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体系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2

高校资助体系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李士荣

中北大学  030051

摘要:我国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国家资助政策,旨在帮助这些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使他们能够专心学业。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然而,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种经济帮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不占据优势地位。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发展。这些学生往往缺乏实习经历、人脉资源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创新创业新难题

1.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在我国,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面临创业意向时,往往会因为家庭压力而选择放弃。他们倾向于在毕业后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源于他们自身的困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尽管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其创新创业意识相对薄弱。他们面临着诸多现实的困扰,如资金、技术、市场等,使得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望而却步。此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出生于农村,生长环境缺乏创业氛围,父母对子女创业多持反对态度。他们担心创业带来的风险和前期投资费用,更多希望子女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1.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认知模糊

我国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阶段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精神。首先,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特点,设置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从基础知识到实践操作,涵盖了创新思维、创业策划、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风貌。其次,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研室,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教研室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活动。这种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他们的创业素养,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然而,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一定的困境。他们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迷茫,缺乏清晰的创业能力认知,难以判断自身是否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1.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少相关实践课程的学习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任务繁重,原因在于高中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这导致了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进一步加大了教育的难度。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不断摸索阶段,知识体系不完备,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与创业实际结合较少。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影响了教育效果的发挥。此外,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社会和实际情况的支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感受到创新创业的实践魅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进一步削弱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不足,师资力量远远不够。辅导员作为主要教师,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教学作用,但普遍存在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和创新创业经验的问题。这使得教学过程中,辅导员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多为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2.1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在我国,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被视为一项重要任务,而这项任务的实现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个过程从学生入学开始,一直到他们毕业,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首先,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关键是从学生入学就开始进行。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还没有明确的认知,通过循序渐进的培养,可以让他们逐渐形成创新创业的意识。其次,培养路线需要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展开。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专业知识为主线,既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也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创新创业的可能性。此外,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校园中感受到创新创业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开展专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学也非常重要。这包括不间断地开展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企业家走进学校,为他们提供创新创业的经验分享,以及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讲授创新创业故事,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

2.2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品格,加深学生创新创业认知

在我国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他们普遍存在不自信的心理,这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对自身的认知模糊,处于迷茫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不仅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也影响了他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高校应结合资助育人的目标,开展专题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强品格。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明确自我认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2.3搭建创新创业施展平台,筑牢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校如何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以下七个关键点或许能为这一问题提供一些答案。首先,高校应结合“双创”背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培训。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还能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技能。同时,举办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精神。其次,聘请创新创业专业教师及当地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将有助于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人生道路。第三,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支持。这将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实现梦想。第四,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微创业”模式,将课堂搬到企业中。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这将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新路径,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结论

总之,虽然国家资助政策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仍需重视他们的就业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功能,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以提高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通过这些措施,有望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更好的就业,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智荣.资助体系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0):166-167.

[2]徐慧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196-197.

[3]关俊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以某高校2020届毕业生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22):83-84.

[4]石朋飞.资助体系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山西青年,2020(1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