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呼吸内科 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研讨间质性肺疾病的血气及肺功能分析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方法 抽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40例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分为A组(已知原因发病,n=19)、B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n=12)和C组(肉芽肿性ILD,n=9),对比三组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结果 治疗前,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之间的对比,C组的VC指标更低,B组的FEVl指标水平高于C组(P<0.05),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余指标均无差异(P>0.05)。 结论 通过肺功能指标能够更明确地观察到间质性肺疾病的病情,有利于早期诊断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 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间质性肺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也被称为弥散实质性肺疾病,目前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肺功能检查等。ILD的病理特为弥漫性肺泡和间质炎症,以及间质纤维化,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劳力性气促、干咳、湿啰音等,若不及时干预治疗,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对患者的生活和经济带来极大的负担。但由于该病病情复杂,临床上缺乏特效治疗方案,使得ILD逐渐成为肺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难点。有研究显示,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越早进行干预,治疗效果越好[1]。对此,本次研究将分析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对间质性肺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2.6月-2023.6月之间随机抽取的40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分为三组,19例ILD因胶原血管病、接触粉尘和药物发病分为A组,12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分为B组,9例肉芽肿性ILD分为C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32-76岁之间,平均(53.72±10.39)岁。
纳入标准:(1)符合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2];(2)知情同意并签字。
排除标准:(1)意识模糊无法配合实验者;(2)伴发严重肝肾等主要器官疾病;(3)恶性肿瘤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检查前,确保血气指标检测在严密隔绝空气下进行,调试仪器设备,指导患者呼吸,分别使用肺功能仪以及血气分析仪进行测定,每个患者至少检测3次,取最佳值,注意2次检测间最佳误差要<5%。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率(FEVI/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
(2)评估两组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采用х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每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分析数据,除A组VC指标在治疗前低于其他两组,其余肺功能指标对比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C组的VC指标低于其他两组,B组的FEVl指标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三组的肺功能指标(%)
组别 | VC | FVC | FEVl | FEVI/FVC | DLCO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A组(n=19) | 54.16±11.35 | 88.15±12.47 | 74.18±8.16 | 94.06±10.95 | 72.90±8.12 | 79.65±9.35 | 102.48±14.48 | 87.16±10.65 | 49.19±7.20 | 64.15±7.56 |
B组(n=12) | 63.48±10.36 | 88.39±12.04 | 75.62±8.45 | 92.46±10.46 | 74.45±8.23 | 79.94±9.80 | 103.92±13.95 | 101.21±10.39 | 48.04±6.54 | 66.41±7.91 |
C组(n=9) | 64.27±10.42 | 86.78±12.62 | 74.33±8.69 | 91.37±10.29 | 74.19±8.06 | 79.46±9.46 | 102.67±12.63 | 86.47±10.57 | 49.66±7.73 | 65.18±7.28 |
注:治疗后所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意义,P<0.05。
2.2 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
相较于治疗前、后的血气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三只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对比(mmHg)
组别 | PaCO2 | t | P | PaO2 | t | P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A组(n=19) | 36.15±5.18 | 35.09±5.52 | 0.610 | 0.545 | 64.55±9.18 | 66.65±10.41 | 0.660 | 0.514 |
B组(n=12) | 35.26±5.67 | 36.21±5.38 | 0.421 | 0.678 | 64.13±9.32 | 68.48±10.25 | 1.088 | 0.288 |
C组(n=9) | 35.16±5.16 | 35.28±5.39 | 0.048 | 0.962 | 64.95±9.15 | 68.19±9.47 | 0.738 | 0.471 |
3 讨论
间质性肺疾病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职业暴露、环境因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ILD的发生原因、机制、病理、治疗和预后各有差异,因此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缺乏综合性评估方法[3]。
对此,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各肺部指标明显改善,但血气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说明肺功能检查对于不经能够早期诊断ILD,还可以用于观察ILD治疗的疗效。这是因为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与肺功能有密切联系,其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不仅能为医生提供详细的肺功能信息,帮助诊断ILD并评估治疗效果,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提高患者配合度,可以更快地获得指标信息,应用效果理想[4]。
综上所述,间质性肺疾病采用肺功能指标的检测方式,有助于早期诊断,利于预后,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适合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孟颖颖,张俊,等. 以间质性肺疾病为主要表现的抗MDA5抗体相关皮肌炎8例临床分析[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22,49(3):411-417.
[2] 孙亮,李鑫,姬文婕,等. KLF4、单核/巨噬细胞亚群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变化及可能的作用[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0,19(5):467-473.
[3] 陈佰义,吕长俊.间质性肺疾病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张莲华,欧彦汝,胡慧,等. 32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8(3):33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