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分析及规避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3

企业风险分析及规避对策研究

王沐涵 李玥凝 王玉杰 王艺达

沈阳科技学院

摘要:风险通常是指由于当事者主观上不能控制的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结果与当事者的事先估计有较大的背离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风险分析,有助于确定有关因素的变化对决策的影响程度,有助于确定投资方案或生产经营方案对某一特定因素变动的敏感性从资金风险,管理风险,操作风险,潜在风险几个方面对公司的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对公司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

关键词:资金风险;管理风险;操作风险;风险分析

一.资金风险

企业资金风险是指企业资金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资金的实际收益小于预计收益而发生资金损失,进而造成企业运转不畅,甚至破产倒闭。对于逐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来说,健康的资金链是其生产经营的根本,企业方面需要掌控好资金风险以及资金时间价值,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减少企业本身经营风险。同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了资金风险与收益并存,高收益必然潜在高风险。资金是企业运营的重要支撑,资金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将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资金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变化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基础资产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或者急剧波动而导致衍生工具价格或者价值变动的风险。基础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包括市场利率、汇率、股票、债券行情的变动。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为了降低资金风险,逐梦科技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应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按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支出,对外担保权、对外投资权应进行严格地限制,而且应配备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第二,加强资金筹集管理。财务人员要树立起企业资金成本与资金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以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资金成本、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等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控制制度和决策制度。资金筹措包括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和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诸如趋势预测、销售百分比、定性预测等资金量预测方法。选择多种筹资方式,如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债券、贷款、商业信用等,分散筹资风险,做好事前控制。

第三,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担保是降低企业融资难度的一种手段,但我国企业融资的担保体系还不够完善,基本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有节奏、有效率地完善担保体系,从而有效地解决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以及为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第四,企业需增强法律意识我国的各种法律制度、规范陆续出台,企业融资也在法律的规范下显得井然有序,企业的融资空间在法律的监控下有所缩小,而那些违反法律的融资行为必定会受到制裁。企业管理者应从现在开始,转变观念,遵守法律的规定,规避法律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管理运作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管理不善、判断失误等影响管理的水平。这种风险具体体现在构成管理体系的每个细节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管理者的素质、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过程。若管理出现问题,将会给企业与管理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管理者的素质

管理者因素包括单个的个人和群体的管理层。管理者个人素质因素包括品德、知识水平和能力三方面。品德是推动管理者行为的主导力量,决定其工作愿望和努力程度及外界对他的价值评价,影响着人际关系,对管理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

2.组织结构因素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级职务职位的权责范围、联系方式和分工协作关系的整体框架,是组织得以持续运转、完成经营管理任务的体制基础。

3.企业文化因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较长时间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准则,是一个组织持有的传统和风尚,制约着全部管理的政策和措施。企业文化不同于组织结构的刚性影响,是以其文化对管理活动产生柔性影响。管理的中心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是由文化塑造的受到一定文化价值观指向的主体;因此企业文化能够通过寻找观念共同点和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强化组织成员之间合作、信任和团结,使之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实现文化认同和融合,使组织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形成共同行动和齐心协力。

4.管理过程因素

管理过程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一般有相互关联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因素。

(1)计划因素的影响.计划是对未来的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准确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它是组织技术创新活动的指南,保证创新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组织因素的影响。计划制定后。企业技术创新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已经明晰。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上文已经论述,不再赘述。组织结构要为创新活动的运行提供基本框架,必须有相应的合适的人员配备,才能有效地运作。

(3)领导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技术创新,领导十分关键.他要指挥、引导、支持和影响参与人员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努力。在技术创新中,领导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协调作用和激励作用。

(4)控制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的控制是监视创新的各项活动,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并在必要时调整计划。

根据自身特点,我们公司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创新中的管理风险进行规避:

(1)在管理者方面:首先要加强领导者自身的品德修养,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激励力,同时着力弥补其他方面如资源劣势等方面的不足,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要扩展知识,对技术创新涉及的知识方法等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增强与技术创新人员的沟通,从而对创新活动的组织更为科学;还要全面提升管理层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管理人员中尤其要注重协作构通能力的提高,刻意培养管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在组织结构方面:企业应在组织效率和灵活性上充分发挥自身先天优势;积极利用多种渠道与社会组织加强内外信息沟通和交流;注重知识经验的有效识别和积累,加强企业知识管理,建立知识储备库;扩大企业开放程度,利用各种社会力量,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关系,增强组织对创新方向的把握。

(3)在企业文化方面:要致力于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培养,除了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和培养,尤其应该塑造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真正把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树立朝气蓬勃、齐心向上的企业精神,为一切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4)在管理过程方面:应该遵循对技术创新管理的科学性,减少管理人员的随意性。首先要设立正确的创新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其中包括对风险的预测及建立相应的防范规避机制;同时,组织的过程管理要以计划为依据,充分挖掘企业各种资源,使现有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注意组织结构的适时调整。领导过程要以现有目标为前提,加强对参与创新人员的适当激励,保持创新团队的士气;最后,控制环节除了一般的信息准确及时、控制关键环节、注意例外处理等方面,应突出关注控制的经济效益,要关注采取行动的效率和效果。

