创新实践,总结了国有企业在创新管理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并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科技与研发;创新管理

一、科研创新的概念和定义

科研创新的机制与原理可视为一种“错误尝试”的方式。例如,当某个农民因为偷懒或其他原因没有完全按照传统的方法去耕种,在多数的情况下他的产出应该比原来少,但是如果这个农民在偷懒使用了其他方法之后,发现产出反而比原来多,那么第二年他就可能会按照“错误”的方法再做一次。如果再做一次的结果还是比原来的产量更多,那么这个农民就“研发了一个新技术”。

现代技术研发的思路基本一致,比如研究超导材料,就是在实验室里进行多种能够产生“高温超导”特性的不同的材料组合。高温超导材料的研制其实与农民的研发方式一样,就是使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把不同的材料组合都试一试,看哪一种组合制作出来的材料会具有超导的特性。

由此可见,研发是去尝试发现一种“可能的要素的组合方式”,即假设某种产品投入了资本、劳动和土地,在投入要素价值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产出的价值更高,那么研发的这种技术就是高水平的技术。

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国有企业大多控制的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对于这些企业政府的要求相对来说会更加严格,政府对这些企业会保持密切联系,并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我国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发展早、规模大,所以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相对而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1、决策程序比较规范

由于国有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项目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国家与其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国有企业内有时政府甚至会亲自参与到技术创新项目中,或者政府将某些技术创新项目纳入到统一规划中,这对国有企业来说,在有些技术创新项目上丧失了决策主体地位。但因国有企业规模较大,其决策机构和程序一般比较规范。

2、融资渠道比较畅通

因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密切,政府会更加注重对国有企业的投入;由于现在大量存贷款业务都集中在四大国有银行手中,而政府对这四大银行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国有企业能轻松的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对于国有企业,政府还会优先考虑其上市融资。所以国有企业拥有畅通的融资渠道。

3、不同国有企业容易结成协作关系

由于国有企业的资产是全民所有,政府代表了不同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政府会更加支持企业之间开展技术合作,也就更加容易结成技术联盟;正因为此,就会更加容易促成科研院所与产业界开展合作;即使是引进某些技术,国有企业也会获得更多的照顾。

4、更加严格的保障机制

国有企业由于自身体制的问题,造成了所有者缺位,如果不能正确的鼓励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那么他们的决策行为就有可能与所有者的利益发生严重偏离。技术创新在此也能体现出来,所以为了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就需要建立起更为严格的国有企业保障机制。

三、企业在创新与研发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治理建议

(一)重视制度内创新,忽视制度外创新

制度内创新,是一个企业为了实现其一段时期内发展战略的目标,而进行了具体安排的创新工作。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制度内创新的短期目标,也是企业日常技术创新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在选定的业务领域建立竞争优势是则制度内创新的长期目标。

制度外创新,即不在战略规划内的、自发的创新工作。正因为如此,制度外创新容易不被重视,被认为是无伤大雅的,甚至是影响企业的规划和决策、是对生产要素的浪费,应该取消。具体而言,制度外创新的作用包括了三个方面:

1、充分利用“未被利用的资源”

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在进行了制度内创新活动以后,很可能会有“过剩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员的研发能力、研发设备设施等等。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避免浪费,可以适当同意、激励研发人员进行制度外创新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此制度既可以满足充满创造力的人才的个人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和潜力,从而能进一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储备。

2、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

在企业科研管理,特别是科技密集型企业的科研管理中,决策者的职位越高,行政工作越多,离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就越远,也就越难以对科研项目的真正价值做出正确的战略性分析。在制度内创新这一体系内,由于一切都已按部就班,这一问题难以解决。然而制度外创新却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帮助:通过展示制度外科研活动存在的潜力和价值,企业决策者可以在分析其对企业竞争优势是否有帮助后,适时将其纳入到制度内创新之中。

3、完善、修正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根据当前的市场状况与经营状况确定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制度内创新活动,然而,企业现有的发展战略并未经过验证,不见得效率最高,对企业未来走势的预判也不一定正确。决策层内部可能对什么是本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以及如何保持、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分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鼓励制度外创新活动,使企业发展策略能够灵活地调整与完善,竞争优势的储备不断得到充实。

