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随着当代物质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儿童肥胖化倾向愈发严重,临床上常见一类“虚胖多汗”患儿。患儿出汗过多,影响正常作息,给儿童及父母带来生活困扰。西医治疗此类病证疗程长、疗效差、易反复,中医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崔文成教授基于李杲(号东垣)“阴火论”学说,认为该病辨证应从脾、胃、肾着手。崔教授认为,儿童虚胖多汗是因为饮食不节。儿童饮食缺乏节制,导致脾虚胃热,损伤肾阴、肾阳;阴火上冲造成胃热,继而反过来导致儿童多饮多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在治疗上,可补气升阳、除湿泻火、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佐以体育锻炼,以独特疗法治愈此类多汗患儿。
一:是什么多汗症
汗证是指小儿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异常的一种病证,表现为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小儿由于先天“形气未充”的独特生理特性,其腠理相对薄弱,加之生机较旺盛、清阳易发越,在日常生活中比成人容易出汗。《灵枢·决气篇》:“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为津。”汗由津液所化生,在体内为津液,外泄于肌表为汗液,能润养皮肤,调和营卫。西医学称汗证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二:多汗症的症状及病因
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汗证”范畴。历代医家对汗证的病因病机大致可归纳为两种,一是迫津外泄,如阳明热盛、心经火热等引起;二是不固外泄,如肺气不足、营卫不和等导致。但综其病因病机,乃由阴阳失调,营卫失和,气血、脏腑运行失常,致腠理不固,汗出失司而起。对于原发性多汗症的认识,应结合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及压力等情况,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精神心理等因素。神不调则阴阳不和,脏腑失调,气血津液分布失常而出现多汗症状。在临床治疗上,应以“调神”为治疗原则,统筹阴阳,调和脏腑气血津液。
三:中医如何看待多汗症
《素问·痹论篇》:“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李杲在《脾胃论》中提出“百病皆由脾胃生”的观点,崔师认为小儿先天肺脾胃肾不足,胃强脾弱,再加之当今生活条件提高,儿童易过食过饮,肥甘厚腻食多易积滞,厚味损伤脾阳,清阳下陷、湿浊内生,则肥生湿,甘助湿,郁而化热,导致湿热郁蒸。汗出需要有能量和物质。热就是能量、属阳,湿就是物质、属阴。《素问·阴阳别论篇》:“阳加于阴谓之汗。”湿热郁蒸,热加于湿而外泄肌表致汗出如珠,昼间自汗、夜间盗汗;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则耗肺气、伤肾阴,阴火上冲。多汗之起因于气虚,成于阴火,导致气阴耗伤。阴火上冲而胃热,就更加多饮多食,而成气虚有湿、阴虚有火的气虚湿热证。治以自拟复方芪黄止汗方,芪黄止汗方由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自汗门》)、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分水神丹(《串雅内外编》)化裁而来,当归六黄汤滋肾阴降虚火,固表邪止汗证;牡蛎散敛心阴止多汗,益心气固表邪;分水神丹多治以水泻,在此治以脾虚下陷导致的儿童食多拉多的现象。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性,五脏六腑发育不成熟,尤以肺、脾、肾三脏不足,形体结构与生理功能尚未健全,且脾常不足,脾胃的运化功能尚未健旺,而因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人多,因此小儿食多,易引起食多难消,脾胃升降不利,脾气该升却降,下及先天之本,又因小儿肾常虚,肾精未充,肾气不盛,郁滞肾中元气,郁而化火,在体内形成阴火。火性炎上,阴火上冲,冲及中焦胃火和上焦心肺之火,汗为心之液,心火亢盛,引起多汗,小儿肺脏娇嫩,肺火易盗汗。
四:中医治疗儿童多汗症
患儿偏胖,但肌肉并不紧实,容易出汗,崔师以黄芪为君补气固表,止汗实卫,其妙义见《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一》:“倍加黄芪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阴。”患儿脾气虚难运化,食多容易大便不成型,用麸炒白术为臣药补脾益气,固表止汗;脾胃虚致入脾胃水谷精微不能充分化生,形成水湿,积于体内,用生薏苡仁、淡竹叶、盐车前子清热利尿,给水湿以出路,除湿健脾而升阳;烦躁不安,脾气急躁,夜睡磨牙,以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火热得清则不耗阴液而三焦气化复归于平常。佐以知母清热坚阴,热清则火不内扰,阴坚则汗不多泄;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液,阴充液固则水能制火,使阴火得平而不上冲;煅牡蛎敛阴潜阳、固涩止汗;麻黄根、五倍子收涩敛肺、固阴止汗。使以浮小麦,甘凉入心,益气除热,养阴敛汗。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升阳、除湿泻火、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之效,使卫外固密,阳升湿除,火热得清、阴充液固,诸汗得愈。
五:治疗多汗症常用专病专方及功效
诊断:多汗证(气虚湿热证),治以补气升阳,除湿泻火,滋阴清热,固表止汗。处方:黄芪30g,麸炒白术15g,生薏苡仁30g,淡竹叶9g,盐车前子15g,黄芩9g,黄连9g,黄柏9g,知母9g,生地黄24g,熟地黄24g,煅牡蛎30g,麻黄根9g,五倍子6g,浮小麦30g。7剂,水煎,每日1剂,100~600mL,早晚分两次温服。必先倡导“治病先治人”的思想,讲求“军事化管理”:1.更新家长们的思想,以防喂养过度;2.吃饭先喝汤,儿童忌食肥甘厚腻,睡前2小时禁止进食;3.早睡早起,早6点半起床,晚9点半熄灯,加强体育锻炼,每天锻炼时间至少30min。复诊,儿童多汗症状较前稍有减轻,食量较前减少,仍感气短、乏力,偶有心情急躁烦闷,磨牙症状好转,大便成型,每日1次,舌红,苔黄腻。方中薏苡仁减至24g,牡蛎减至24g,按照此方继续服用。最后,出汗效果明显减轻,食量控制佳,大便正常,不干不稀,每日1次,小便可,舌淡红,苔薄黄,予前方继服。调理2个月后,电话随访,汗证显著减轻,已痊愈。儿童汗证因病程长、易反复,治疗过程相对漫长,西医治疗儿童汗证多局限于局部症状,整体治疗以调节神经为主,调理神经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总之西医治疗儿童多汗尚无效验。
中医药治疗儿童汗证通过剖析儿童的生理病理特性对症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结合中医经典研究,并结合当今患儿体质及病况现状,打破传统治疗思路,从脾胃及肾,继而涉及心肺二脏,独辟蹊径创新儿童多汗治疗方法,同时讲求治病从人开始,改变生活习惯,卓有成效。中医根据时势结合整体辨证治疗儿童多汗独具特色,彰显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具有相当高的传承价值。
作者简介:周冲芳(1979年09月-);男;汉族;云南曲靖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全科医学临床诊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