三.操作风险

(一)操作风险的概念及主要原因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信息系统或内部控制缺陷导致意外损失的风险。

造成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如下:

1、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一是所有者虚位,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四是内部控制能力逐级衰减。国有商业银行的“五级”直线式管理架构,由于内部管理链条过长,信息交流不对称,按照“变压器”原理,总行对分支机构的控制力层层衰减,管理漏洞比较多。

2、内控制度建设尚不完备。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较大。二是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不够。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业务人员监督得多,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监督得较少、制约力不强。三是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不强。审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稽核审计职能和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完全起到查错防漏、控制操作风险的作用。

3、风险管理方法落后,信息技术的运用严重滞后。

4、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重业务开拓,轻队伍建设;重员工使用,轻员工管理,对员工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加之举报机制不健全,使本来可以超前防范的操作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人员素质差,造成操作风险。

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不能熟悉掌握有关技术标准,不能严格落实相关行业规定和有关要求,简化操作程序,违反制度规定,出现工作差错造成损失。

5、与风险控制有冲突的考核激励政策容易诱导操作风险。

6、内控制度流于形式,造成操作风险。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隶属关系属地化管理,使得审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独立性,造成审计稽核工作对上级领导的工作失误缺乏有效制约,这个难题不解决内控制度就会流于形式,操作风险就难以控制。        

7、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操作风险。由于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违规操作时有发生,由于一些市场主体又缺乏相应研究机构,缺乏相关金融信息和获利渠道,缺乏对市场机制的理解和认识,未能掌握资金运用规律,很难控制住其潜在的资金风险。

(二)预防操作风险的措施:

一.加大改革力度

1、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应该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设立独立董事,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行长经营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有效结构,通过高级管理层权力制衡,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2、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的要求,推进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从根本上解决操作风险的控制问题。

3、改革考核考评办法。正确引导分支机构在调整结构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益,防止重规模轻效益。要合理确定任务指标,把风险及内控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切实加强和改善银行审慎经营和管理,严防操作风险。不能制定容易引发偏离既定经营目标或违规经营的激励机制。

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坚持过去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要把握形势,紧贴业务,不断研究新的操作风险控制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有效地评估并控制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当前,重点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建立相应的授权体系,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二是建立必要的职责分离,以及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制度;三是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控制要求;四是对于重要活动应实施连续记录和监督检查;五是对于产品、组织结构、流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过程,应建立有效的控制程序;六是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数据和操作环境,以及设计、采购、安全和使用实施控制;七是建立并保持应急预案和程序,确保业务持续开展。

三.加强人员管理

1、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员工抓好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多方面、多层次将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单位内部和萌芽状态。

3、加强风险意识教育。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角势教育、典型案例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提高全行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4、要及时、深入了解重要岗位人员工作、生活情况,掌握思想和行为变化动态,对行为失范的员工要及时进行教育疏导和诫免谈话,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四.潜在风险  

潜在风险是指需要预计且还未真正了解的一种风险,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潜在风险,而且采取的措施也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可以理解为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企业也要谨慎潜在风险小心预防。需要保持稳定的心态,不能过于急躁,需要克服悲观心理,从容应对。

潜在风险的成因包括短期的和长期的原因。对于短期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方面源于企业自身的主客观原因,诸如部分项目在风险暴露或纳入潜在不良管控时确已病入膏肓,运营质态急速下降、难以挽救;或是借款人配合意愿低,还款态度消极,甚至有逃废债倾向。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前期调研论证不充分,对风险预判不足,导致银行化解方案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离度,最终风险化解批复也无法落地。基于长期劣变不良项目的分析,主要也有两类情况,一方面是借款人自身尚未山穷水尽,往往依然能够通过自身经营或者集团统筹勉强维持正常付息,或者存在不确定性的利好情况,银行给予继续支持,希望时间换空间化解风险,但最终未能成功落地。另一方面是政府协调救助,但借款人风险问题不断暴露、扩大,企业维稳最终难以为继。

如何规避潜在风险:

1、准确研判项目实质,求同存异谋取共赢

2、精准把握企业造血点,有效解决根本问题

3、寻找适格平移主体,增信减额创造机会

4、摸底探实风险现状,主动掌控化解节奏

5、组建银团稳定融资,明晰权利共御风险

6、保持“清退”忧患意识,积极寻找化解契机

7、政府维稳难治本,打铁还需自身硬

8、重视担保链圈风险,关注关联行业质态

参考文献:

[1]薄洋. 光明乳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2.DOI:10.27210/d.cnki.glnju.2021.000494.

[2]王千千. 华海药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D].沈阳大学,2022.DOI:10.27692/d.cnki.gsydx.2021.000364.

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31362100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