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300
摘 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与对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2020.5~2022.6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成常规组(31例,常规护理)、研究组(31例,认知行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生活及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依从性、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PSQI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抑郁症患者,为其实施认知行为健康教育,可提升干预效果及睡眠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抑郁症;认知行为健康教育;睡眠质量;生活质量
抑郁症属于对人们身心健康有着一定威胁的精神类疾病,其有着易复发、自杀及致残率高等特征[1]。当前,针对此病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大部分患者在治疗之后依然会遗留症状,很难达到痊愈的效果[2]。认知行为健康教育属于心理治疗手段,其效果已得被医学界所证实。鉴于此,本次研究回顾性62例抑郁症患者病例资料,分析认知行为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2020.5~2022.6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抑郁症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成常规组(31例)、研究组(31例),常规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20~45(39.61±6.32)岁。研究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1~45(39.61±6.3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与病情发展密切检测,将巡房次数增加,辅助患者用药,适当的与患者交流等等。
研究组:认知行为健康教育:方法:(1)常规健康教育:医院一周组织一次集体讲座,心理专家为患者讲述有关抑郁症发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使患者更加了解疾病知识;同时,认真为患者介绍认知行为健康教育基本原则,使其可以对应对方式以及态度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进行了解;(2)心理健康教育:医护人员一对一和患者交流,对其病情与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绪状态注意观察,借助保证、鼓励等等方式对个人情绪进行控制,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歪曲及思维认知:医护人员协助患者掌握歪曲及自动认知健康教育模式相关知识,且告知患者养成极好的生活习惯,让其将当时想法及感受记录下来,且于抑郁情绪明显的时候应该详细记录下来想法及行为方式等等,有助于医护人员以此展开分析,以对患者歪曲的认知进行调整;(4)角色变化:借助扮演角色方式将患者负面情绪情境还原,指导其从另外一个角度思维将原本错误认知替代,且把个人挫败思维向积极的思维上转移,以引导患者将转变后的认知看法勇敢表达出来,并为患者讲述将认知转变的优点,进而使患者可以用正向思维对生活当中情况描述,使其可以建立合理的认知观;(5)转移注意力:医护人员引导患者参与书画以及乐器等娱乐活动将注意力转移,增加和周围群体沟通,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激发其积极性,进而使其治疗信心可增强。
1.3观察指标
(1)依从性:借助依从性评估表评估,分成三个等级即十分依从、依从、不依从,分值范围分别是80分以上、60到80分、60分以下,依从性为十分依从率+依从率。(2)睡眠质量:借助PSQI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21分满分,睡眠质量差则分值高。(3)生活质量:借助生活质量评估表(SF-36)评分对患者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进行评估,总分是100分,分高代表生活质量好。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表示,2检验;P<0.05则数据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
表1依从性比较[n,(%)]
组别 | 例数 | 十分依从 | 依从 | 不依从 | 依从性 |
常规组 | 31 | 9(29.03) | 13(41.94) | 9(29.03) | 22(70.97) |
研究组 | 31 | 12(38.71) | 18(58.06) | 1(3.23) | 30(96.77) |
2 | - | - | - | - | 7.631 |
P | - | - | - | - | 0.006 |
2.2两组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常规组, 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所示。
表2睡眠及生活质量比较[ ±s]
组别 | 例数 | PSQI评分 | SF-36评分 |
常规组 | 31 | 10.23±0.89 | 60.36±2.32 |
研究组 | 31 | 5.63±0.32 | 90.56±2.01 |
t | 27.080 | 54.778 | |
P | <0.001 | <0.001 |
3讨论
抑郁症属于由社会以及心理与生物多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出现的一种精神障碍,其主要特点是心境低落。抑郁情绪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破坏其生活质量, 包含社会功能减退、很难维持人际关系等,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应为其实施科学护理措施[3]。
认知行为健康教育模式属于在抑郁症治疗当中对信息加工的一种将理论及认知理论和行为学习理论为一体的心理疗法,可经将行为及思维之间关系改善使患者不良认知改善,以此将患者不良情绪及行为改善,且可以强调其对于认知活动于行为与心理问题发生当中的作用,从而可使整体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依从性、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PSQI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认知行为健康教育实施,能在将干预效果提升的基础上,使睡眠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可推广。
综上:对于抑郁症患者,为其实施认知行为健康教育,对提升干预效果及睡眠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卜杨,胡光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戈美拉汀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抑郁程度及自杀意念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04):491-492.
[2]饶秋英.认知行为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3):570-572+576.
[3]薛树龙,黄群群,乔云云,申慧.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家庭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01):48-51.
[4]向美玲,郑红秀,吴开文.基于认知行为重建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05):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