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分析

孙凯英

吉林市人民医院132000

摘要:目的 探究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22年1月~12月间,本院影像科开展CT增强扫描的患者7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碘造影剂,设计对照研究,抽签法将纳入患者分为2组,390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患者皮肤及其附件以及碘造影剂注射后的0.5~24 h内。结论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可通过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予以改善,提高检查安全性。

关键词: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

前言:CT增强扫描是常见的一种CT扫描效果提升技术,是指在常规X线检查基础上,通过对受检者体内注射特殊的造影剂,以获取更清晰、更准确的诊断效果,提高疾病诊出率。碘造影剂是常用的造影剂之一,但实际应用中,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造影患者检查后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后续就诊,降低就诊体验,甚至可能引起医患纠纷[1-2]。因此,寻求有效的方法预防和处理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患者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选择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的患者78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针对性实施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措施的效果,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12月间,本院影像科开展CT增强扫描的患者7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碘造影剂,设计对照研究,抽签法将纳入患者分为2组,390例/组。分组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获得批准。

对照组中,男性202例,女性188例;年龄(60.45±10.12)岁,最高80岁,最低25岁。

对照组中,男性204例,女性186例;年龄(60.48±10.10)岁,最高80岁,最低26岁。

两组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均满足CT增强扫描适应征。临床资料完整。知晓研究,自愿参与。

1.2.2排除标准

碘过敏患者。婴幼儿。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精神异常,无法清晰表达自我感受患者。

1.3方法

1.3.1CT增强碘造影剂扫描

受检者取仰卧位,并叮嘱受检者不可随意移动身体,而后开启CT仪器,设定扫描参数,先行常规平扫,平扫结束后,以高压注射器将碘海醇注射剂注入受检者体内,注射速率300 mg/mL,行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增强扫描,重建图像。

1.3.2护理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检查前,患者均接受常规教育,由检查人员详细告知受检者检查流程、检查效果、注意事项,并督促受检者做好检查前准备工作,如禁食4 h。

观察组行针对性针对性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措施,具体:(1)检查前评估:检查前,检查人员需通过问卷调查、言语沟通等方式详细了解受检者疾病史、过敏史、用药史,并严格遵循检查标准,控制造影剂剂量。(2)检查前心理护理:检查前,检查人员需在教育过程中有效疏导受检者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予以受检者充分的鼓励,缓解其心理压力。(3)检查中护理:推注造影剂前,应先行试推5 mL造影剂,而后密切观察、询问受检者是否出现异常,若无异常,依照2.5~5.0 mL/s速率,自动进行造影剂注射;同时,注射前,检查人员还需检查高压注射器是否损坏,并依照受检者个体化特点,合理设置参数。(4)检查后护理:检查完毕后,检查人员需询问、观察受检者精神状态、身体状况,并做好并发症预防指导,如推针后按压5 min穿刺点预防出血。

1.4观察指标

1.4.1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有皮肤及其附件异常(丘疹、皮疹、瘙痒等)、心血管系统不适(心慌、胸闷、心悸等)、消化系统不适(恶心、呕吐、腹胀等)、神经系统不适(失眠、头痛、头晕等)、呼吸系统不适(咳嗽、呼吸困难、咳痰等)五类。

1.4.2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

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组织、发生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6.0系统处理。计量资料(x±s),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详情见表1。

表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皮肤及其附件异常

心血管系统不适

消化系统不适

神经系统不适

呼吸系统不适

对照组(n=390)

20(5.13)

7(1.79)

7(1.79)

4(1.03)

7(1.79)

观察组(n=390)

4(1.03)

1(0.26)

1(0.26)

0(0.00)

1(0.26)

X2

11.0053

4.5466

4.5466

4.0206

4.5466

P

0.0009

0.0330

0.0330

0.0449

0.0330

2.2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分析

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患者皮肤及其附件以及碘造影剂注射后的0.5~24 h内。详情见表2、表3。

表2不良反应累及组织分析

组织

例数

占比(%)

皮肤及其附件异常

24

3.08

心血管系统不适

8

1.03

消化系统不适

8

1.03

神经系统不适

4

0.51

呼吸系统不适

8

1.03

总计

52

13.33

表3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析

时间

例数

占比(%)

注射后0.5~24 h

31

3.97

注射后1~2 d

15

1.92

注射后3~8 d

5

0.64

注射后9~15 d

1

0.13

总计

52

13.33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CT技术的不断发展,CT增强扫描愈发成熟,临床应用也愈发广泛,已经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碘造影剂是CT增强扫描常用的造影剂,即含有碘离子的造影剂,可有效提升CT增强扫描质量,提高疾病诊出率,深受认可。但碘造影剂的CT增强扫描中,不良反应也始终是困扰影像科工作者的难点[3]

近年来,诸多研究显示,积极开展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CT增强碘造影剂扫描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4-5]。本文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便证实了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与临床研究[6]结果基本一致。这是因为,通过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检查人员能够先行评估受检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基于风险实施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干预措施,从而帮助受检者规避此类风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而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患者皮肤及其附件以及碘造影剂注射后的0.5~24 h内。则提示临床应当重视患者碘造影剂注射后0.5~24 h内的机体变化(尤其是皮肤及其附件的变化),从而及早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 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检查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海萍.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9):149-151.

[2]常荷,张志秀.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疗效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0):230-231.

[3]贾芳. 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7):78-79.

[4]贺玉娇.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3):193-194.

[5]王亮亮.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8):186-187.

[6]姜欣芝.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分析[J].安徽医专学报,2023,22(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