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人才培养尤其高层次人才培养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推动高层次人才等公共资源在京津冀辽沈区域内共建共享,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东北振兴,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东北振兴 协同发展 高层次人才 联合培养
近年来,我国高度关注教育体制革新、科技力量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进行了政策引导,为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策略的落地推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强调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指出高职院校应当发挥育人阵地作用,强化对结果导向理论的应用,不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优化人才区域布局,为国家建设事业提供助力。
习近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中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东北高职院校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高职院校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是时代呼唤、使命号召,院校必须民族复兴为己任,积极践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科技成果的创新研发、推广转换提供支持。但从实践状况看,很多高职院校并未树立起该种意识理念,在教育科技人才联合培养主动性不足,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仍需关注和解决。
(一)科研投入不足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的搭建主要是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助推人才培育,但很多辽沈高职院校忽视了科技作为协同目标、协同动力的作用,在科研部分投入较少,科研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很容易打击师生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导致协同发展失衡。
(二)校企合作不足
校企合作是促进协同发展的有力手段 ,通过企业实践 ,学生可以挖掘新的科研课题 ,锻炼实用技能,实现科技素养、职业素养的双重提升。但很多院校对校企合作的关注度不足 ,校企合作深度有限,形式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协同发展效能。
(四)职业引导不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区域人才布局问题,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有效的职业引导实现人才引流,促进人才在科技、生产行业的再分配 ,但从现状看该种引导明显不足,就业指导课程数量少、质量堪忧,无法为协同发展格局提供助力。
(五)科技反哺不够
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中,科技既是发展目标,也是促进手段 ,但很多院校忽视了其反哺推动能力,在教学管理、课程开设环节忽视科技重要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配置效率的下降。
二、东北高职院校加强人才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
首先,树立协同发展的全局理念。
东三省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树立黑吉辽发展一盘棋的思想,抛弃在自家“一亩三分地”打转转的狭隘观念,重点是要打破省际壁垒,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开拓创新的意识、全局化的观念,建立三地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做好角色定位、功能分配,开拓三地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三地“一盘棋”的新局面,促进各类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实现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
其次,建立政府主导的协调机制。
政府主导是东三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同发展模式的关键。政府主导是指政 府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全面 负责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再次,人才培养主体的积极参与。
从参与主体上看,东三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政府合作,主要指本区域内政府间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二是校际合作,包括东三省三地的高校之间校际合作。政府是区域合作的政策制定者和协调者,而各高校则是区域合作的具体实施者。在合作主体上,东三省三地的高等院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积极地参加到人才培养协同发展中来,努力提高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东三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同发展路径分析
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教学、科研和师资等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包括课程学习、科研合作和师资交流等。
(一)学分互认
东三省地区,特别是辽宁,高校集中,优质教学资源丰富,为东三省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基础。课程学习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分互认、课程共享是其关键关节。 以学分制为基础,实现高校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灵活的选课机制和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区域内高校遴选出若干门精品课程组成共享课程,允许高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二)科研合作
科学研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推动高校科研合作,建立一批协同创新中心,提高研究解决东三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联合开展课题研究,鼓励高校教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支持不同高校的教师联合申报科研项目,针对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课题和重大技术问题联合攻关;科研仪器设备共享,鼓励三方高校共建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相互开放,仪器设备三方共享;加强东三省区域内产学研项目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师资交流
高层次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 国内外知名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学术交流,使教师们开阔知识领域,活跃学术思想,从而提高学术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联合设立师资交流专项基金,推进高校教师交流合作,推进黑吉辽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进修、互访、兼职等。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会、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等,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
探索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协作发展,统筹区域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黑吉辽区域内高职教育的整体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本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哲、徐立辉、王孙禺:《面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特质与培养趋向研究》,载《中国 工程科学》,2022,24(02):179-188页。
[2]鲁武霞:《高职产教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架构理念与核心要素》,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764(04):80-85页。
[3]郭秀晶,桑锦龙,高兵,郭志成.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行动研究与战略构想[J].北京教育(高教),2010(12):14-17.
本文系2021年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合作项目(教师交流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