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逻辑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逻辑探析

高奕奕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10127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生成的全新文明理念[1]。这一概念提供了人类在现实生存、现代文明危机和共同繁荣方面的策略和思维。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本文旨在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逻辑,以期对其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逻辑;马克思

作者简介:高奕奕,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实践逻辑:作出当前全球化发展大势的中国答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也是提交的一份蕴含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来应对全球治理的答卷,也生动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把握之精准。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在加速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愈加凸显。中国秉着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坚定不移地促进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发展。

经济全球化其历史大势不可逆转,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在利用外资、对外投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居世界前列,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中国人民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实惠,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随着新冠疫情危机、乌克兰危机的相继发生,再加上美国自身的抗疫、种族矛盾、经济复苏、政治秩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去西方化的全球大幕已拉开。“中国时代”随之悄然而来。经济全球化有力地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推动各国相互联系日趋紧密,促进了世界财富的积累,各国人民的追求和期待更加多元,各国人民的利益诉求更加密切。各种区域合作机制、次区域合作机制以及全球治理机制发展如火如荼。修正经济全球化的弊病,必须以新的观念来指导。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全球面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更不是一个国家的力量可以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亟需有新的思想指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从理论内涵上来看,这一理念打破零和博弈的二元对立思维,确立和合共生的对立统一思维;打破赢者通吃的争霸之道,确立互利合作的共赢之道;打破利己主义的傲慢与偏见,确立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谋求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新全球化理念。

构建各国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共同体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并没有改变。对美好世界的共同追求是中国与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世界进入动荡转型期,各国人民对发展、和平、团结、进步的渴望也变得越发强烈。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国内、国际局势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科学分析,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开展国际合作,有力维护了整个国际局势的和平与稳定,推动了各国共同发展。改革开放的40多年,我国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主张用对话与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国家间的争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逐渐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过程的主导力量。在全球经济“东升西降”的大背景下,中国持续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主导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中坚力量。但也要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破坏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不仅不利于根本上解决各种矛盾冲突,而且还会腐蚀世界和平的基础。霸权主义和不公正的世界政经秩序是造成全球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要彻底改变不公平、不合理、弱肉强食的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秩序,才能从根本解决全球治理问题,也才能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中国对此付诸的实践,为解决世界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一带一路”正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实践平台。而“一带一路”的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中巴经济走廊、丝绸之路基金的成立等。这也表明,“一带一路”正逐步从理想走向实践,使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战略理念转变为客观事实,对世界的和平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国积极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观,是对全球多边主义精神的一种重新诠释和升华。中国坚持各国不分大小,人人平等,提倡有事好商量,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尽量寻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推动世界治理制度向更公平、更理性的方向发展。

以上分别阐释了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逻辑对习近平总书记“如何实现”这一重要论述涉及的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又深刻的解答,构成严密的逻辑整体。从实践逻辑看,当今国际形势依旧复杂,为处理全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本着诚意、务实的精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这一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集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体现全人类共同的愿求,而且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必然趋势,是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识到,这一理念具有长期的、历史性的意义,可望成为实现人类美好愿景的伟大方略。

参考文献:

[1]阮宗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助力中国战略机遇期[J].国际问题研究,2018(01):13-26+139.

[2]郝立新,周康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06):1-7.DOI:10.15894/j.cnki.cn11-3040/a.2017.06.001.


个人简介

高奕奕(2000—)

性别:女

籍贯:山东济宁

民族:汉

学历:法学硕士

工作单位: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职称:无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区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区学府大道1号

联系电话:13142019744

电子信箱:1003718921@qq.com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