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妇女教育红色研学课程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4
/ 2

苏区妇女教育红色研学课程设计研究

李易  熊丹丹

赣南师范大学 341000

赣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在读

摘要:中央苏区教育具有 非常鲜明的革命特色,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提供宝贵经验。在这场斗争中,妇女作为当时苏区主要人口组成部分,在接受教育后展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还为促进革命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研学旅行课程化是开展红色教育的有效方式,它能让学生通过现场教学,获得知识和能力;通过多重感官体验,实现情感的陶冶。

关键词:课程设计;红色研学;中央苏区;妇女教育

一、研究意义

对妇女教育的研学课程的设计展开研究,为开展红色历史教学设计出一个具体旅游方案。根据该方案直接开展研学教育,带领学生近距离感知苏区革命历史,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对国家发展的政治认同感,培育青年学生应对风险挑战的斗争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用红色精神滋养初心,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学校开发红色研学课程提供参考,有利于推动高校组织以革命遗址所承载的历史和精神为内涵,策划红色文化精品课程,设计丰富的研学主题,在实践教学中传承红色基因。

二、苏区妇女教育研学课程设计

本研学课程以苏区妇女教育历史为基础进行设计,利用红色景区的丰富资源, 从课程目标、研学地点和路线、教学内容以及研学活动等方面完善研学旅行的每个环节,保障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延伸性。课程设计遵行教育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健康,在旅行活动中培养学生落实苏区精神,做红色革命传承人。

(一)课程目标

通过参观革命遗址,了解苏区妇女工作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通过红色影片,让学生认识苏区妇女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学习革命妇女前辈的优秀品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体会红色革命文化。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利用互联网查找信息和整理资料;在完成团队合作研学的任务过程中培养小组成员协作能力;通过参与活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通过到旧址实地游览,训练学习者通过观察、判断和总结的能力。

(二)研学路线设计

地处中国江西赣州市东部,素称闽粤赣三省通衢的瑞金地区,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是中华第一个红色政权苏维埃的诞生地,是毛泽东思想、伟大的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共同摇篮。瑞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保存完整的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 126 处,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藏文物 11118 件。国家政府近几年派了许多部门到瑞金修复革命遗址、创建教育基地,如今瑞金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名城。因此本课程利用江西瑞金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教育基地设计研学旅行路线。

(三)教学内容设计

1、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中央苏区妇女教育的基础和指导,贯穿于整个革命过程。

解放战争初期,妇女思想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广大妇女的革命观念,促进积极参与生产劳动,为前线奠定充分的保证;解放战争后期,政治教育将侧重点转移到革命政策时事,加快恢复和发展根据地建设。向广大群众传递妇女解放思想,不仅提升了苏区妇女的政治地位,还为革命建设奠定了基础。苏维埃政府建立保障妇女权益新制度,解除愚昧陋俗对妇女的迫害,宣传妇女婚姻自由,倡导男女平等新思想。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府政策方针,通过多种宣传形式教育妇女群众学习党的政策和革命历史等内容。组织通过加强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妇女的革命精神和阶级觉悟,促使妇女主动走上苏区建设道路。中央苏区的妇女在学校学习系统的革命知识,在劳动实践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精神面貌焕然如新。随着教育的大力普及,广大妇女意识到推翻封建统治是获得解放的直接途径,从而积极参与反封建斗争。

2、扫盲文化教育

如果一个人不识字,他就不可能有政治觉悟,只能跟随流言蜚语和偏见。有

当他们掌握了识字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政治参与者。红军进入根据地之前,中央苏区大部分妇女是文盲,对革命建设毫无热情,这奠定了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苏维埃政府深入调查妇女教育状况,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采取切实的具体办

法,实现妇女的权益保障。1932 年,苏维埃政府会议通过《文化教育工作决议》,

主要表达了广大妇女群众,无论年龄籍贯,都享有与男子等同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学习文化知识,要求各级政府坚持贯彻落实决议内容。在中央苏区,苏维埃政府对广大群众加强宣传妇女扫盲运动,做到让每个妇女能够通过学习改善自身生活状况。苏区干部在政府指导下开展扫盲工作,动员广大妇女参与运动提升文化素质;开办职业学校,提供妇女群众学习技能的机会;举办多种形式的扫盲活动,方便广大妇女参与学习,改善妇女教育落后的现象。

(四)研学活动设计

1、自制红军餐

苏区时期,瑞金老表箪食壶浆,犒劳红军,其中就有牛肉汤。由于强筋健骨的功效,它被誉为“红军神药”,与南瓜汤并称“红军两汤”。入住基地之后分好小组,在教师指导下组员合作动手制作客家美食,红米饭、秋茄子和牛肉汤,一起共进红色午餐。

2、唱歌送红军

组织学生唱歌纪念红军,激发和传承红色基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客家人积极响应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家里的儿郎们首当其冲进了红军队伍。一时间,苏区到处都是送行的感人画面。那时候传唱出了许多送行时表达不舍和祝愿的红歌,比如《送郎当红军》,妇女们把大义表现在每句歌词之间,唱入了每位红军心间。

3、识字我最行

模拟夜校开办扫盲活动,分小组进行识字比赛,评选前三名小组进行颁奖。苏维埃政府会议规定妇女同男子一样享有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从多方面激发妇女学习的主动性,在农村组建临时识字班及流动识字班,在学校举办与男子的识字竞赛活动。

4、女人河载思念

观看红色影片《女人河》,更加熟悉苏区妇女的生存背景,在感悟艰苦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因为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贞,为红军而亲手放弃了与亲人的共同生活,为中国革命事业贡献了一切的奉献精神。秋风萧瑟,军号又苍凉响,女子们在江边祭奠丈夫,千万盏河灯承载着思念飘向远方。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妇女是一条滔滔不息的河流,为这片红土地的生命,昼夜奉献着自己的血脉。

5、听课程讲座

听老师讲解苏区妇女教育内容,了解党和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劳动方面提供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学习中央苏区红色教育历史。认识教育带来的有利影响,苏区妇女解放思想获得平等,学习文化培养技能,积极参与革命建设和生产劳动,为红军提供了坚固的后方保障。

三、研学课程总结

通过参与丰富有趣的研学活动,在旅途中各方面的收获和体会感悟妇女群众勇于奉献的品质,思考为什么要发扬苏区妇女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反思在未来如何用行动向苏区妇女群众学习;回顾课程,思考苏区妇女教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写一篇研学报告表达想法苏区妇女教育课程是苏区历史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育向校外实践的延伸,让学生在旅行过程验证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1] 刘海飞.江西瑞金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

[2] 刘小乐.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中国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3] 沈莉.中央苏区教育与中国教育现代化[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 徐艳.中央苏区教育历史回顾及其启示[J]老区建设,2013,No383(12):51-52

[5] 余佳莉.初中历史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1.

[6] 叶青.论中央苏区妇女对农业生产的贡献[J].妇女研究论丛,2012,No.111(03):61-65.


李易  赣南师范大学 3410001975.11,女,汉族,河南汛县,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教育,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研究》(编号JD21108

熊丹丹 (赣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