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业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营正由以前的高速发展转向为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国有资产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亟需加强智慧化管理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表现形式不同,所实现的价值也不一样。固定资产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较资产管理更为全面、系统的资产创新性的现代化管理。本文主要阐述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模式研究。
关键词:国有资产 全生命周期 资产运营
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要本着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一盘棋”的思路,推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研究与信息化建设的紧密结合,以科学管理研究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突破,数字赋能资产运营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对现有管理模式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强化资产运营管理规范,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高价值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一、企业国有资产运营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现实需要。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所涉的房屋、土地等资产体量大,地域跨度广,呈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且存在部分资产缺乏完整性,管理安全隐患突出,运营效率低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理顺资产权属关系,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营运效率,创新资产运营管理模式,开展市场化运用。
二是国有资产管理企业转型的客观要求。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运营的房屋、土地、湖泊、设备等资产遍布全国各地,各自为政,管理分散,市场竞争力薄弱,严重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理应主动顺应发展潮流,抢抓发展新机遇,提升资产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快搭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平台,构建资产运营管理中心,形成资产经营集约化、规模化。
三是国有资产运营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主要为传统的租赁业务,业务赋含价值低,营业收入来源有限,存在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受限、后劲不足等问题,因此亟需加强智慧化管理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升级部分业务形式,拓宽新的发展路径,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助力企业国有资产高质量发展。
二、企业国有资产运营存在的问题
(一)精细管理不到位,内部控制不健全。
一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国有企业从体制、机制上也进行了多次深化改革,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有企业,建立了一整套以生产、经营为主业的管理标准体系。但具体到资产运营细节方面,则企业管理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已建立的管理制度不能全面覆盖资产运营所涉及的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导致国有资产在实际运营中存在隐患风险。
二是企业国有资产运营在实际过程中,多是以出租的形式来体现,而且是单个出租,不是整体运营,租金也是双方协商确定,或沿用上期租户租赁价格,所以发挥不了规模效益,还存在未按独立企业作价的税务风险。
三是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不到位,造成部分房租缴款人与合同租赁方不一致,签订合同的是企业法人,而实际承租的是自由个人,并无相关授权书或补充协议,存在法律纠纷的风险。
四是有些闲置资产,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资产老旧等原因,以目前落后的管理手段,不仅发挥不了其应有的效能作用,而且要保证其原貌原样都有很大的难度,资产运营存在安全风险。
五是由于管理的不到位,一些国有资产在转换移交过程中出现疏忽,导致资产权属不明、不能实际交接、无法纳税等,存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二)账务处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不准确。
在资产运营的会计核算方面,没有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账务处理,有些资产运营收入未计入当期核算;有些经营性租赁房产未结转到投资性房地产并计提折旧;有些已经报废无法使用的租赁资产未及时进行报废处置和核算;有些提前退租的承租人房屋占用费未入账核算,并以设备抵债,设备未评估入账核算等问题。不能全面反映资产运营的当期实际效益,造成会计信息不准确。
(三)资产运营不良性,投资回报不明显。
由于资产运营流程的不完善,资产管理停留在表面,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因地制宜、因物制宜的各尽其用,没有全面发挥资产运营的整体效益,造成资产在实际运营中效率低下,投资回报率低,盈利不明显。
(四)综合利用不充分,发展后劲不突出。
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以及专业管理人士的欠缺,对遍布全国各地的房屋、土地、湖泊、设备等资产,没有根据资产的特点特性和地理环境的好坏优劣来发挥其运营效益,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三、企业国有资产运营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完善经营管理制度,理顺公司决策机制。
严格按公司章程要求,加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规范化建设,强化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作用,努力提升市场化管理水平。建立完善一整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符合法律法规、企业文化和管理要求的资产管理制度,从资产的采购、建设、使用、维护、更新、处置等多个维度进行精细管理,
根据功能分类,把握重点,让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终端,都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来制约,用规矩管事,用制度管人,做到资产管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各负其责,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公司行为与法律法规及社会期望的一致性,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增强公司的存续力,确保资产的规范管理和合法运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全面掌握资产家底,夯实科学管理依据。
制定和完善资产预算、采购、登记、领用、交回、日常管理、清查处置等制度及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规范,由“点”及“面”找准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质效的重点、关键与抓手。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实地查看、账物核对等方式,对所有资产进行逐个盘点,确保国有资产有效利用最大化。对因技术原因确需淘汰或无维修价值的资产、已超过使用年限且无法满足现有工作需要的资产,按要求进行报废处置,对盘盈、盘亏等情况进行了登记造册。对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内资产名称、型号、保管人、存放地点、使用人、使用状态进行全面实地逐一盘点清查,对信息不完整的固定资产进行补充登记,真正做到摸清“家底”,不走过场,保证账面资产和实物相符,管理台账一目了然。摸清企业国有资产价值和使用现状,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为科学管理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提供现实依据。
