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2

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

黄忠孝

浙江德清晟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3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水质监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减小实验结果误差的范围。因此,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水质监测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对水的成分进行分析,并且考虑水量的大小。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工作人员应该更加重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水质监测工作,并对每一个检测步骤进行详细的分析。本文总结了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步骤,并明确了优化方案,旨在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检测;质量控制

引言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加之监控环境的复杂性,其真正价值无法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当前的环境监测体系中,样本分析尤为重要,进一步增强数据处理不仅能够减少监测结果的误差,而且能够准确评估人员的技术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意义

实验室质量控制范围涵盖内部因素控制和过程质量控制。内部因素控制是指相关人员在水质检测过程中依据水质检测专业标准实施的控制措施,控制效果会对检测数据产生直接影响,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使检测结果有效可靠。此外,还能够防止外部环境对检验结果的干扰,提供重要的外部质量控制保证。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水质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可靠性,各种统计信息能够被认为是环境质量分析的重要依据。综合考虑意外因素、异常情况和偶然因素,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为了降低环境监测出错的概率,控制误差范围,进一步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进行基础性改进。在实验室检验过程中,内部质量控制对于为水质检验工作予以科学的检验环境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2 质量控制步骤

2.1 样本采集

样本采集是实验室水质监测流程的前提环节,缺乏详细的前期采样工作会导致后续工艺无法参考。首先,采样时工作人员需要合理选择标准规格的容器。当前广泛使用的容器包括试管、玻璃瓶等。为保证样品在采样过程中不会发生异化反应,必须提前对容器进行有效的杀菌处理,并配备适当的储存环境,以避免温度瞬间快速波动。其次,在水体样品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意对不同类型的样品采用不同的容器进行储存。必须合理分类存放,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选择更高效稳定的容器进行储存。同时,最好避免重复使用容器,以防止不同成分的水体样品相互污染,导致数据结果的不准确性。最后,在完成样品采集后,必须仔细观察整个工作流程,并记录详细的归档内容。为了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并减少信息核实的难度,工作人员应尽可能细化地记录地点、时间等参数,这样有助于工作人员更快更好地制定实验方案。然而,上述工艺的实施存在一些局限性,该工艺对实验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后续工艺开展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一段时间的储存和运输。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样品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为了避免导致成分发生变化或异化反应,应采取措施确保样品在送检前保持稳定。为此,需要制定全面的保存规程,严格约束相关人员,并按照工艺流程来执行工作,对于出现失误或态度不认真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处罚。

2.2 适宜设备以及外部环境

首先,水质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先进的机械设备作为支持。相关从业人员应选择先进设备,以提高水质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某个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水质问题举例,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利用自动化设备来获取目标地区水质的基本情况。然后,借助于大数据和计算机技术,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多次校对,以实现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而,通过合理的预测,能够提高水质检测的容错率。其次,在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时,不仅要适当的选择检测仪器,还应严格控制和调整实验室外部环境。一方面,实验室外部环境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室内恒温,并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以保护样品和实验仪器。为了确保实验室的正常供水供电,必须在实验室外部安装声控装置。此外,为了有效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在实验室的不同工作区域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实验完成后,应及时对实验室的外部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并进行定期的维护。

3 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策略

3.1 健全并完善水质监测机制

在进行水质监测时,除了确保样品采集合理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就目前的阶段来说,传统的水质质量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水质质量控制标准。因此,在进行水质监测时,环境监测实验室需运用先进设备和科学技术进行。完成监测任务后,相关专业人员必须提高对结果数据的评估、分析和处理能力。目前,我国的环境实验室主要分为计量、审核和整理三个步骤来处理水质监测数据分析。首先,为了避免信息混乱等问题,技术人员应提前对结果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只有在分类完成后,才能开始进行数据计量。其次,要完成计量工作的结算,要审核原始数据,并确保控制无关变量的一致性,避免误差。最后,审核完成后,需要客观评价水质状况,并将结果分类存储,以便搜索和提取数据。

3.2 调整采样频率

实验室水质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样品质量。如果样品质量良好,测算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数据失准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精确性。然而,如果样品质量未达到预期要求或在储存过程中由于人为失误导致样品变质,就会导致部分数据异常,进而影响到后期的分析结果准确性。工作人员应明确水质采样工作的正确流程,并熟知处理突发状况或特定状况的适当方法,以确保样品不会变质。重点是要准确分析采样地区的客观因素的变化情况,并尽可能避免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于特殊地区,可以设置长期水质观测点以收集数据。与正常工作模式不同的是,长期观测点需要定期不间断地采样和频繁估测样本,而不是只进行一到两次数据收集后就执行后续工艺,最终计算平均值。另外,对于常规水体环境的水质监测而言,只需按照一定的工艺进行单次采样,但在分析水体的实际用途时,若涉及饮用水,即使其成分相对简单,也需进行更严格的采样检测,以免直接影响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此外,工作人员还需对样品采集现场进行勘查,若当前地区遭遇频繁自然灾害,即便获得水样,经过检测后的数据也缺乏准确性。因此,现场勘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系统性工作,应以科学的频率和准确的方法完成水样收集,以确保后续工艺的稳定落实。

3.3 强化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管理工作

为了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需要定期维护各种仪器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由于实验室内的各种仪器设备与水质监测实验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日常维护至关重要,这也是保证各项质量监测工作的基础。如果负责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人员未对使用了较长时间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将导致设备老化、数据不准确,由此引发了水质监测数量的失真和失效,给实验室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定期维护监测仪器设备对于提高水质监测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因此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加强重视。

4

为了使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质控工作能够更加合理地进行,必须对目前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明确每个步骤的具体要求,以保证采样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莫伟言.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检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上海化工,2019,44(7):37-39.

[2]宋琳娟.环境监测实验室水中氟化物检测能力及检测方法比对[J].环境与发展,2019,31(9):156-157.