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油田炼化总厂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 735200
摘要:我厂化工装置面临较多种类的职业危害,在生产过程中有危害到员工身体健康的分险,本文旨在指出现有职业风险的同时,帮助员工更好的预防各类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自身身体健康安全。
关键词:职业危害 危化品 职业病 防护措施
引言
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作为接触危化品最多的单位,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有可能会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本文从职业病的源头和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以期能够让人们对职业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了解一些相应的防治手段。
1 前言
联合运行五部作为我厂唯一的化工装置,担任全厂液压油、聚丙烯的生产任务,其中聚丙烯采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生产工艺,树脂用途广泛,市场消费量增长迅速,但同时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其自动化程度低,间歇式小本体生产,人工操作频繁,直接导致了其生产过程的职业危害严重,同时在液压油的生产、调和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添加剂和硫酸碱液等物质,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和职业危害。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2 工艺概况
气分丙烯输送至丙烯球罐储存经自动切水器初步脱水后,再经过精制系统,除去影响催化剂活性的水、硫、砷、氧等杂质,然后添加相关助剂,在一定条件下丙烯在聚合釜内进行化学反应。聚合反应完成后,粉料排入闪蒸釜,经过氮气置换、抽真空等措施,使闪蒸釜内的可燃性气体及氧含量达到安全范围以内。聚丙烯粉料用氮气输送至料仓,包装后出厂。
液压油原料经过酸精制,可除去某些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胶质。再经碱精制,除去含氧化合物和硫化物,并可除去酸精制时残留的硫酸。在液压油基础油内按调合工艺配方加入各种添加剂,以达到改善油品性质,提高油品的使用性能目的,使油品满足 15 号航空液压油成品质量指标要求。
3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及存在的危害
3.1 职业危害因素包括: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有丙烯、 氢气、三乙基铝、四氯化钛、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DS)、氮气、硫酸、氢氧化钠、白土、抗泡剂、抗氧剂、增粘剂、分子筛(二氧化硅)、COS 水解剂(氧化铝)、氧化锌脱硫剂(氧化锌)、高效脱氧剂、脱砷剂等。以上影响因素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身心健康,具体危害如下:
3.2 各种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觉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烧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乙烷高浓度时,有单纯性窒息作用。空气中乙烷浓度大于 6%时,出现眩晕、轻度恶心、麻醉症状:达到 40%以上时,可引起惊厥,甚至窒息死亡。乙烯急性中毒后吸入高浓度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黏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全身不适乏力、思维不集中。个别人会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
丙烯该物质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30 分钟可导致意识丧失;浓度为 24% 时,3 分钟后意识丧失;浓度达到 35% ~40% 时,只要 20 秒;浓度在 40%以上时,仅需 6s,并引起呕吐。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三乙基铝(俗称活化剂),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主要损害呼吸道和眼结膜,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吸入其烟雾可致烟雾热。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引起充血、水肿和起水疱,疼痛剧烈。其主要存在于活化剂储罐、计量罐及相应的系统管线中,活化剂储罐的更换、管线打开均属于高风险作业,极易发生活化剂泄漏从而引发人员职业伤害。
硫酸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 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 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 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 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烧碱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 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一氧化碳事故状态下,吸入直接中毒。存在部位:主要存在于丙烯原料及受限空间中,如聚合釜、闪蒸釜、丙烯储罐,人孔刚打开时一氧化碳浓度均较高,在 1000mg/m³以上。
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4 危害防护措施
4.1 防尘、防毒、防噪措施
4.1.1 防毒措施
主要是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技术和合理的工艺流程来实现。如:分散控制系统 ( D C S) 等 ,在装置上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及可燃气体和有毒物质泄漏检测系统。固碱罐切水作业及卸放酸渣作业过程中除了佩戴四合一报警仪,并按要求在上风口佩戴供风式长管呼吸器,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4.1.2 降低噪声措施
可在闪蒸放空管口设置消音器;针对机器所产生的噪声。设置隔声操作室,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对于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暂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短时间工作时,如氮气压缩机房,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常用的有弹性耳塞和耳罩等;并设置警示标识。
4.1.3 防尘措施
对作业人员采取个体防护为主的防尘措施,如包装、精制系统换剂、催化剂分装作业必须佩戴防尘口罩。本工艺的催化剂分装和投料都是手工操作,且催化剂颗粒细,流动性好,因此为操作工人配备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4.2 应急救援措施
(1)有针对性制定硫化氢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完整的应急救援措施,预案持续改进;应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急救药品柜等;
(2)在装置显要位置设置风向标;
(3)在高危作业区域设置内容及形式符合要求的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4)制定检修过程中的应急救援预案;
(5)加强对作业人员现场管理和紧急救治知识的培训。
5 结论
联合运行五部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运行部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装置系统持续优化,配备活化剂防护服等,保证各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落实到实处,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加强职业病危害的防治管理,减少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从而有效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为进一步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加强装置运行过程中的职业卫生管理,才能真正做到增加经济效益和保障职工健康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