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信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师范教育行业的影响,分析其优势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师范教育
1.引言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催生了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1。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先后启动两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指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给定的输入,模拟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自动生成符合语言规则和逻辑关系的文本、图像、音频等内容的人工智能系统。2022年11月,美国OpenAI公司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ChatGPT2,该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一经面世,迅速成为教育领域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引发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系统的用户规模仅仅在两个月就迅速超过一亿,并在互联网领域迅速实现落地应用。2023年2月2日,微软官方公告表示,旗下所有产品将全线整合ChatGPT,除此前宣布的搜索引擎必应、Office外,微软还将在云计算平台Azure中整合ChatGPT,Azure的OpenAI服务将允许开发者访问AI模型。 在专业考试领域,OpenAI公司的的最新一代人工智能语言模型ChatGPT 4已经完成并通过了美国的几项会计考试,包括美国注册会计师(CPA)、注册管理会计师(CMA)、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和注册税务师(EA),平均得分85.1。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本类内容生成、上下文情境理解等各方面所表现出的卓越性能,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和深刻的启示意义,并可能促进和催化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变革。长期受技术条件制约的启发式教学与个性化反馈等潜在智能教育应用也开始成为可能。5
2.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师范教育的影响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师范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为师范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助工具,如自动生成课程大纲、教案、习题、评价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反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为师范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建沉浸式的教学场景,增强学生的感知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利用对话系统、智能问答等技术,构建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参与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沟通能力。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为师范教育提供新的教育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分析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揭示教学规律和效果,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模式,探索人类的学习机制和优化策略,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比如,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对师范教育行业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方面产生冲击和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产生一些与现有知识体系不一致或不符合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内容,如错误的信息、偏见的观点、不恰当的表达等,给师生的学习和教学带来困惑和误导。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对师范教育行业的师生角色、师生关系、师生互动等方面产生改变和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改变师生之间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创造的方式和模式,如从单向传授到双向协作,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等,给师生的学习和教学带来挑战和机遇。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对师范教育行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效果等方面产生优化和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优化师范教育行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如从规范化到灵活化,从统一化到差异化等,给管理者和管理对象带来便利和效益。
一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促进师范教育的变革创新。
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师范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如个性化学习、智慧课堂、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改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
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
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师范教育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师范人才,如何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协同创新能力、人机协作能力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为师范教育的师资培养和素质提升提供新的途径和机会,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和更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教学实践和反思的支持和指导、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评估和建议等,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职业满意度
。
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引发师范教育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师范教育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挑战,如数据安全、知识版权、教育公平、教育责任等,探讨如何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伦理准则、监管机制等,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师范教育中的合理合法使用。
综上所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师范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可以为师范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师范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为师范教育提供新的教育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例如影响教师的职业地位、引发学术不端、威胁知识产权、损害学生的创造力等。因此,师范教育应该积极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同时也要审慎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文献综述、调查问卷、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系统地梳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师范教育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和效果,评估其对师范教育行业的优势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师范教育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3研究意义
本课题旨在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师范教育行业的影响,分析其优势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
-从理论层面,本课题可以丰富和拓展人工智能与教育学的交叉研究领域,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师范教育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机制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从实践层面,本课题可以借鉴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师范教育行业中的成功案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为师范教育行业的实践者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相关利益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推动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从社会层面,本课题可以评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师范教育行业的影响,分析其利弊得失,为师范教育行业的决策者提供参考和依据。
4.结论
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师范教育行业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的探索和应用实例的介绍,缺乏对其社会、文化、伦理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和评价。本课题将从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师范教育行业的影响进行系统性、全面性、批判性地研究,力求填补这一研究空白。
综上所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师范教育行业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分析。目前仅为初步探索,还有许多细节和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