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审计局 山东 青岛 266061
【摘要】各级审计机关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对本级财政及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以及组织政府预算收支任务完成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对维护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阐述对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字】审计 预算执行 认识 思考
一、当前预算执行审计面临新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执行审计面临的新形势
1.审计理念不断变化。为顺应社会发展,国家发展在不断调整方向,确定新的方位,这也对新时代审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的理念。国家“十四五”规划为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指出了新目标:经济社会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审计工作需要着眼以上布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审计管理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策部署,对审计职责进行了有效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审计体制机制,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思想、政治、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对审计工作做出的新部署。
3.预算执行审计对象不断变化。随着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入,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越来越重视,同时,作为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审计对象的财政工作不断变化,如,强化存量资金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要求审计工作必须跟紧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相适应的调整。
4.社会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关注度不断提高。近年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更加严格,要求将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结果全面对外公告。社会各界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盼,审计工作者需要持续的提升预算执行审计质效。
(二)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不足
1.审计政治高度有待提高。审计理念转型意识不够,地方审计机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时,在审计定位、审计重点等方面,宏观性和前瞻性不足。预算执行审计理念转型不到位,政治意识不够强,必将影响审计在规范财政预算管理、推动重大政策落实、保障社会民生、防范风险等多方面的作用。
2.预算执行审计业务体系有待优化。财政预算绩效审计已成为预算执行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从目前审计情况看,地方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仍然比较缓慢,绩效评价内容仍较为单一、应付,开展预算绩效审计的条件不够充分。此外,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审计开展的系统性、整体性、精准性和宏观性还不够强,对有关情况和问题的反映站位和层次水平还有待提高。
3.审计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审计资源统筹整合力度不够,审计力量薄弱与审计任务繁重矛盾日益严重,致使审计资源短缺的影响十分突出。各行业跨部门公共数据共享互通格局尚未形成,数据分散,不利于大数据审计的开展,这使得联网审计和大数据审计技术的优势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二、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的建议
(一)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全过程”监督
1.改进预算执行审计方式。积极建立以“同级审”为主,“上审下”“上下结合”“授权审”等为辅的多层次审计组织方式。加强与财政等管理部门在信息系统方面的共享,在扩大信息应用范围、提高应用层次上下功夫,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搭建与财政部门及各预算单位的联网审计平台,积极探索在线审计、实时审计的预算执行联网跟踪审计系统,将事后审计转变为与事前防范、事中监督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审计效能。
2.探索预算绩效审计方法。把绩效理念贯穿于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始终,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预算绩效审计准则和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资金绩效目标,探索分类审计法,不断深化绩效审计内容,将绩效审计结果作为今后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促进公共资金有效使用和政府及其部门管理绩效提升。
3.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整改。通过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做恰当定性和适当处理,对正在发生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提醒和制止。完善审计整改机制,设立专门负责督促整改的机构,优化审计服务,深入被审计单位督促审计整改情况,同时将整改落实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和单位绩效考评的内容,强化整改执行力。
(二)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的“全方位”保障
1.完善预算执行审计规划。科学统筹审计项目计划安排,通过两统筹审计模式,实现预算执行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审计调查乃至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高效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
2.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完善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标准,规范审计项目各阶段的操作规程,规范审前调查的方式方法、目的要求和实施方案的内容要素,改进现场实施管理办法,细化审计取证、工作底稿编制等基础性工作的要求,促进预算执行审计本身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人员培训,通过以会代训、外调参审等途径,持续强化审计业务技能。搭建理论研究合作交流平台,加强理论学习和工作探讨,学以致用,提高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效果。逐步引进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改进审计队伍的学历专业和年龄结构,提高审计职业能力整体水平。
(三)提升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精度
1.及时收集转换运用数据。高效高质的数据采集是大数据审计的基础。建立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平台采集、转换和存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所需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还原、整合、转换之后,形成可用性较强的数据库。构建常用审计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筛查疑点,将共性问题和特别事项反馈审计组。
2.利用疑点数据确定重点事项。将模型分析出的待确认疑点问题进行再次分析,锁定重点审计部门、事项,选择几家部门或单位进行试点审计,通过现场审计核实结果,将无问题疑点与现场审计发现问题但数据筛查无疑点的情况进行汇总并反馈,验证大数据模型的准确性,优化改进模型。经过试点审计后,再确定审计重点、制定总体方案、全面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精准度。
(四)统筹预算执行审计“各方面”资源
1.采用集中联合方式。在组织方式上,采用内部统筹联合审计方式,跨部门、跨领域组团合作。打破部门界限,以审计项目为管理对象成立大审计组,大数据审计结合现场核实的方式,在各部门中根据专业特长和业务经验,挑选精兵强将组队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将大审计组细分为综合、数据分析、疑点核实等小组。综合组负责确定审计目标、制定方案、确定重点、汇总报告等;数据分析组负责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筛查审计疑点和线索等;疑点核实组负责实施现场审计,核查疑点。
2.统筹整合各类审计资源。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作用,扩充审计力量。充分利用各类审计资源,发挥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以国家审计为主导、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既分工又协作的审计监督大格局。借助内部审计力量,摸清预算单位的详细情况;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引进多学科、多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合理配置审计人员,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审计质效。
参考文献
[1]肖振东.略论审计在推动财政改革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审计报,2021(1).
[2]黄加敏.深化预算执行审计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中国审计,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