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理论下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9
/ 2

景观生态学理论下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李洁敏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24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景观生态学作为一类新兴的城市规划理念,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为切入点,坚持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引言

生态园林就是运用园林绿化改良城市的生态系统,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中,造园规划是以植物为核心,模拟自然界中的植物群落模式在城市中进行人工建造,把自然植物群落景观安置在城市中。在园林绿化规划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相关原则。

1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概述

景观生态学是基于地理学、生态学相互并融,且交叉而形成的一门专门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研究的学科。景观是这门学科研究的最主要目标对象。具体通过研究城市景观内部空间构造与功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异质性产生与发展以及保持异质性的机理,由此建立城市景观时空的模型。景观主要由多个不同的景观元素共同构成,而景观元素是指地面上相应的同质生态要素或者单元,具体包含了生态要素与人文要素,也被称作生态系统。

2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1)多样性原则。景观生态规划的多样性原则,即在某一座城市园林绿化中,所建设的景观生态拼块的复杂程度,类型的多种多样。(2)景观个性原则。每一处景观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同景观要基于自身特点,设计不一样的结构效用。(3)遗留地保护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完整保留该城市的自然保留地,合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4)生态关系协调原则。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美丽的生态环境将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依相伴,共生共享。(5)综合性原则。景观生态规划是庞大而复杂的项目,必须采取相关的学科知识,结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建设,满足人类的多种需求。但每一块园林绿地都不尽相同,要充分参考个体差异,运用生态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甄选。

3影响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的因素

(1)缺投入。开展园林绿化植物种养工作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一些城市由于财力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了绿化植物的养护工作。一些城市由于领导层不够重视,尤其是不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也会影响园林绿化植物种养工作,在种植养护的多样性、美观性上差距较大。(2)缺管理。园林绿化植物种养的过程其实就是管理维护的过程,但在种植实践中,很多城市没有构建完善的种养管理体系,管理养护较为粗放,缺乏管理的制度机制导致管理养护效率低下。此外,对于管理养护不能适时进行技术的创新革新,经验反思和总结也较为缺乏,内部缺少正向和负向激励机制。(3)缺人才。现阶段,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工作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撑,目前种养人员均以年龄较大的农民和技术人员为主,此类人员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从知识构成和专业创新能力来看,有着明显的不足。

4景观生态学理论下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策略

4.1植物的合理配置

(1)生态学视域下的风景园林设计需要优化植物配置,因地制宜,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价值为目标,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应遵循科学性、多样性、观赏性原则,选择生命力强、具有互补性且可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元素平衡的植物,以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区域生态系统为基础,改善城市面貌。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对本地水文地质特征以及气候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需求选用了以下几种基调树种:香樟、无患子、合欢、池杉、墨西哥落羽杉、黄连木。这些树种都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对种植土壤的要求不高,普遍喜光照、耐水湿,且外形较为美观,都是当地常用的风景园林树种。不仅如此,设计人员还选择了枇杷、黄山栾树、水杉以及海滨木槿等骨干树种,与基调树种互补,进一步丰富了风景园林内部的植物种类。(2)风景园林中,植物群落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园林生态与美学价值、完善动植物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该项目运用细分多层的设计观念,在风景园林中打造了4层植物群落,设计出立体化、层次化植物搭配方案,搭配株高、生长习性不同的各类植物,以“花境+草坪”为植物群落的第一层;以“疏林草地+部分密林”为植物群落第二层;以树林为植物群落第三层;以复层树群作为植物群落第四层。从整体上来看,案例风景园林内部的层次化植物群落组合大多为“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在垂直绿化设计中,选择利用现有建筑空间解决绿化量不足问题,即种植攀缘植物,选用屋顶绿化、廊架绿化,建设立体绿化造型等设计策略。(3)在配置园区植物方面,该项目以合围种植高大树种打造密林空间,在开敞空间中配置低矮灌木、花卉草坪等植被。从主题设计方面来看,设计人员根据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类型中选用植物,合理配置,达到植物造景效果。以水上景观为例,设计人员运用水生木本植物打造水上森林景观,实现与水面、水中小岛、岛上建筑等景观的有机结合,共同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4.2制定生态修复方案

1基本修复是运用人为干预方式,找到自然修复与直接修复的平衡点,依靠合理设计对已经受损的自然环境进行恢复和再生。设计人员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治理环境污染来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提高风景园林对动物物种的吸引力,最终达到改进内部生态结构的目标。设计人员通过配置污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及建设人工湿地的方式,对园林内部的水生态进行了有效修复,达到生态与美学价值双重提升的目的。(2)设计环节,设计人员运用了生植物修复技术和绿色边坡处理技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以进一步改善水质;进行绿色边坡施工,为建设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循环湖岸奠定基础。在基本修复的过程中,尽量缩小园林景观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视觉差,使二者更为协调;充分运用乡土植物,在强化绿色资源集约化管控的基础上,对生态修复成本和质量进行了有效控制。(3)与生态修复相比,补充修复更具有针对性。其本质是生态环境基本修复的加强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控制和降低环境污染,力求生态环境多样性,协调环境保护与景观生态规划,促进风景园林景观视觉享受提升。为达到这一目标,设计人员不仅运用了植物修复、理化修复以及生物修复技术,还采用了“微生物加+”复合修复方式,建设生态修复强化机制以及有机污染物转化机制,为切实增强生物自我修复能力与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奠定坚实基础。设计以打造草坪景观、树林景观、沼泽景观为基础,对风景园林的水文地质环境加以修复,为提高有机污染物降解水平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设计人员还选择建设养鱼塘系统,通过养殖水草与观赏鱼类实现补充修复。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环境日益变得更加优美,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园林绿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广采各国的园林精华,运用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把对景观生态学分析研究结果引进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建设中,促进了园林学科快速发展与相关理论日渐完善,进一步深化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与外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庄佳栋.闽南传统园林设计的现代化发展以漳州九十九湾景观设计为例[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8,18(12):22-24.

[2]刘清源.低碳经济背景下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45(05):161-163.

[3]吴倩.环保理念下城市园林绿化种植养护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8(03):1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