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数学优秀生培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9
/ 2

农村中学数学优秀生培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余月娥

 石狮市第五中学 福建泉州

【摘 要】本文结合最近一年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对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数学;优秀生;农村中学

农村中学的学生总体生源较差,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监督不到位,导致学生课后作业质量差,更谈不上自己钻研,这对优秀生的培养带来很大的困难,想培优不得不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2020年秋新生入学考试,我所带班级平均分只有70分,52人中只有9位同学85分以上,上90分也只有个别同学。经过一学年的努力,今年期末考班级平均分126分,23人上128分,最低分109分。总体来说进步很大,特别是优秀生的培养是比较成功的。以下就这一年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

一、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农村中学的孩子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所以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便是教会他们如何做好每节课的课前预习:(1)明确本节课学什么;(2)初步理解基本概念、性质与公式并熟记下来; (3)完成针对性练习。而每节课第一个环节便是进行预习检测,当场调板,由中下生完成,中等生点评,不足之处优秀生补充,最后教师总结提升。下面就以七年级下册带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例:

预习要求:(1)明确解带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2)思考每一步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3)你认为解题的易错点是什么?

(4)解方程,并指出每一步的变形依据:

①②

预习任务中体现本节课最核心的部分,突出重点,利用调板暴露易错点,学生点评,教师总结突破重难点,结束后当场进行训练巩固,学生的基本运算总体都比较扎实。

2、养成每天问问题的习惯。农村中学的孩子总体学习比较被动,不爱思考不爱问问题。基于这个点,第一阶段考试后,根据平均分,低于平均分的同学,每天每位同学至少问两个问题,可以问同学,可以问老师,问完对方签字。为确保有效进行,我给他们制作表格,形成记录表,并且一周一统计专人负责,对认真完成的同学进行奖励。当然,没完成任务一样要接受相应的惩罚。为避免学生应付,我会随机抽查,把问完的题目讲给我听,造假的同学加倍惩罚。这样一来,班级同学学习数学的氛围越来越好,好的同学不用我要求也被调动起来,随处可见学生问问题的身影。

3、养成课堂敢于提问的习惯。农村中学的孩子多数同学由于成绩不理想,得到的肯定较少,缺乏自信,所以多数同学对于课堂上听不懂的,理解不透的题目并不敢当堂提出来,这对他后续的听课带来很大的影响,犯困开小差,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被打击,导致成绩不理想。另外,有一部分同学有自己的不同想法,不敢当堂提出来。基于这两点,我首先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意识——权威和现成的答案并不总是正确的。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其次引导学生不要怕问题过于简单而丢了面子。对所有提出自己想法和困惑的同学,引导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鼓励所有的同学向他们学习,并为他们加分(我们班级有进行小组评价),有时也会当场给他们小礼物。总之,奖励的方式也要多种多样。这样下来,课堂不理解的敢提问,有见解的敢质疑敢,课堂环境也比较宽松,班级越来越多的同学被调动来,喜欢上数学这门课。

4、养成做错题笔记的习惯。农村中学的孩子多数同学学习主动性较差,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就做什么作业,考完讲完只停留在当场订正一下,过后就抛到脑后,导致同样错误一再发生,没让错题发会它的作用。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做错题本,要求:(1)每天至少两题(2)不是所有的错题都抄下来,简单题目看错的就不作为错题整理(3)要有错因分析,如计算错误、方法错误、知识点模糊等 (4)考查知识点或解题思路在旁边做批注。其次让学生明确,错题本不是单纯的重新抄一遍错题,而是要从中找到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和欠缺之处,避免同一错误再次发生,所以不能把错题记录下来就将其束之高阁,要反复翻阅,确定掌握的做好标记或是直接撕掉,要让错题笔记本越做越薄。最后,所有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落实,错题笔记本我每周会收上来检查。

二、建立良性的竞争及互帮互助机制

1、开展师徒结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总体差生面比较大,要全部靠老师很难落实到位,为了保证后进生有人带不掉队,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所带的班级开展师徒结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学生进行分组,A、B组同学互相选择,当然总会碰到个别孩子没人选,这个时候我再在出面调节。结好对后定阶段目标,再对师徒各自需完成的任务进行说明。为了不让师徒结对流于形式,特别是要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小老师”的帮助与督促作用。我在征集全班同学的意见后制定达成目标的奖励方案,同时专人统计,阶段落实兑现。

2、建立数学兴趣小组。在进行一阶段的教学后,部分学生显现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时候开始着手组建数学兴趣小组,三到五人一组。我组建兴趣小组目的是以点带面,在班级慢慢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组建兴趣小组首先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先进行自由组合,自己推选小组负责人,我再来进行后期微调,组建初期以自愿为原则,并不要求所有同学全部参与。组建完成后开始每周五布置额外学习任务,第二周周三前完成,周三我对小组负责人进行培训,周四周五负责人自行找时间组织讨论、解决问题。慢慢地,没加入的同学也蠢蠢欲动,纷纷自己组队加入,班级开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我也从教52位同学,慢慢地缩小教学范围,还调动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些小组负责人在带同学的过程中也把自己锻炼得越来越优秀。

三、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数学学习中,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有意识地训练一题多解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和思考,是学生快速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一题多解的教学。下面以七年级下册课课练第55页中A层练习第4题为例,布置学生课前用多种解法完成,课上交流。以下是在我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的解法。

如图,∠A=90°,∠B=21°,∠C=32°,求∠BDC的大小。

1、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解法一:延长CD交AB于点E   解法二:延长BD交AB于点E

解法三:连结AD并延长至点E

2、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解法四:连结AD      解法五:连结BC

3、利用平行转移角,再利用外角的性质

解法六:过点D作DE∥AC交AB于点E    解法七: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

交流讨论结束后,对题目进行变式如下:

如图,探究∠BOC与∠A、∠B、∠C间的数量关系。

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提高,总结基本模型。

四、注重几何基本模型的教学

多数学生认为几何较难,产生畏惧心理,究其根本原因,我想应该是一些几何概念以及问题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不能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已知具体数值的基础题目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变式,从具体数值发现内在关系,进而总结升华。如七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我就带领学生探究了“双角平分线模型”“飞镖模型”“8字型”“将军饮马问题”这几个经典模型。由于学生是在自主探究中总结出来,所以印象深刻,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就能发现基本图形,从容应对,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几何的自信心不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五、结语

优秀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长久坚持的过程。在农村中学,优秀生本来就少,孩子学习更是缺乏主动性,教学方法的探究尤为重要。以上是本人在这一学年的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与策略,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我将在今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与改进。

参考文献

梁庆英.初中数学几何课堂中的模型教学.《知识文库》2015总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