(三)建立资产运营体系,实现管理标准规范。
由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优秀的信息科技在企业的发展中贡献的力量也就越来越显著,因此,要实现国有资产的良性运营,必须围绕国有资产的采购、建设、使用、维护、更新、处置等环节,细化分解工作内容与流程,明确标准化对象和要素,整体打造系统完备、权责清晰、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有资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一是明确资产管理目标和范围:确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和范围,包括物理资产、知识产权、商标、软件等各类资产。根据不同资产的使用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运营管理标准。
二是建立资产管理组织:明确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设立相关的资产管理部门和岗位,实现对资产采购、建设、使用、维护、更新、处置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资产管理的数据化和信息化,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度。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技术,搭建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云平台,将资产从采购、建设、使用、维护、更新、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处理规则嵌入系统程序,逐步实现与预决算、采购和资源交易等系统的无缝对接和资源共享。
——自动化、标准化资产识别和注册:资产信息系统能够自动注册资产信息,包括资产型号、数量、生产日期、功能及使用历史等信息,实现标准化管理。
——实现资产追踪:系统可以记录资产的位置和所有权,便于管理和使用资产。
——收集资产数据:系统能够收集各类资产数据,从资 产的采购、建设、使用、维护、更新、处置等多个方面,了解资产的采购成本、建设规模、使用状态、维修记录、更新时间、处置情况等,以做出更好的决策。
——执行管理规程:系统可以根据管理规程,对资产的采购、建设、使用、维护、更新、处置,作出自动化决定。
四是推广资产管理理念:加强资产管理相关培训,提高全员资产管理意识和能力,营造企业全员参与资产管理、重视资产价值的管理文化。
五是定期审核和改进:定期对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审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提高资产管理的效能。
(四)优化资产运营环境,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根据企业发展要求,结合资产运营实绩,优化资产运营环境,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制度标准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加大对资产采购、建设、使用、维护、更新、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常态化开展风险排查治理,从严整治违规违纪行为。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会计人员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如期申报各项收入,严肃成本费用支出,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真实反映客观全貌,完整批露相关信息,全面显现经营成果。
按照“应进必进”原则,明确适用范围、责任主体、内容方式、审批要件、交易程序、投诉处理等,规范处置资产运营行为,有效遏制资产随意、违规处置及出租,最大限度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五)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助力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资产配置。在采购建设初期,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科学论证,开展投入产出评价,促进资产结构与发展周期相适应;对于在用资产的使用和维护,要利用资产信息系统,实时掌握企业资产运营动态,根据不同资产的特征,发挥其不同的独特效益;对于资产的更新和处置,应当有利于资产运营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同时,应当公平、公开、公正,等价有偿,公开标的和流程,公开转让或拍卖,实行阳光操作,确保清洁廉政。
二是强化资产价值管理理念,从源头上合理控制资本性投入。在确保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将资产价值管理作为投入、使用和退出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决策依据,推动企业资产结构调整与质量优化,实现资产周转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的双提升。
三是加强闲置资产管理,发挥资产整体运营效益。进一步做实闲置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能,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根据不同资产的地域分布和使用特点,管好、用好、处理好闲置资产,充分发挥其各自的效能,取得较大收益,实现资产运营的整体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实现资产市场化运营,开创可持续发展新局面。打破当前企业资产运营主要为传统的租赁业务,发展空间受限、后劲不足的瓶颈,依托企业国有资产资源,以产权为基础、资本为纽带,通过并购、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有序进退,以市场化方式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资产运营体系,促进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高效转化,通过市场化转型运营,发挥资产运营的最大效益。同时,完善上下贯通、左右连接的多层级协调机制,形成联系紧密、配合有力、运转高效的系统合力,助力国有资产高效运营,良性发展。
四、结论
科学的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能够增强各部室工作协调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实现固定资产收益及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加强资产管理或有序退出提供决策依据。
结合国有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实现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全面管理。资产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和流程优化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汪克强,华武,陈刚. 国有资产管理及营运模式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2,(8)
[2] 顾棽.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发展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6)
[3]杨里.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构建研究[J].财会学习,2017(14)
[4] 金文辉 .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三关”管理浅论[J].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23,(8)
[5] 王雪. 浅析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以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益[J]. 经济论坛,(055)
作者简介:杜琳 1987年7月14日 女 武汉市 汉族 中级会计师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内部审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