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罗溪镇中心幼儿园 213000
【摘要】
2022年2月教育部颁布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引性文件。在以评促教的过程中对户外幼儿的自主游戏提出了课程意识的高要求,只有将室内外的空间有机融合才能构成完整的幼儿园课程。开放的户外空间和管理,幼儿感觉更为放松和愉悦,在顺应幼儿天性,满足幼儿多种需求和兴趣中使幼儿的学习更有效。于是,在创设幼儿园户外环境时应基于儿童视角,立足每个幼儿的发展。教师需要时刻刻从幼儿的视角来审视幼儿园的环境和内容,是否能触及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否能促进幼儿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要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和不同个性的幼儿。
户外活动中的生成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幼儿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作为在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幼儿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得到最终目的,教师的有效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在可能的情况下,把倾听和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分析、寻找幼儿的兴趣热点、知识区域、经验范畴、思维特点,并尝试用适宜的互动方式来鼓励和引导幼儿。
【关键字】户外小组谈话 策略 资源
户外活动应突破户外运动场的教育理念,转换儿童在户外的的学习方式,根据对儿童的兴趣和问题的探究规划幼儿的学习内容。让儿童在亲身体验的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巧妙的处理了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实现了从观察到解释,再到提出问题,最终形成可实施的具有挑战的户外课程计划的循环过程。让孩子真正感受自然,亲近生活、服务自己,在创造游戏中拓展思维,积极主动的与周边人、事、物发生互动,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解释分析,提供适宜的时空、材料、环境、活动的支持,让儿童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个体经验的生长,提升幼儿的能力发展。
如何在和户外实现教育场的价值?用什么方式助推其教育价值与幼儿经验的提升?谈话活动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谈话活动,对于幼儿园老师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语言领域关键经验之一;它于一日环节中自然生发,如晨间谈话、离园谈话等;它是师幼共同编织课程故事的路径之一,有新发现的时候谈一谈、有新问题的时候谈一谈。在资源建设背景下,谈话活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如果把资源看作是水,那么“谈话活动”好比一块石头,在它的作用下,资源会发生变化,或是涟漪、或是水花、又或是改变其流动的样态,裹挟着幼儿的生机、鲜活与灵动,而这些变化的过程则让资源的存在与幼儿的活动之间建立联系。如何组织资源建设背景下的谈话活动呢?
一、观察把脉络,“巧用”小组谈话
在户外资源建设过程中,以突发事件为始点而生成的课程,内容和主题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熟知的世界,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的自主活动;是幼儿和教师之间相互呼应而生发出来的,在次过程中什么时候组织小组谈话活动呢?基于不同的时段出现,其作用是不一样的。
(一)“闲”聊中引资源
在户外资源利用开啊之前,通过“小组谈话活动”来了解幼儿与某一资源之间存在哪些关联和可能性。
关注了吗?通过谈话活动可以了解到当下班级幼儿对该资源是否关注到或亲历过?关注到或亲历过的人数有多少?
有兴趣吗?去听关注到/亲历过的幼儿的表达、去看关注到/亲历过的幼儿表达时的情绪、未关注过/亲历过的幼儿的状态如何,甄别对该资源感兴趣吗?
有可能吗?关注过/亲历过的幼儿建立了哪些已有经验、还有哪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包括“想了解的还没机会”“想知道的还没有方法”等;未关注过或亲历过的幼儿是否有期待,想用哪些方式与资源发生互动?综合以上三点,“谈话活动”在资源建设初期,是教师去了解幼儿的路径,借助“谈话”,能够更加全面、精准得从“幼儿”和“资源”这两头出发引出资源。
(二)智取中用资源
1.行进时串联。在一段资源课程的经历中,小组谈话活动能够将阶段性的经验进行联通,从而将经验串起来。比如“谈话活动:《碧春湖》,在前期已经走进碧春湖后,教师从“景”“物”“传说”三个方面切入,通过谈话,将部分幼儿与部分幼儿之间的经验整合串联,从而丰满班级幼儿获得的经验。比如“谈话活动:《常州老街》,有个别幼儿关注到了“老房子上的大铁钉”,教师在与幼儿共同欣赏老建筑的建筑特点后,以此为激发,引发幼儿萌生再次走进青果巷或者借助网络深入了解,从而串联起新经验和可能经验。
2.平静时点燃。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幼儿对此持有的兴趣程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它是曲线状。有特别沉浸的时候,也会有归于平静的时候。当幼儿的热情逐渐散去、趋于平静时,一次“小组谈话”可能会打破沉寂。“忘不了”是大4班本学期的区域活动,期间,通过“外卖爆仓怎么办”“教师节外卖小惊喜“等谈话活动,阶段性得为该活动注入新的创意、新的关注点,从而让该活动充满生机;借助“忘不了的小插曲”来链接社区资源,了解忘不了外卖除了本人直接定制还有待人送礼服务,从而引发幼儿拓展寄存业务。是不是所有的归于平静都要再次点燃呢,这取决于教师在课程经历中对班级幼儿的了解。
