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450000
【摘要】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患者采取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骨病二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76例参与研究,时间范围2022年10月17日—2023年10月17日,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一般组和针灸组,每组有患者38例,一般组实施中药治疗,针灸组在一般组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密度。结果:①针灸组疗效优于一般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针灸组骨密度高于一般组,数据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采取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后,患者的骨密度上升,效果明显,值得长期推行。
【关键词】针灸;中药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导致骨密度和骨量下降,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背痛以及全身痛,部分患者有脊柱变形的症状,严重者可致残,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将骨质疏松症归为“骨痿”范畴,认为病变在骨,其本在肾,肾、脾等脏腑亏虚,肾精、气血等生成不足,使得骨骼失养,脆性增加。因此治疗以补肾健脾为原则,中药方活血通络,补肾健脾,针灸以针刺穴位,镇痛效果明显,二者配合则疗效显著[1]。因此,为研究骨质疏松症实施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的效果,文章纳入我院骨病二科收治的该类患者76例进行研究,下文将进行报道。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事先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我院骨病二科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76例,时间段为2022年10月17日-2023年10月17日,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一般组(n=38例)和针灸组(n=38例),一般组男女患者为18例、20例,年龄55-80岁,均值(63.03±2.11)岁;针灸组男女患者为17例、21例,年龄56-78岁,均值(63.02±2.14)岁,以上患者均自愿加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等基础资料相仿,本研究可行(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为骨质疏松症。②患者可正常沟通无精神疾病。③患者对本次使用的药物及针灸方式无任何禁忌证。④患者凝血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①合并软骨症者。②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③既往进行过腰椎以及髋关节手术者。④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
1.2方法
一般组实施补肾健脾活血方汤剂口服:方药组成:黄芪、肉苁蓉各15g,补骨脂20g,淫羊藿、菟丝子、熟地黄各12g,丹参、白芍各10g,当归9g,大枣3枚。每天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各服用1次,共治疗8周。
针灸组在一般组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中药治疗同一般组一致,针灸如下操作:以针刺患者肾俞、脾俞、足三里和悬钟穴,得气后以提插捻转补法后行温针灸,每穴灸1 cm艾条2段,但三阴交、腰阳关、命门和太溪穴单针不灸,气海和关元穴单灸不针,每次用艾条温和灸半小时,每次治疗30 min,隔日1次。共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
①疗效:患者治疗后胸腰背疼完全消失,按压无痛并且能够正常行走活动为治愈;患者治疗后胸腰背疼痛基本消失,基本无压痛,基本能正常活动为显效;患者治疗后胸腰背疼痛和压痛有所缓解, 机体功能活动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治疗后胸腰背疼痛、压痛症状、机体功能活动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治疗有效率 =( 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 ×100%。
②骨密度:以美国GE lunar公司提供的 Prodigy型DEXA测量骨密度,包括脊柱 L1~L4和左侧髋关节T值,结果以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表示。仪器精度1%,重复测量误差<1%。
1.4统计学分析
将SPSS 22.0软件作为研究数据处理工具,利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特点的计量相关资料,以(t)实施组间检验。利用(%,n)表示计数相关资料,以(χ2)实施组间检验。P<0.05时,代表差异显示出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针灸组的治疗有效率较一般组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组间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治疗有效率 |
一般组 | 38 | 12 | 11 | 7 | 8 | 30(78.95) |
针灸组 | 38 | 15 | 14 | 8 | 1 | 37(97.37) |
χ2 | 4.5373 | |||||
p | 0.0332 |
2.2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L1~L4和左髋关节骨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数据均提升,且针灸组的数据比一般组更高,两组差异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 组间患者骨密度对比(±s)
组别 | 例数 | L1~L4 | 左髋关节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一般组 | 38 | -2.80±0.15 | -2.50±0.09 | -2.41±0.30 | -2.09±0.19 |
针灸组 | 38 | -2.81±0.17 | -2.16±0.12 | -2.42±0.32 | -1.79±0.18 |
t | 0.2119 | 13.9727 | 0.1405 | 7.0659 | |
p | 0.7865 | 0.0000 | 0.8886 | 0.0000 |
注:同组间治疗前后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指的是绝经后以及老年型的骨质疏松,继发性一般由疾病引发。目前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将导致患者终身残疾,应积极治疗。西医多是根据其病因病理给予补充钙剂、促进钙吸收、双磷酸盐类等药物以抗骨质疏松治疗,但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有些特殊体质患者补充钙剂易形成结石,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时出现发热、胃肠道反应等,并且有些药物价格昂贵[2]。因此,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中医的作用较为凸显。中药方剂是治疗该病的常见手段,以补肾健脾活血为主,方中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肉苁蓉、补骨脂温肾助阳、益精血、补脾,淫羊藿、菟丝子温补肝肾、强筋健骨;熟地黄滋血补阴、益精填髓,丹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白芍缓急止痛,当归补血活血,大枣健脾益胃。诸药合用,共奏益精填髓、强筋健骨、健脾养血等功效。针灸主要以针刺患者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再利用艾灸的温热效应,增强对穴位的刺激,进而传导至经络和脏腑,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功效,进而减轻疼痛[3-4]。在本研究中,针灸组疗效优于一般组(P<0.05);针灸组骨密度高于一般组(P<0.05),可见通过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可有效提升骨密度,并结合针刺患者穴位,提升疗效。
综上,骨质疏松症实施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患者骨密度改善,效果明显,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叶伟挺,沈红青,刘莹莹.针灸联合中药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骨密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3,42(09):954-958.
[2]周晶莹,周宁,张祎雯,等.中药及针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RANKL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概况.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3):25-27,35.
[3]聂勇,王超,朱俊琛.温针灸联合推拿,热敷治疗对肾阳虚慢性腰背痛患者畏寒,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4):174—176.
[4]岳萍.温针灸联合推拿按摩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关节功能及疼痛症状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8,36(10):189—191.
作者简介:姓名:王阳明,性别:女,出生年月:1990年9月,籍贯:河南省周口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治疗颈肩腰腿痛,工作单位: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