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价值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3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价值进展

贾雪珂  刘昱硕

西安大兴医院 陕西西安710016

摘要:气管切开术是为患者解决因下呼吸道分泌物质潴留而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技能失常、喉源性呼吸困难等问题的常用手术。若患者无法脱离呼吸机或者有长期进行机械通气的需求,需要切开其气管。此项操作有造成肺部感染风险加重的风险,需要护理人员在后续做好持续气道湿化以及相关的护理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气道切开术后可用的持续气道湿化方法的应用情况以及湿化液的选择等内容,而后探讨了连续气道湿化护理在帮助气管切开术患者预防并发症、改善气道湿化效果以及提高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持续气道湿化;护理价值

引言

气管切开术是当前临床中使用的较多的操作之一,其能够解除与预防病患的呼吸道梗阻,使其保持呼吸畅通。面对处于昏迷与意识不清状态下的患者,通过气管切开术有助于避免其口鼻分泌物以及呕吐物被误吸入肺。为患者切开气管后,其呼吸道水分大量丢失,气管黏膜进入干燥状态,分泌物变得更加黏稠,容易形成痰痂或者痰栓,还有发生气道阻塞的风险[1]。因此术后需要为患者提供气道湿化疗法。相比间歇湿化给药方式,持续气道湿化有助于增强患者支气管、气管局部耐受力与适应性,减轻刺激作用。但是若护理不到位,患者在术后将面临气道壁黏膜溃疡、套管堵塞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气管切开术患者做好持续气道湿化护理,现对相关护理内容与应用价值展开总结与分析。

1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方式

1.1加热湿化器

对湿化罐中的无菌蒸馏水进行加热后,将吸入气体与水蒸气相结合,此气道湿化方式有助于避免吸入气体出现过度干燥的情况,可预防刺激呼吸道黏膜的情况[2]。加热湿化器装置应提供33mg/L以上的输出湿度。有研究者以实施了气管切开术以及非机械通气疗法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持续气道湿化时间超过7d后,取得了超出热湿交换器的湿化效果[3]。为患者选取加热湿化器后需要选择低于病患的装置安装位置,湿化罐中的加水量不可超出水位线最高点,否则可能有水误入呼吸管道的风险。集水杯应被设置到管路最低位置上,以免冷凝水向湿化罐中流入,导致无菌蒸馏水被污染。呼吸管路不可过长,以此有助于解决无效腔问题,促进热湿化效率的有效提升。

1.2热湿交换器

该连续气道湿化装置能够对人体湿化系统进行模拟,采用了亲水化合物与吸水材料,内部设置了化学吸附剂,可保留呼出气体的水分与热量。进入到再次吸入气体环节后,被保留的热量与水分与吸入气体相互融合[4]。热湿交换器的优势体现在有助于减少细菌的滋生量、可省略倾倒冷凝水环节以及避免呼吸管道凝结情况等[5]。欧洲标准提出,潮气量处于200至1 000mL范围时,呼气末气体对应的绝对湿度需要达到32mgH2O/L[6]。有研究报道表明,进行机械通气疗法前的48h时间内,热湿交换器的湿化效果比加热湿化器好。国外研究者发现,热湿交换器可能会导致无效腔以及呼吸阻力增加,所以,该湿化疗法不适用儿童[7]

1.3雾化方式

氧驱雾化技术是当前气管切开术后使用率较高的雾化方式,其主要借助高速流动的氧气气流来将药物转变为气雾状态,再利用机械通气或者吸气的方式使其进入到患者的气道中,完成湿化气道以及其他治疗任务[8]。该方法虽然存在药液或者湿化液难以和呼吸道黏膜充分接触、雾量均匀性较差等问题,但是其能够将浓度较高的氧流量提供给患者,预防其在雾化疗法实施期间出现血氧浓度过低的情况。不少研究都显示,对于气管切开病患,可通过氧气雾化面罩来为患者进行持续气化,从而在较大的氧流量下使其获取符合预期的湿化气道效果[9]