3.差异时助推。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是在同样的场域、同一种资源下,依然会有差异。教师如何了解到这些差异呢?一方面是借助观察以及日常对班级幼儿的了解;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谈话,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表达中看到幼儿之间的差异:与资源互动程度的差异、与资源互动方式的差异、与资源互动后经验产生的差异,针对这些差异,教师有目的得“因材施教”、有效支持,而避免了整齐划一的行动。
4.复盘回顾,理资源
当一段资源课程经历即将结束,师幼围坐在一起聊一聊,共同回顾在这样一段经历中收获了什么,个体间的自由表达、同伴间的相互借鉴,让幼儿能够“看得到”“说得出”自己的成长。而教师则通过这样的过程去反思教学行为:在这一样经历中,哪些支持是有效的?如果再怎样调整一下,会更好?幼儿在收获的同时有经验缺失吗,在下一阶段可以如何调整补缺?我看见“不一样的孩子”了吗,从而去优化评价机制。
二、结伴深探究,“细切”小组谈话
小组谈话的过程充满了个体于个体间的碰撞,“共情”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对这个谈话点并不关注,可能就会像吃瓜群众一样置身事外。那么,怎样在谈话活动中,形成“共情”场域,那就需要找到愿意一起聊的伴。
(一)志趣相投,相谈甚欢
“聊得来”一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从这一角度出发,在资源建设背景下的谈话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来结伴,而不一定每次都要全员齐上阵。比如,在“青果巷”的资源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关注内容的不同结成多个项目小组,包括“老常州的建筑”“老常州的美食”“特产”“历史典故“等,对什么感兴趣就参加哪一项或哪几项的谈话活动。又比如,在“秋游”的资源课程建设过程中,幼儿根据日常的喜好选择与好友结伴,也可根据选择的同样的挑战任务结盟,从而开启对“秋游”的商讨。
(二)接纳差异,完善修正
志趣相投,固然相谈甚欢,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听听不同的声音。在“秋游”活动中,同一游玩小组的幼儿规划了多种路线,这时候是拆伙重新组队,还是接纳差异呢?通过“谈话活动:晒晒我的游玩路线”,引导幼儿了解同伴在路线规划时是怎么想的,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划”,从而引发讨论“合理规划游玩路线”。
三、紧扣核心,“精设”小组谈话
在资源建设背景下,谈话活动充当的是一种“思维碰撞”“经验分享”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将谈话活动单列出来用,而应该放在领域经验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谈话活动的价值与作用。
不论什么时候,这一点是不变的:谈话活动是在创设一种无处不在的语言环境,为幼儿提供支持和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在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在宽松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获得有效的语言经验,如:用哪一组关联词把前后的表达连贯起来、用什么样的句式、运用哪些词汇等等。
在“秋游序曲”的活动中,有一项神秘任务是采访工作人员了解有关景点的知识。教师就组织这一任务小组的幼儿来谈“怎样采访”,采访前、采访后分别要说什么、采访中的问题怎么设计、这些问题怎么表达更清楚等等。又如,在这一活动中,分组介绍游玩线路时,引导幼儿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四、创设情境,“趣味”小组谈话
(一)借助问题情境,让谈话不“闲聊”
“好”问题能够激发和推进谈话,“好”问题能确保主题的深入。在资源建设背景下,“好”问题有哪些呢?
1.唤醒式。什么时候(事件)、和谁(人物)、怎样(方式)和最后怎样(结果)的问题来唤醒幼儿原有经验,阐述对某一资源的具体信息。
2.发散式。关于这一话题,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3.解释式。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做法?你是如何思考的?
4.分析式。如果这样做,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5.观察式。看到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还原真实情境,让谈话不“尬聊”
借助一组调查表、一段视频、一些照片等方式还原真实情境,让谈话不是自顾自得说话,以致于很尴尬。一方面,幼儿可以通过可视化的素材唤醒经验;另一方面,幼儿间可以引发相互关注和探讨。
举例1:资源建设课程案例“桂花树” 中关于测量的谈话轰动,引发幼儿商讨“测量”的话题时,提供幼儿第一次测量的照片,借助照片引导幼儿回顾测量的方法有哪些?
案例2:
资源建设课程案例“桂花树”中谈话活动:“桂花有来客”,借助拍摄的视频,激发幼儿谈话兴趣。
设置操作情境,让谈话不“无聊”
谈话活动不只是谈话本身,从幼儿学习方式的的角度出发,应设置一些可操作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谈话的热情,而不至于那么无聊。比如,“谈话活动:植物观察日记”中现场设计观察记录表,根据自己小组观察的植物设计版面;“谈话活动:秋游序曲”中通过两两阅读秋游通知、小组阅读神秘任务等方式让幼儿深度得与阅读资源互动后再进行经验的分享。
不论户外小组谈话活动如何组织,最后强调的是必须把准以下基调:
(1)在频次来看,谈话活动是以单频次的方式出现,在围绕某一资源的一段经历中,谈话活动需要开展多次;
(2)从对象来看,谈话活动具有随机性,不是每一次谈话都需要整个班级的幼儿参加,根据需要随机产生;
(3)从目标来看,谈话活动应兼顾新语言经验的发展,不能以偏概全,只有“谈话”的外在形式,而忽略“谈话”本身的发展价值;
(4)从过程来看,谈话活动具有情境性,而不能仅仅是“空口说白话”。
户外资源建设背景下的谈话活动,最关键的要义则在于:有那么一点机会给师幼共同讨论、倾听、表达,给彼此一点时间听听对方的想法、问题、感受对方的成长与变化,继而去思考“课程的走向”与“可能的支持”,无关轰轰烈烈,或是平平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