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7
/ 3

智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张唱晓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

摘要:要想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农民、农业、农村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兴起也是以解决“三农”问题从而建设现代化农村为主要目标。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的情况与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对此,建设新型现代化农村过程中,主要工作方向就是要发展乡村经济,要根据不同地区农村所具备的独特的发展情况和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当地人文地理条件的优势,以实现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优质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农民收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产业兴旺、实现生态宜居等目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与地方相符合的各种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借鉴相关成功经验,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尽可能将“输血”转化成为内部“造血”,依靠生态、绿色、现代农业经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基于此,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面积辽阔、人口众多的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问题是关乎国家生计的根本问题,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与农村、农民的发展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问题,我国推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优质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转型,进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目前,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可粗略地分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两个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经济已获得了较为平稳的高质量发展,而我国的农村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发展状况相比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因此,乡村振兴的落实和发展工作还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乡村经济也还存在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各地区农村要合理地调整现有的资源并进行科学地规划与分配,不断落实和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实现乡村整体经济发展的稳步提高,进而促进现代化新型农村的建设。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挑战

2.1乡村文化作用发挥不充分

我们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经济状况有所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普遍改善,但是对于农民的精神文化追求还是未能满足。一方面农民法治思想薄弱。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延续了“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使得农民在遇事找关系的现象时常发生,也使得农村“小官微贪”现象屡禁不止,导致农民对法律缺乏信任,从而阻止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低。目前大多数乡村都有建设文化礼堂、健身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以此丰富农民的娱乐生活,但是村委会防止设施破损,不对外开放公共设施,导致农村精神文明活动未充分展开,造成资源浪费。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封建迷信、高价彩礼等陋习依旧存在,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活动比较单一,大部分文娱活动没能完全展开,仅仅是面子工程,没能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追求相匹配,从而降低了乡村治理的效果。

2.2乡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农业政策、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生产技术等。然而,由于教育和培训不到位,部分乡村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所欠缺,无法有效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管理和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市场调研、农产品销售、营销策划等方面,需要工作人员对市场需求有准确地判断,并能够提出新的经营策略。然而,部分乡镇管理人员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较低,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不准确,无法及时作出科学的决策,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较低。乡镇管理工作常常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之间协调合作,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2.3科技创新和推广较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我国乡村科技的创新力量不足,导致我国农业科技相对落后,无法为我国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最终造成生产效率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等诸多问题。另外,对先进的农业科技推广相对滞缓,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转型产生了不利影响,无法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不同程度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高效持续地发展。

2.4农业融资体系缺乏有力支持

农村融资是农业发展的难题。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于农业企业、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小,客观来讲,我国与农业有关的贷款种类并不多。对于农业自身而言,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比较大,所以属于高风险的产业,这也是金融机构授信积极性比较低的根本原因。同时,大部分农户并没有高价值的抵押物,所以金融机构很难为其提供相关金融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农户自有资金有限,一部分农户不愿意将全部资产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信用意识较为淡薄,而涉农征信体系本身也不完善,因此合规经营以及按时还款等风险都比较高,这也是导致金融难以有效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3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3.1因地制宜地选择特色产业

在进行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特色产业的选择十分重要,乡村振兴下的特色产业发展不能完全模仿城市经济发展策略,既不能盲目地选择发展前景看似较好的产业进行发展,又不能盲目地跟风选择不符合当地发展情况和条件的特色产业进行发展。盲目地选择不仅无法为产业发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还会造成大量的资金、物资、人力资源的浪费。再加上本地的自然潜在资源、政府设立的专项扶持资金有限,因此,要想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关键途径就是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条件,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地形、环境气候、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情况,并邀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具体分析判断,根据当地的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特色产业的发展。只有因地制宜地选择特色产业,才能实现当地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政府专项扶持资金的科学规划与分配,从而使得特色产业的整体发展得到更充足的资金和更优质的资源,为更好地开展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奠定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3.2加大进度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