超声雾化技术则依靠超声波生能来使药液原本的表面张力遭到破坏,从而实现分散药液的目标,再利用导管使颗粒状的药液进入到患者的呼吸道中[10]。其优势包括可减少药物使用量,起效速度快以及雾滴均匀性较强等。但若为患儿长时间持续实施超声雾化,可能会降低其经皮血氧浓度,同时存在难以实施温化的问题。对于气管切开病患而言,持续实施超声雾化有助于改善湿化效果。

1.4外接装置

相关研究显示,按照通气顺序连接文丘里装置、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湿化罐、雾化面罩以及一次性呼吸机管道,为采用了气管切开术的病患展开持续气道湿化,可增强湿化疗法的使用效果[11]。文丘里装置支持吸氧浓度的精准调节,可对病患的吸气流速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面罩内被患者呼出的CO2可得到高速冲刷,以此能够预防CO2潴留,利用电热恒温蒸汽发生装置来对吸入气体的湿度与温度进行调节。

1.5滴注法湿化

在气管套管中固定输液器末端,结合病患的痰液黏稠程度来改变输液速度,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取材难度低,操作简便,可确保气道一直维持湿化状态。有研究者提出湿化期间可将速度控制到0.2mL/min至0.4mL/min之间[12]。若采用微量泵持续推注法,可抽取湿化液至60mL规格的空针之中,再与延长管连接,并将末端固定到气管套管中。可将泵入速度设置为2/4至6mL/h之间。该湿化方法能够降低呛咳事件发生率。

2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中湿化液的选择与控制要点

2.1湿化液的选择

当前临床连续气道湿化过程中,多会选择多种不同浓度的生理盐水。当生理盐水进入到病患的呼吸道后,经过浓缩后会产生高渗溶液,并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炎症问题。NaCl在患者的气管壁处沉积后,患者难以咳出痰液,还有产生痰痂的可能性,影响其呼吸道功能的恢复。因此,不推荐通过滴注生理盐水的方式来进行湿化。有研究结果表明,45%的生理盐水的湿化效果更好,其进入呼吸道之中并被吸收之后,与生理渗透压形成了较强的相似性,刺激性也得到有效减轻,使患者顺畅排痰[13]

灭菌注射用水属于低渗液体,能够满足稀释痰液的需求,其在接受机械通气疗法的患者的术后气道湿化环节中使用得相对较多。在实际使用时,应重点把控湿化用量,以免使呼吸道出现水肿的情况,导致呼吸阻力加大。

碳酸氢钠作为碱性溶液能够降解呈现酸性痰液之中的黏液蛋白,加快排痰效率。真菌也难以生存于碱性环境中。然而碳酸氢钠作为pH值调节剂,可能会影响血气检测指标结果,因此需要慎重选择与使用。

2.2控制要点

湿化效果判断标准:若患者的痰液在持续气道湿化后变得稀薄,可顺利地被咳出或者吸出,导管中未发现痰栓,气管中无大量痰鸣音或者干啰音,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呼吸相对通畅,则表明获得湿化满意的护理结果[14]。若患者的痰液出现稀薄过度,还需要持续吸引,气管中痰鸣音较多,患者处于人机对抗、烦躁不安的状态,频繁咳嗽,或者存在血压、心率方面的变化,血氧饱和度与脉搏下降以及缺氧性紫绀等情况,则表明出现了湿化过度的结果。若患者的痰液仍有较高的黏稠度,难以咳出或者吸出,气道中存在干啰音,导管中出现痰痂,患者突然发生血氧饱和度数值、脉搏降低,发绀、烦躁、吸气性呼吸困难等情况。

3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价值

3.1预防并发症

有研究显示,ICU气管切开患者在气管切开时间、呼吸机使用、运用糖皮质激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15]。有研究者以采用了气管切开术的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气道持续泵入湿化护理措施与实施效果。发现联合应用持续气道泵入湿化模式与常规护理方案后,为患者提供气道护理、持续湿化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后,患者的焦虑等情绪得到缓解,对于包括气管切开术在内的整个治疗方案都形成了更强的信心。气道畅通情况得到护理人员的密切关注,其中的分泌物可被有效清理,换药处理也能够及时进行。护理人员以患者的痰液黏稠情况来改变泵入湿化液的速度与使用量。最终联合护理组患者中发生气道损伤与肺部感染的患者均只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6%;常规对照组共有12例患者产生并发症,包括气道损伤、套管堵塞、产生痰痂与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达到37.51%。

