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数智时代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杨秀

山东现代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摘要: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中国建设、民办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本文从重新衡量和审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卓越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为持续推动财务管理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可以借鉴的措施。

关键词数智时代民办高校财务管理

一、研究情况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美国提出了“全方位培养多元化、有道德的人工智能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CBE”职业教育模式;德国将提高民众数字化水平和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作为人工智能战略的重要目标;英国实施全民STEM教育和大数据技能培养。国外高校在人才培养实践上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国内相关研究

李宁、刘娟(2018)提出新时代财会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管理、大数据分析、国际化业务处理三项能力。袁奋强、王志华(2019)提出融入数字技术是财会专业教育变革的关键,财会人才在具备专业理论实践技能的同时也要具备综合素质能力。蒲银花(2020)提出人工智能时代财会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及对策分析。罗晗颖(2021)提出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拓展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对策;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数智时代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借鉴价值的理论观点与实践举措,为解决数智时代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深度发展问题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参考。然而对于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没有凝练成体系,这为笔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和视角。

二、研究意义

    1.数字国家建设的需要

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112月,财政部印发《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要推动我国会计人才战略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发展、数字智能转型,提升我国会计人才教育培养综合实力和会计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2.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数智化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互联网 + 智能会计”“业财融合”“财务数据共享”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使得商业模式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管理实践的新特点,企业财务管理运作模式的转型正在促进财务职能发挥更加灵活的作用。在企业“数智化”转型中,大数据的应用使得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增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系统、全面、准确的信息对于企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企业的经济发展需要,新型业态对财务管理人才在素养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懂运营、精财务的同时,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未来,善于利用“大、智、移、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将是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和趋势。

3.民办高校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力、数字信息汇总和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实施具有显著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保障卓越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全面实施培育懂管理、精财务、具有数智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与传统专业会计学、金融学等存在相似度较高,区分度不高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民办高校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存在套用公办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时缺少细致的论证,即使部分高校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也只是走走过场,没有认真仔细的调研论证等。由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课程设置也不是很科学,缺少专业特色,缺少更加本校实际教学质量,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培养模式陈旧。

根据调查得知,目前部分民办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知识传递的主体,完全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一方面是部分民办高校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不足,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不高,学生得不到实践技能的锻炼提升;另一方面是由于部门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开展不顺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足,无法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功能;还有一方面是部门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到民办高校上课,缺乏企业实践经历,也缺乏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能力,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技能有待提升。

(三)学生基础一般,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从民办高校生源上来看,民办高校本科生大多是高考成绩刚过本科线,学习自律性比较差,综合能力不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高,接触新事物的能力也不强,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四、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卓越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一)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构建课程体系

认真研究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结合本校特色,凝练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拟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定位时,民办高校要广泛调研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并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专家、专业带头人、任课教师等组成人才培养方案拟定工作组,多角度多方位提炼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同时围绕人才培养定位确定课程体系,将大数据技术、财务共享等类课程引入课程体系,例如开设Python 程序语言设计基础,智能财务共享课程等。培育懂财务、会管理、具备数智财务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推进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地协同育人的实践体系的构建

现代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实践环境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提升,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构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发挥校企地协同育人作用首先,建立校内实践体系,加大课程实践学时比重,强化校内实践条件改善,建立数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相支撑的实践教学条件增加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完成项目的机会。其次,校企深度融合,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发挥校企协同育人功能,共同培养受企业欢迎的财务管理人才再次,要积极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发挥学校社会服务功能,增强校地协同育人效果。最后,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参与活动。学生组织、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锻炼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高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类活动,充分发挥这些活动在组织学生、带领学生、管理学生等方面的优势,挖掘学生创新潜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高校教师应凭借自身多年管理经验,通过言传身教带领大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自主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校园资源锻炼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三)全面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优化自我管理运行模式

高校及各院系作为管理活动的责任方,要努力为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创造各种条件,搭建活动平台,形成以班级、学生会、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研讨会、网络等纵横交叉、全面覆盖、多位一体的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体系,并由此建立起与此相适应的大学生自我管理高效运行模式,为培养财务管理卓越人才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尤其要注重丰富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多样性,比如学习型小组、社会实践小组、公益性活动小组等。这些组织既能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协调、人际交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结论

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卓越人才培养方面具体路径:其一,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构建课程体系;其二,推进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地协同育人的实践体系的构建;其三,全面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优化自我管理运行模式持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最终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人的发展、数智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整体的发展。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22年度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301058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22年度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 202301089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系2023年度山东现代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数智时代财务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项目编号:XD2022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胜智,余冬根.基于智能财务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1( 2) : 136-137.

[2]李思呈.包晓岚.熊毅.智能财务视域下财务管理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