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 肛肠科614000
肠息肉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肠镜检查一个想做而又恐惧做的检查?你是否还在疑惑这个息肉到底是什么?你是否还在为肠镜报告但是的“息肉”担惊受怕?是肿瘤吗?需要治疗吗?今天我们一起聊聊“肠息肉”那些事。
大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以前,可以统称为息肉。“我”喜欢生长在年长、男性、大肠癌家族史、吸烟、超重、糖尿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的人群中,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我”早期会隐藏起来 ,偷偷的长大,大部分人一般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有些人会有肚子疼,偶尔会有大便的一些改变:腹泻、便秘、轻度的便血等。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可以导致我国83%的肠癌患者发现都已经是中晚期,导致他们失去手术资格。其实“我”最怕你们行肠镜检查,在肠镜下,我们无处可藏。
大肠息肉可以通过做肠镜来确诊,患者通过肠镜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肠息肉。肠镜是一根细长可弯曲的管子,直径大约1厘米,从你的肛门插入,依次通过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到达回肠末端,在肠道多角度、多方位观察肠道病变或治疗。。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肠上有小隆起,取之做病理检查,确定息肉的性质。
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对于患有炎症性肠息肉的病人来说,在炎症治愈以后,肠息肉可以自行消失。
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需及时切除并作病检,遵医嘱进行复查。
腺瘤性息肉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腺瘤性息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为什么大肠息肉术后容易复发?原因一: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不是很明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肠镜下切除息肉属于微创手术方式,也就是选用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或者套扎术或者烧灼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只是去除了息肉,并未去除病因,息肉的残端可能会复发再长出息肉,而且复发时发生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可以这么理解:肠息肉切除后,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的。所以说,如果您得了一次大肠息肉,那就意味着您再次得大肠息肉的可能性很大。由于大肠息肉术后有复发的可能,而大肠息肉通常无任何症状,如果等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变成了大肠癌,为时已晚。所以,曾经有大肠息肉病史者,一定要定期复查大肠镜检查。第二个原因:肠镜检查时,不能排除大肠息肉(特别是小的息肉)的漏诊率。由于大肠走行迂曲,成人大肠全场1.5米。再加上大肠黏膜皱襞的遮挡,好比开车在蜿蜒曲折的小道上盘旋,周围是茂密的丛林。所以大肠息肉(特别是小的息肉)不能排除漏诊的可能性。第二次发现的大肠息肉可能是第一次遗留下来的。
肠息肉切除后多长时间复查比较合适?如果肠镜检查发现有息肉,虽然予以切除术,患者千万莫大意,仍要定期复查,尤其是息肉数目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更要复查定期行肠镜+病理复查。
复查的频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肠镜。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病人可1~2年随访1次。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
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息肉,预防肠癌最直接、最有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从肿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0年.您因此有足够的十年来处理。中国肠癌专家提出,中国人的结肠癌筛查年龄应提早到45岁,甚至40岁,尤其是对于有肠息肉或肠癌家族史者。
做个无痛肠镜,由麻醉师在患者静脉里注射一种短效镇静麻醉药物,让患者在睡眠中接受检查的方式。当检查或治疗结束,患者苏醒后,没有一点感觉,一般只需2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治疗,即可苏醒。
为了身体健康,为了爱我的和我爱的人,我们相约来做个肠镜检查,“一镜到底”才能“肠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