3.2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有研究显示,为喉癌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可通过系统性的连续气道湿化管理模式来提升患者对于术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术后生活质量[16]。在该模式下,护理人员需要面向所有患者展开宣教干预、持续气道湿化管理、呼吸道检查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护理干预活动,护理期间仅有1例患者存在不满意的情况,护理满意度达到97.14%,生活质量评分也高于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管理的对照组。还有研究者借助分级气道湿化护理管理策略,为非机械通气疗法下的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护理,使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体验,患者睡眠影响情况、自觉不适情况以及湿化耗时时长均优于常规术后护理组[17]

3.3改善湿化效果

有研究者发现为气管切开术病患进行护理时,可通过引入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法可改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18]。在为患者展开吸痰护理、宣教护理、环境护理以及气管的基础上,依托微量泵来持续推进气道湿化护理[19]。结果表明,护理干预时间达到14d后,相比间断气道湿化护理组,采用连续性气道湿化护理方案的患者中仅有11例存在湿化不足的情况,低于对照组的16例,同时对照组还有4例患者产生了湿化过度的问题,观察组的整体气道湿化情况比对照组更好。主要是因为该方法更能够准确地把控湿化液的实际滴速,使湿化液以均匀、持续的方式向患者的气道内滴入,有利于预防过度湿化与湿化不足的情况[20]

4结语

连续气道湿化对于气管切开术患者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认可,应以术后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可行的湿化方法与工具,在护理环节,应围绕连续气道湿化等操作做好健康宣教,同时进行气道护理干预,借助优质护理、系统性护理等模式来实现高质量护理管理目标,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气道堵塞等并发症出现率,改善湿化效果,避免发生湿化不足或者过度湿化的问题,同时帮助患者提高术后阶段的生活品质,提升其对于术后护理服务的认可度与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舒鑫;史素玲;陈媛;林炜明;王玉龙;谢小华;高焱.非急性期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J].护理学杂志,2023,38(08):30-32+43.

[2]陈悦;李萍;毛艳;曹云娜.头颈肿瘤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家庭参与式延续护理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22,37(18):98-101.

[3]周君桂;邓水娟;李苑媚;周民.重症康复病房患者气管切开状态下呼吸训练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37(07):918-923.

[4]唐敏;蒋成芳;袁萍;吴凌云.坐位与侧卧位排痰在神经外科病人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22,36(04):738-740.

[5]宋丽萍;王晶;沈延艳;范玲.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湿化过度患者序贯吸痰模式的构建和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0,49(05):463-467.

[6]唐敏,蒋成芳,袁萍等.坐位与侧卧位排痰在神经外科病人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22,36(04).

[7]吕云霞,冯少娟,刘正伟等.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儿早期气道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学报,2021,28(13).

[8]刘瑜,周春兰,周君桂等.长期气管切开患者气管套管更换护理策略的证据总结[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04).

[9]尚苗苗,王丽媛,张振美等.成人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J].护理学报,2021,28(05).

[10]陈璐,俞丹妮,王芳等.序贯式排痰护理方案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04).

[11]程雨虹,孟美芬,陈丽娟等.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07).

[12]刘爽,王磊,王斌全.护士气管切开术后集束化护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研究,2020,34(06).

[13]王爱丽.气道冲洗吸痰法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及临床护理干预[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2).

[14]唐燕翘,王鸿香.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喉癌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睡眠质量及舒适度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03).

[15]黄雨佳,杨琳,曾梁楠等.一次性气管切开集痰保湿防护罩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21,13(05).

[16]陈荣,吴振添,吴建梁.便携式恒温气道湿化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18).

[17]王淑敏,张爱荣,王晓丹等.ICU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07).

[18]张琼,李亮,肖欢.基于Delphi法构建的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方案实施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5).

[19]胡翠霞,张标新,朱子秀等.分级气道湿化管理策略在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S2).

[20]李文娟.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在老年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