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史料实证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基于史料实证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付金金

乌什县第一中学843400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证实已成为高中学生必须养成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关注史料对于学生能力和素养培养的价值,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史料、辨别史料,通过史料来感悟历史事件,认识历史真相,实现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教学

引言

高中历史教学是高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史料实证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真相。这对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准备历史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史料,将史料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保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史料实证素养作用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持续发散,求异思维、独创思维十分活跃,在此阶段,利用好史料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史料实证意识,并在其他核心素养的达成方面起到桥梁的作用。通过史料实证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既是一种探索历史真相的态度,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将“史料实证”应用于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辨别“史料”的种类,鉴别“史料”的价值,掌握“史料实证”的方法与原则,并将史料实证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对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对史料进行辨析,对史料进行准确解读,在讲授知识要点和习题的时候,要渗透史料实证的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利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这样,“史料实证”素养就会扎根到学生的思维方式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2史料实证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在有效融合史料实证的过程中,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忽视了宏观调整以及理性分析,教学思路和行为出现了偏差,导致整体的历史教学质量不够理想,史料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首先,教师过多关注知识传授,机械地灌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相对闭塞。其次,课堂教学形式和对策比较僵化,与终极育人目标相脱节。教师过多关注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主观判断,没有将历史教学与历史素养培养融为一体,对史料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全面,整体的应用频率不高,导致学生存在不同的思维局限和思维断层问题

3基于史料实证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3.1提高对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

首先,教师需要客观了解一种现象,也就是在多种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史料实证可以对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进行参考和运用。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尊重并肯定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从一个角度入手展开分析,这是对学生历史资料辨别和分析能力进行考查的过程。其次,立足教学角度进行分析,教师还需要正确了解历史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在形式方面,指导学生学习各类历史知识的过程表现为凭借分析与思考研究证实历史资料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找准教学着手点,借助开放与尊重的态度开展历史教学。

3.2以问题进行引领,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在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通过不断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史料实证的顺利进行。教师以问题作为引导,展开系统教学工作,并在分析教材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有趣的情境总是会吸引人们的目光,激发人们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也不例外。教师通过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进行引领,可以针对某个问题以及某个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渗透进这个问题中,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进行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3.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史料呈现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持续且深入地介入到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使传统的教育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所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拓展课程资源,引入丰富多样的史料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选择、辨别、运用史料的机会,凸显史料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相对传统模式在史料实证素养培育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在史料的搜集、选取上,各种搜索引擎、数据库、网站网页,相对于传统图文实物史料的搜集,更为方便快捷,效果也往往更好。在史料的呈现上,尤其是图像史料、音频与视频等数字资源的呈现上,优势更加明显,在相关课程资源的传播和使用上,也更为方便。以往不易在课堂上展示的实物史料也可以通过视频的方法给学生呈现,助力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体现史料的价值,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3.4组织开展历史实践活动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参照,课本的宏观导向作用显而易见。教师需要将史料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借助课本进一步挖掘史料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积极组织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升华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充分凸显史料的育人优势。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英雄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跳出课堂和教材,自主参观博物馆,或请教自己的爷爷奶奶,深入了解历史革命年代,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史料,产生更多的心理冲击,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在组织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重简单放权,活跃课堂气氛,明确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采取契合学生主体诉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自主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查找资料并制作PPT,在课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这种以生为本的历史实践活动形式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时,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锻炼,主动深入探索历史事件,真正实现知行合一以及活学活用。

3.5协助学生解读和考证史料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史料进行甄别并不能代表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师还应当在学生甄别史料后引导学生解读、考证这些史料内容,进而促使学生在史料的应用中获得相关能力。以史料解读为例,其涉及的内容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需要学生对其中有用的史料信息进行提取、概括和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提取史料信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全面。其中,准确指的是顺利提取史料中包含的重要信息,全面则为不遗漏信息。当学生提取完史料中的有用信息后,教师应当指导他们通过比较、归纳等相关方式概括史料内容,进而在发现史料信息联系的过程中掌握其本质,深入理解史料的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借助史料实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同时其也是学生学习历史时必不可少的一种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确保史料内容的丰富性,借助多种多样的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楠.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2(33):83-84.

[2]郑彩霞.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20):108-110.

[3]李宜桐.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J].高考,2022(1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