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常州 江苏 213011
摘要 针对牵引杆杆头、叉头与杆体的焊接,通过选择合适的坡口角度和合理间隙的焊接工艺路线,经检验达到设计要求,焊接工艺评定合格。
关键词:牵引杆;插入式;焊接性;评定
一 一、前言
牵引杆是机车转向架产品上的一个部件,由杆头、杆体、叉头组焊而成。一台机车共有4根牵引杆,分装在构架两侧,与车体架连接。牵引杆一端连接在转向架拐臂上,另一端连接在车体架上。牵引杆传递转向架和车体架之间的牵引力和制动力,在工作中与拐臂装置、连接杆等连动,因而牵引杆承受的力也将越来越大,对其质量要求也达到新的高度。牵引杆中的杆头、叉头与杆体采用插入式定位方式。根据不同的车型,其长度、结构稍有差别,杆体外径分为φ83×16,φ76×18两种规格,材质为30#钢或10#,本文是以杆身φ83×16,材质30#为例。根据欧洲标准,在产品正式施焊前,必须制作工作试件,以检验焊接工艺、结构、质量以及焊工技能。牵引杆实物如下图所示。
图1.牵引杆成品图
一二、产品的焊接性分析
牵引杆杆头、叉头和杆体的材质均为30#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在焊接之前,首先对30号钢的焊接性进行分析。生产中,为了避免裂纹的产生,在产品组装后,先对部件进行预热,以降低冷却速度。当含碳量大于0.24%时,就要进行预热,
一般选用碳当量法从理论上计算。需要注意的是用碳当量法计算预热温度,需要选用化学成分的上限。
碳当量计算公式 CEV=C+Mn/6+(Cu+Ni)/15+(Cr+Mo+V)/5 (%)。
根据30#钢的化学成分计算,CEV=0.56%,预热温度在150℃~250℃之间,取150℃(20℃,0)。
一三、焊接工艺设计
产品设计初期,设计的坡口为45°(5°,0),根部间隙为0,实际操作中发现:因杆件厚度大,焊接可达性差,局部出现未焊透情况。
为保证焊接的可达性,保证焊缝根部熔合良好,对未焊透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如下: 从杆头、杆体、叉头的机加工开始跟踪调查发现如下几个因素影响焊接的整体质量:
(一)影响因素
1.杆体钝边
在加工杆体坡口过程中,由于存在飞边,机床工按惯例将坡口边缘锐棱倒钝,其尺寸为1.5~2.5mm,该钝边过大,焊接时无法熔透,导致根部焊不透。
2.装配间隙
在实际装配过程中,采用内定位的方式,间隙为零,焊接时电弧为脉冲电弧,电弧还没有接触到根部电弧就引燃,这样导致焊缝根部有空腔。
3.焊接时间
实际焊接时,由于生产节点紧,焊工为了尽快完成生产任务,对定位焊的打磨不到位,就实施焊接,导致焊接质量不高。
4.焊接装备
实际焊接时,牵引杆无专门的焊接变位装置,牵引杆装好后放在两个滚轮架之间。焊工嘴里叼着面罩,右手拿焊枪,左手推动杆体转动,保持牵引杆处于平焊位置施焊。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
(1)呼吸不畅
实际焊接时,焊工用嘴叼着面罩,呼吸不畅,导致焊工体力消耗大,实际施焊时间短,焊接接头多,容易产生接头成型不良。
(2)转速不一致
人工推动牵引杆转动,转速不均匀,导致部分焊缝与母材熔合性差,还会造成焊缝厚度不一致。
(3)运条不一致
实际施焊中,第一层直线焊接,第二层到第四层摆动。第一层不摆动局部坡口侧面有未熔合的现象。
(二)优化工艺方案
1.坡口钝边
杆体在进行坡口加工时,不留钝边,机加工产生的飞边毛刺手工用锉刀去除,或用风磨轮去除。
2.根部间隙
将根部间隙改为3~5mm,同时将坡口角度改为60°,实际焊接时焊丝能够伸到底部,保证了焊接的可达性。
3.焊接变位装置
对牵引杆的转动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取消人工转动的模式,改为脚踏带动方式,使焊工的精力放在焊接上,以提高焊接质量。
一四、 焊接工艺的制定
综合焊接工艺优化方案,考虑到焊接可达性、定位焊、坡口飞边倒钝、转速不均匀等方面的影响。认为,必须采取严格的焊接工艺措施才能获得满意的焊接接头。
焊接工艺如下:MAG焊,保护气体为82%Ar+18%CO2,焊丝为ER50-6,直径Φ1.2,预热温度T0=150°C,U=24±1(V),A=230±10(A),V=180mm/min,焊后缓冷。
工艺过程:如图2所示,焊接顺序为1→2→3→4
图2 焊接顺序示意图
采用多层多道焊,焊缝层数4~5层,从第1层开始,微微摆动,在坡口边缘处稍微停顿一下,以保证侧面能够熔合良好。
一五、 焊缝检验
为验证这次工艺优化后的可靠性。按图纸、标准、工艺三方的要求,对焊缝进行充分的样本检测。
焊缝进行外观(VT)、磁粉(MT)检查、射线(RT)探伤,经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缺陷。
六、 结束语
通过选择合理的焊接结构,加工方法以及定位装置,使得牵引杆的焊接质量得到了提升,从而获得满意的产品工艺结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编,焊接手册.第2卷,《材料的焊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8
作者简介:
赵红艳:女,1976.12出生、汉族、籍贯江苏灌云、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