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
摘要:作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主要领域之一,小学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数学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对标义务教育新课标(2022年版)新要求,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为指导,通过挖掘和借助学生学业大数据,精准把握学生学习薄弱之处,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提供依据,切实提升学校数学育人质量。
关键词:质量监测;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一、研究背景
小学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核心对象,重点依据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的六个维度进行监测,包含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等。以大数据为背景的学业质量监测研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双减”政策下实现课堂教学“减负增质”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以精准教学实施为抓手,对四年级数学学生数学学业质量监测的具体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
二、质量监测数据的诊断与分析
考虑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特征,确定监测对象为四年级学生,测试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测试的内容涉及一到四年级所学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知识领域。
(一)数学学业质量监测成绩分布。为精准把握学生学情及全区的整体水平,我们利用分数段人数分布图,对我校四年级数学质量监测结果与全区的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判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我校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布与全区域的分布情况比较接近,超过70%的学生成绩集中在80-100分之间,60分以下不及格学生人数非常少。学生数学成绩比较中等,约有40%的学生处于该档位。总体上来看,我校四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呈现出中等率较高、优等率较低的情况,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学生的数学能力维度监测结果。在学生数学学业质量监测中,从识记、理解、综合分析和拓展应用四个层面,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评判。相比于全区,我校学生的数学能力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综合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上,依然是学生的薄弱之处。
(三)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监测结果。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重点从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考察。监测结果显示,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方面能力较强,但在数据分析、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等方面有待加强。
(四)数学知识分布情况。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板块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而对实践与应用板块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
三、质量监测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策略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学生的薄弱之处重点在于数学运算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差异之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一)以生为本,培养学生数学关键能力
1.注重算理分析,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小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下面以质量监测中的一道题为例进行分析:
例1有172本故事书,每个班级分12本,可以分给多少个班?右面是聪聪的竖式,竖式中箭头所指的数表示的意思是()(正确率为62.4%)
A.先分掉12本 B.先分掉120本
C.每班分到12本 D.每班分到120本
在教学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学生当时的答题心理:
生1:知道这里的12表示12个10是120本,但是没有仔细考虑是先分掉还是每班分到,没有仔细去区别B的答案。
生2:箭头所指的是12,表示12×10,求的是每人先分10本,一共分了多少本。
生3:箭头所指的是10×12。
……
根据质量监测数据和学生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审题能力较弱,二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对数学算理理解存在困难。为此,我们确定了教学改进策略:在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进行算理补救教学和审题能力提升练习,带领学生体会情境下算理的意义,加深对除法的本质理解。
2.注重自主思考,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是适合学生终生发展的数学品质,而数学建模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以数学质量监测中的两道为例进行分析:
例2 与54×101的计算结果相等的式子是()(正确率为63.7%)
A.54×100+1 B.54×100-1 C.54×100+54 D.54×100×1
例3 脱式计算(1)62×151+38×151(正确率为88.6%) (2)28×8×4×125(正确率为76.7%) (3)102×36(正确率为85.1%)
从例2和例3两道题目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比较容易出现错用公式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这一规律的建模过程不顺利。结合质量监测结果,我们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提出了改进策略:利用“盲盒”展示了一组长得很像并且计算结果相等的式子,引导学生尝试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写出具有相同特点的等式,并从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每个等式左右两边结构不同,意义却相同,都是求相同的几个几,结果也相等。然后,再引领学生聚焦算式,观察特点,感受等值变形,初步建立乘法分配律的模型。在此过程中通过设置多个学习任务,使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状态,产生真正的思维互动。学生的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刻,从片面走向全面,以达到学生高阶思维内涵的延伸。
(二)融合信息技术,发挥大数据作用
1.借助信息技术,对助学单进行发放、搜集与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智学网等平台,向学生发送助学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助学单并上传,教师进行线上批改,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困难疑惑和思考探究过程利用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发送给教师,教师加以评价。
2.依托大数据分析,开展课堂教学评价
“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我们在课堂上尝试引入基于量化的大数据课堂评价分析技术。相较于常规的课堂分析,该技术形成的指数报告最大的区别在于以量化的方式呈现思维激发和交流互动。其中,思维激发应用学习发生的知行理论设计计算方法;交流互动则应用成熟的分析技术,如S-T模型、问答题模型和弗兰德斯的言语互动模型,以3s/次统计课堂互动情况。教师可通过整体表现的9个领域呈现出来的雷达图来了解课堂总体的优势与不足,可通过机器提供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呈现、教师的个人表现、课堂结构特征与互动质量、整体实施情况寻找课堂优化点,而报告呈现的教师部分和学生部分的大数据分析能为教师提供更多课堂细节,这样更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情,从而精准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
以质量监测为导向,将师生间的“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能促使数学教师摆脱对个人教育经验的依赖,更多地基于数据分析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研究,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学习品质,从而改进数学教学实践,打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样态,为学生终身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刘绿音,张桂生.质量监测数据驱动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改进策略[J].现代教育,2021(2):35-38.
[2]陈丽洪.质量监测导向下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策略[J].辽宁教育,2021,(013):40-43.
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