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建设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一要深化乡村地区数字化治理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农村基层干部要强化自身的学习,开展科学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培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农村基层干部自身的数字化治理水平。其次,要通过政策倾斜和满足待遇需求,吸引更多技术人才投入到乡村数字化治理的事业中,给予乡村数字化治理人才一定物质支持。二要强化乡村基础信息建设。首先要加强对农村生活领域的基础信息建设,如交通、快递,构建乡村交通公共汽车实时到站播报平台,解决农村居民出门难的问题,推广更加适用农村物流配送的运输装置,提高乡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解决目前部分农村快递不能配送进村的难题。其次,实现乡村治理与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智慧农村-便民服务信息平台”,提高政府、村两委发布通知的时效性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加强村民之间信息共享的程度,最后,要加强涉农软件的推广,选派青年干部下乡,介绍软件功能,教会农民使用,从而利用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将完善的硬件基础与治理实践有机黏合,为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3提升乡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为了优化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提升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前提。一是通过教育培训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应对相关人员开展系统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政府可以组织培训班、研讨会等,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理论宣讲,分享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政府还可以引入在线教育资源,为新农人提供便利的学习途径,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更新知识。二是乡镇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可通过参与各类农业项目、开展调研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不断拓宽视野,丰富自身的经验,提升自身能力。乡镇管理人员平时也要注重总结经验,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和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乡镇政府应该制定并推行激励机制。激发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可以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将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业绩纳入考核指标中,通过评比、奖励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通道。四是加强与各方合作,提升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乡镇政府应积极与农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和资源。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对接,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市场意识和商业思维。

3.4探索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相关部门可探索“三农”金融服务体系,让金融服务能够深入基层,并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支持,虽然很多农村地区已经设置了金融基础服务站网点,但支持力度还应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强金融机构布局。相关部门可以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覆盖力度,例如,通过设立更多的金融基础服务站网点,将金融服务带到农村基层,方便农民能够更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完善金融产品与服务。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指导金融机构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开发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例如,推出针对农业生产、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的贷款产品,并提供专业化的咨询和培训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乡村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更新,提高他们在乡村金融服务中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鼓励金融机构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或组织合作,在乡村地区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讲座,提高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融合。相关部门可以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例如,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风险评估、信用评价等工作,提高对农村客户的服务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扶贫力度。通过建立精准扶贫的金融服务模式,为贫困户提供低息贷款、小额信用担保等支持,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3.5加大农业生产技术推广范围

在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推广,同时全面的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中,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认知,同时强化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优势,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加速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在这样的过程中,还要全面完善农业技术,并利用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结合不同地区的生产实际需求,制定符合农业生产的规定。在这样的工作形势下,结合实际的农业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投入控制,打造一个多元化的推广体系。在进行队伍建设阶段,还要积极地发展农村经济,以此满足乡村振兴的战略落实。一是强化推广内容,结合当地环境的实际特点,进行农业主推。例如,有的地区适合种植水稻等,在之后推广技术的过程中应以抛秧技术为主。二是发挥网络的优势,运用网络力量推广技术。要注意发挥出当地政府和村干部的职能,使其起到带头作用。三是采用多元化推广手段,让农民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新技术,还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增加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开通独立的推广渠道,为农民建设示范基地。围绕着当地的主导产业,示范给农民。五是突破推广的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式服务。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突破口,能够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结语

目前,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来说,乡村振兴的整体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多加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以及弥补不足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同时,还要鼓励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参与到乡村发展工作,例如,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以帮助农户更好地选择本地的特色产业进行发展、规范统一的质量检测手段以保证销售商品的高质量输出、落实相关的人才鼓励政策等。只有不断地对特色产业的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帮助农户更好地生产和发展特色产业,从而高效地提高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缩短城乡的经济差距。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7):14-21.

[2]孙天翼.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优化路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S1):88-91.

[3]李楠,何爱爱.新发展阶段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现实逻辑与实践路径[J].江汉论坛,2022(8):12-17.

[4]郭如才.“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的新探索:学习习近平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J].党的文献,2022(4):26-32.

[5]孟维福,张高明,赵凤扬.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J].财经问题研究,2023(3):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