(二)唯绩效考核结果论,忽视了科研与创新工作的特殊性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自主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大多数企业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是企业提高自主科研创新能力的宝贵财富。做好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能为其职业生涯提供保障,给予安全感,从而有效释放其研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在国有大型企业在对于员工的绩效水平评价中,过于重视考核,并且将考核与激励过于紧密地挂钩,喜欢采用末位淘汰法,试图把市场的压力引到公司内部。但是这种做法忽视了一个问题,即研究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研发人员需要充足的时间,充足的资源,需要时间积累技术与经验,而不是单纯给压力就能获得结果。特别是诸如建筑业之类行业的创新,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需要反复的论证。

此外,还存在着绩效考核指标不科学、不完善的情况。在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一些国有制造企业通病是仅考虑科研人员的课题数量或科研成果,忽视了科研人员进行研究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除了承担科研课题的工作,还需要接受管理创新、质量改进或其他一些临时性工作,而这些工作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若企业在员工考核管理过程中并未明确以上这些具体工作内容会按权重比例纳入科研创新人员季度和年度的绩效量化考核,就可能导致这部分工作被消极对待,使得这部分工作完成质量不佳。

为综合全面地进行考核,笔者在本公司工程项目技术人员的考核过程中增加了多项考核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技术研究

技术研究是指项目工程技术人员所承担的本职工作外的项目施工技术研究工作,包含重点工程项目课题、工程施工难点课题等。技术研究任务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将技术研究任务纳入考核指标能使工程技术人员获得更加公平的绩效考核结果。

2、技术成果

技术成果是指项目技术人员在开展工程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国内外各类奖项、专利、论文、专著、QC成果、工法等。技术研究任务是技术工作“量”的体现,技术成果则是技术工作“质”的体现。技术成果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能激励技术人员积极严控施工技术研究工作和严格要求施工水平。

3、质量

质量指标指的是项目技术人员平时所需要承担完成的质量体系认证、质量控制培训(QC)认证、质量跟踪改进分析等工作。该质量考核评定指标能积极促进企业技术人员在其日常技术工作环节中,按照标准化改进生产工作的方法手段,提升全员工作效率。

(三)企业内部重复创新、盲目创新造成经济效益降低的问题

协同创新模式是企业将研发核心人员、研发重点技术、研发优势资源通过非线性的函数组合计算获取协同创新结果的重要方法,能够通过正向激励影响企业内部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模式是企业各二级机构成员或者项目部资源匹配机制的桥梁,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整合各种机制与生产要素,也是发挥协同创新效应的关键。当期运转顺利且有效时,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快速确立技术领先的行业地位,并盘活储备技术,实现无形资产增值,在企业内部现在“1+1>2”协同目标。

然而,如果是盲目地投入要素,则不但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反而会让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而如何选择一系列有效的方法评价企业研发协同创新模式的有效性,从而制定适宜的战略模式,以便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为了解决项目部在进行技术重难点突破创新、QC小组活动实践时盲目估算或者无法估算效益的问题,笔者在进行工程结算时,采用DEA方法对协同创新是否产生了收益进行计算。

DEA方法即数据包络分析,是一种测算具有相同类型投入和产出的若干系统或部门(简称决策单元DMU)相对价值转化效率的有效方法。它是使用数学规划模型比较DMU之间的相对效率对其经济效益做出评价。DEA评价模型特别适用于具有多个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复杂系统,它能对每一个DMU的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同时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如为DEA有效,则反映了项目部在技术协同创新的投入产出相对最优性,即当前进行的技术创新是有效地,投入产出在规模收益上处于最优,项目部的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协调、使用了已有的技术创新资源,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挖掘并发挥了自身的潜能,提出的新技术、新工法与新的质量管理方式使项目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总结:有效的科研管理和技术创新是提升国企科研水平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研目标管理,同时还能够利用管理体系来促使企业管理者重视创新技术成果的完善和产业化应用,使其产生经济效益,促进技术创新与国有企业发展的真正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劲松 , 王涛 .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与绩效考核方法研究[J]. 中国论 ,2019(18):123-124.

[2]胥美美,钟华,李宜霏,等.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三级医院科研 效率评价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2019,39(9): 55-58.

[3]孔嘉欣 . 国有企业基于 KPI 的绩效考核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5):129-131.

[4]裘益政 , 彭思佳 . 国企绩效考核演进与业财融合:基于意义建构理论的分析[J]. 会计研究 ,2021(5):67-81.

[5]胡蓓 , 邱敏 . 绩效考核目的取向与员工工作卷入:内在激励的中介作用分析[J]. 管理评论 ,2016(5):150-160.

作者简介:刘琦,1993年7月29日出生,男,201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籍贯: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在职研究生专业是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